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探究论文_张顺翔

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探究论文_张顺翔

张顺翔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为物理教育改革展示了新的前景。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指导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资源环境和学习条件。

〔关键词〕高中物理信息技术整合

1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整合的必要性、意义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应该重新定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主动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新课程实施过程的难点很多:①课堂时间有限,让学生去进行探究、讨论与交流很难控制,不但要控制讨论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还要实时控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更要控制好讨论的时间。一但控制不到位或疏于控制,教学内容将难以完成,还要在课后再花时间去补。由于把课堂的时间大部分给了学生,教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就成为难题,哪些话该说哪些不该说,事前都必须想清楚,有时可谓做到了惜字如金,且语言的速度也要进行控制。②新课程对教师选取教学资源、处理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每一章都安排了几个探究性实验,这对学校的实验室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④教学实施要符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设计之前就应该去评估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但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渠道众多,现有的认知水平难以估计,且认知水平差距较大。如在图象的教学中,我们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图象?”学生回答了,心电图、脑电图、股票图、资源分布图等等,这就出乎了我们的预料。

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丰富的网络资源,面向新课程标准可以很好地改善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合作性以及相信人固有的强大学习潜能的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并利用高科技手段提供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技术、方法和认知工具,从而实现基于高新技术的崭新的学习方式”,完成教育教学全面质的跨越式发展。

2 整合实施的途径

2.1 “模拟演示”整合教学模式。在传统的物理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和获得信息主要是通过听讲、看书、实验获得的,而通过这几种途径获得的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网络不但可以增大教学信息容量,同时为我们向学生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一方面教师可以选取网络中丰富的资源,利用科学史上著名的实验或事例,经简化、设计形成富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的发现思路,模拟科学家的发现过程,领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体验再发现的喜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伽里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法拉第在奥斯特“电流磁效应”和安培“安培定律”基础发现“电磁感应”的过程,牛顿定律发现的过程等,都可以利用网络快捷地展示给学生。有许多实验的可见度和可重复性往往很差。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地模拟那些不太容易做或不太容易看的实验,且具有可重复、可放大(缩小)、可停留等特点。如每当讲到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时,教师们常常用旋转的雨伞为例,但一般的观察却很难发现洒出的雨滴是沿切线方向运动的。运用课件,逐步排除干扰因素,凸现需要观察的对象,由生活现象抽象出物理规律。这样,不但教给了学生知识,也教会了他们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如:①视频或动画:从地面上观察旋转雨伞雨滴飞了的现象。“你能发现雨滴飞出的方向吗?”信息的模糊往往可以刺激观察的兴趣②动画:“能换一个方向观察吗?”俯视观察雨滴飞出的情况,仍然不能发现雨滴飞出的规律。排除了雨滴在竖直方向运动的干扰,突出了水平方向的运动。③动画:“怎样才能发现飞出雨滴的规律?”盯住某一个雨滴观察,减少观察对象。④动画:俯视,沿线方向加辅助线,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在一端不同时刻飞出的雨滴都沿各自的切线方向运动。⑤动画:俯视,旋转伞柄突然停止,可以看到从端点飞出的雨滴同时沿切线方向运动,落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圆圈。⑥动画:从俯视的角度看一个雨滴的运动。这样就完全抽象出了曲线运动的物理模型。⑦其他的实例(动画或视频):掷铅球,掷铁饼,砂轮磨刀等,回到具体的事实,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另一方面,可以模拟那些没法操作或具有危险性的,以及利用网络多媒体能做出更好效果的实验。如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放射源,实验器材不容易获得,并且放射性元素对身体有很大危害。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挂图或模型来展示,但由于不形象,学生不容易理解。现在教师用现代教育技术模拟微观现象,从多角度、多方位形象地反映微观世界,学生能很好地观察粒子穿过金箔的运动轨迹,对原子物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体验。

2.2 “问题探究”整合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如何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中引人探究式教学也是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急切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问题探究”整合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积极的地位,教师则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协调和监督,信息技术在这一模式中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信息加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研发工具,是一种开放式的整合方式。

在传统物理实验室,一方面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有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理化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以自主模拟实验为基础进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中学

论文作者:张顺翔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5年4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6

标签:;  ;  ;  ;  ;  ;  ;  ;  

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探究论文_张顺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