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转化幼儿行为习惯论文_何运红

浅谈怎样转化幼儿行为习惯论文_何运红

 何运红 (四川省什邡市第三幼儿园 四川 德阳 618400)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2-057-02

教学多年发现每一个班级总有那么一两位特别调皮, 特别让老师大伤脑筋的行为习惯极差的幼儿。普遍表现为集体活动坐不住,要么钻到课桌底下爬来爬去;要么就和前后左右的小朋友打闹;要么就玩前后左右的板凳、窗帘、等物品。户外活动不听指挥,爱抢玩具、吃饭爱说话;睡觉不能安静入睡总是影响其他小朋友。总之感觉他们是不会听话,喜欢与老师对着干的一类行为习惯极差的孩子。如果运用简单粗暴的批评这种方法,对于他们来说只能起暂时作用。于是教学中我经常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发现只要用心、用合理的方法。最后他们也会乖乖的转化成会倾听、懂事、能干、优秀的孩子。

一、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

教育家巴特尔曾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如果幼儿不喜欢老师,面对教师的教导绝大程度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抵触情绪。只有让孩子喜欢上老师,他才会欣然接受这位教师的教导。而要让孩子喜欢上教师。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

研究表明外显的爱尤其被幼儿接受。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具体形象阶段。他们眼中的世界是非此及彼、非黑及白的。因此我们要尽量用幼儿能感受到的方式明明白白的表达对他们的关爱。

1、用关怀的语言表达对幼儿的关爱。

(1)关心幼儿日常生活的语言。如:你喜欢跟班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为什么?轻轻的吹一吹再喝。再试试将后面的裤子往上拉拉就很整齐了。

(2关心幼儿心情的语言。如:“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说出来让我听听。”“你心里很难过,愿意告诉我吗?”“能不能告诉老师昨天晚上在家里发生了哪些令人高兴的事。

(3)关心幼儿进步和成长的语言。如:“做了错事不要紧,改正了就是好孩子。”“你今天又改正了一个小缺点,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2、用亲密的动作表达对幼儿的关爱。

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关爱的动作有;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头,刮刮他的鼻子。抱抱他,亲亲他的小脸蛋,拉拉他的小手微笑着看着他。微笑着看着他的双眼并认真的听他把话说完并做回应。让他们有老师爱我的感受。

只要让行为习惯差的孩子得到老师的关爱。你会发现爱的力量是神奇的!他会让一个调皮的幼儿渐渐变得可爱、听话、遵守规则。

二、努力寻找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幼儿

幼儿一旦喜欢老师同时如果再让幼儿感到老师也喜欢我的情感

体验,就会让幼儿产生更大做得更好的动力,怎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老师也喜欢我呢?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表扬、肯定。学之源右脑开发教育机构创始人赖晓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善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和阳光给予别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成人对儿童小小的成功表示夸奖、赞美,可以强化儿童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欲,并能使孩子自我感觉良好,激发继续尝试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以求获得更大的成就,维持这种夸奖、赞美或再度获得这种“殊荣”。如我班有个孩子叫航航,是我班的调皮大王。在课堂上,当他某一个时候坐的端正,马上赞赏他“你们看今天航航小朋友坐的多端,小朋友们都要向他学习喔”我看到他涨红了小脸,刻意把背打的更直了。其他小朋友也坐的更端了。而且以后只要请小朋友坐好时准能看见他坐的最端正。一次玩桌面玩具时,他主动帮小朋友捡了掉在地上的玩具,这时我觉得机会来了我马上表扬“你们看航航今天有进步噢,他主动帮小朋友捡玩具,如果航航能坚持这样老师就更喜欢他啦!”并送给了他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抢过玩具了。而且远远的看见小朋友玩具掉了都去主动捡起来。慢慢的班里的那个调皮大王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见人爱的聪明可爱的小男孩。

三、利用童话故事正面引导幼儿

幼儿最喜欢听故事。听故事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启发孩子的想像力。对发展语言能力有好处。故事也是他认识这个世界的一扇窗户,从故事中,孩子学会真善美和假丑恶。只要我们巧妙利用故事就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故事可以是经典著作《孔融让梨》绘本《一起玩吧!》《?一次只要一个!》《 我自己吃饭!》《 这样不可以!》《 玩具不玩送回家!》等与幼儿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故事也可以是自己根据班上突发事件而量身编制。如本期刚读小班的有个幼儿极喜欢抓人,于是我就编了一个故事叫《孤独的小猫》故事大概内容是小猫、小鸡、小鸭、一起玩。小猫老爱抓人于是没有朋友和他一起玩,后来在小牛教育下改正缺点和好朋友和好的故事。讲完故事,我故意请那个幼儿说说为什么没有朋友和他玩。让他和大家明白好朋友一起要友好玩耍的道理。目前为止班上再也没发生过抓人的事件。

一切不好的行为习惯,都可用绘声绘色的故事加上手偶表演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四、密切家园联系,共促发展

教师、家长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合作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

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当发现幼儿身上的坏毛病,我们应及时的与家长沟通联系。商议切实可行的方法并保持家园一致才能真正的让幼儿与坏毛病说再见。如我班有一幼儿老是收玩具时,把玩具扔了就回座位。与家长沟通才知道在家也乱扔玩具全是奶奶收拾。于是我们家园意见达成一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后来有一天他拉着我说:“老师今天是我自己收的玩具。”

当幼儿在园得到了表扬肯定。我们还应及时的与家长交换意见可利用家长接孩子时间当着孩子的面告知家长孩子的进步或电话告知。如:“今天航航小朋友棒极了,他不仅克服了抢玩具的坏毛病,还主动帮助小朋友了.让他自己告诉你做什么好事了”可以想象回家路上孩子一路自豪的讲述。会更加激发幼儿做得更好的决心。从而在孩子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形成了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能做的概念。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爱贯穿我们的教育,多观察、多思考,密切家园联系。每个幼儿都会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的教学一定会达到最优化。

论文作者:何运红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  ;  ;  ;  ;  ;  ;  ;  

浅谈怎样转化幼儿行为习惯论文_何运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