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在心力衰竭病人治疗和管理中新的地位和作用论文_宋占杰

护士在心力衰竭病人治疗和管理中新的地位和作用论文_宋占杰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 730900 (甘肃 白银)

在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中,特别是随着慢性心力衰竭规范治疗逐步从大医院重症病房发展到门诊、社区、家庭病人的管理和治疗过程中,护士的作用日显重要。心力衰竭病人临床药理研究、日常管理、规范治疗的实施以及病人教育的过程均需要有护士参与。护士应当了解心力衰竭对于社会和医疗部门的影响;了解对于心力衰竭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最新认识;熟悉心力衰竭症状,及时发现心力衰竭症状出现,特别是有心脏病史的病人;了解治疗的目的和现代治疗的方法;积极参与心力衰竭病人的健康教育和管理。病人治疗依从性差可以显著增加再住院率,半数以上的心力衰竭再住院是可以避免的。成功的病人教育和管理可以改善治疗依从性并降低再住院率。护士可以在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降低再住院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流行病学和病因学变化

目前,全世界有2200万心力衰竭病人,每年新增病人数约占10%。心力衰竭病人占用了巨大的医疗资源,其中大部分用于不稳定状态病人的住院治疗。因此,经过规范减少不稳定状况的发生将有效减少再住院率,从而降低总的医疗费用。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病因学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冠心病成为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另外,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酒精和药物中毒、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也是引起心力衰竭的病因。某些危险因素也可诱发心力衰竭,例如肥胖、老年、重要器官功能的衰退、吸烟、红细胞压积过高或过低、高脂血症等。

护士应当熟悉心力衰竭症状[1]

呼吸困难、乏力和水肿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另外可以出现腹部疼痛、食欲下降、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活动能力下降。体格检查可能发现颈静脉压力增高、第三心音、心尖搏动左移、肺部湿罗音。超声心动图或心脏核素检查是测量射血分数、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方法。血液动力学变化是引起病人症状主要原因,护士应当掌握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并及时发现心力衰竭症状的变化。

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2]

心力衰竭病情的不断发展则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变化密切相关。治疗的目的首先是延长病人寿命,减缓或逆转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减轻呼吸困难和乏力等症状、控制水肿和体液潴留。利尿剂是控制体液潴留并减轻症状的有效药物,使用时应当体重和钾镁等电解质变化,某些病人可以根据体重变化自己调整剂量。地高辛虽然不能降低总死亡率,但可以缓解症状并显著降低再住院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是真正减缓疾病发展、延长寿命的主要药物。但需从小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并注意可能暂时增加体液潴流而加重心力衰竭症状,同时要注意血压、心率、电解质和肾功能的变化。对于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病人可以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于降低重度心力衰竭死亡率有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治疗过程的监测

某些情况可以增加心力衰竭病人再住院率,例如:体重增加、血尿素氮升高、收缩压升高、血清钠浓度升高、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特别监测。同时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心脏损害的危险,例如戒烟、控制体重、控制血压、血脂、糖尿病、戒酒、接种疫苗、定期就诊。通过限盐(每日2-3g)和液体入量保持体液平衡。通过运动训练改善体力状况。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时避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避免大多数钙拮抗剂、非甾体抗炎药。

应当加强心力衰竭门诊病人的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心力衰竭中心,组织基于家庭医学的心脏病学专家、社区病人管理者、急诊观察室、心脏康复、辅助小组和社区教育计划等方法实施对病人的管理。在该过程中护士可以参与病人教育,提供家庭学习用教育材料,鼓励病人和家属参加教育活动,提倡改善生活质量,提供教育手册并对病人、家属和相关保健人员提供咨询。

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重负,在世界范围是第一位死亡原因。其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在不断增加。虽然药物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心力衰竭的病残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病人教育常常给人忽略,但就整个社会来说,这也许是降低入院率的最有效方法。病人教育是长期的过程,可以建立与病人良好的关系,因此而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病人教育应当包括病人家属和有关的医护人员。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心力衰竭的发展过程和预后,心力衰竭症状恶化的表现、症状恶化或体重增加时如何处理、对病人家属和保健人员的健康教育、饮食和体液控制、体重监测、运动训练、药物治疗方法和不良反应、心理咨询、社会活动能力、性生活注意事项等进行指导。成功的病人教育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最终提高疗效。

饮食指导:使心力衰竭病人了解那些食物可以食用,那些食物应当避免食用,这对病人非常重要。帮助病人调整饮食习惯,做到一日三餐或四餐,平衡饮食。控制饮食中钠摄入量≤2-3g/日。注意食品标签说明,了解常用食物的成分和钠含量。必要时可以咨询营养师。监测每日饮食、每日体重。最好每周进行电话随访并定期发放病人手册。控制液体摄入,可以用一个具体的杯子给病人演示,告诉病人每天可以饮用多少液体。包括:咖啡、茶、牛奶、果汁、汤等。如果病人体液超负荷,嘱咐病人减少一半的液体摄入量。口渴时可以用一杯冰或凉果汁代替大量水,夏季可以用无糖薄荷。

运动和体力活动指导:评价病人的运动限制程度和运动安全性,检查是否有体位性低血压、痛风、关节炎,避免过冷过热或高原生活。帮助病人选择可行并乐于接受的运动方式,运动方式需个体化。运动训练应当从低水平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每次增加5分钟,直到每天30分钟(缓慢平稳的运动)。如果病人在运动后感到乏力,则应当减少运动量。可以将运动时间分散为每次10分钟,每天2-4次。建议采用步行、骑车等运动方式,避免采用举重、推重物、过重家务劳动运动方式等。特别强调,病人应当根据运动后的自我感觉来调整运动量,即“让你的感觉指导你的运动”。性生活相当于爬两层楼,如果病人在日常活动说没有不适,一般可以耐受性生活。避免使用可以引起性功能障碍的药物。可以主动询问病人性生活的情况。

服用药物指导:告知病人需要服用哪些药物以及药物的主要作用。为什么需要按时服药,不能漏服药物。使病人了解慢性心力衰竭需要常年服用药物治疗。如果病人不能坚持每日两次或三次服药,应当考虑改用长效制剂。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给药方法并经常检查病人治疗依从性。不能因为药物短缺而停止治疗,如果病人药物不足两周量时应当准备就医。注意药物费用,根据病人经济负担能力选择药物。告诉病人应当尊医嘱逐步调整药物剂量,某些药物可能会暂时加重症状,不能因此而轻易停药。剂量调整期间应当特别注意体重、血压、心率以及症状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张子彬,郑宗鄂.充血性心力衰竭[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114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杂志,2002,30(1):7–23

[3] 顾东风,黄广勇,何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论文作者:宋占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3

标签:;  ;  ;  ;  ;  ;  ;  ;  

护士在心力衰竭病人治疗和管理中新的地位和作用论文_宋占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