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新护士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刘玲,张敏

儿科新护士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刘玲,张敏

新疆尉犁县人民医院 841500

【摘 要】目的探讨儿科新护士动手能力差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儿科新护士在理论、技术以及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结果经过培训,儿科新护士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儿科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结论通过观察分析儿科新护士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实施有效的培训,既提高了她们的动手能力和患者对其的满意度,又调动了她们工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儿科新护士;能力;原因及对策;护理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儿科临床护理的范围和内容也不断增加,不仅要求高年资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而且对新护士提出了高度的挑战。在临床护理中,许多新护士在成人科室学到的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能独立解决护理问题,一到儿科,就显得束手无策。笔者作为一名有多年护龄的儿科临床护士,现就儿科新护士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总结如下。

1动手能力差的原因

1.1工作的应对能力不足和角色转换不适应新护士刚进入儿科病房,环境是陌生的,同事的工作能力和性格特征都不清楚,工作上的合作有一定的不协调。工作的统筹方法差,达不到省时省力,面对患者及家属的叫喊慌乱,不能沉着应对。加上护理对象也很特殊,特殊的护理人群不但要求她们扮演护士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母亲、大朋友等等的角色,多重角色的叠加使其难以适应。

1.2专科知识缺乏儿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多数患儿不会叙述自己的感受,病情变化都需要用专科知识和临床经验去判断。治疗药物的用量大多数是根据患儿的体质量计算,有些药物的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而且原液剂量很大,在配药的过程中需要稀释几倍甚至几十倍才能抽出准确的剂量。复杂的配药过程和计算、多变的病情变化,给新护士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3护理技术操作的难度大某些护理技术操作的难度大,如头皮静脉输液,它是儿科治疗和抢救危重患儿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患儿的血管细小、隐匿,加上患儿哭闹、好动,不易穿刺成功;血液标本的采集,新生儿及婴幼儿临床多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新护士由于定位不准确或穿刺成功后针头固定不妥易滑出血管外,导致抽血失败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沟通能力欠佳作为一名护士,不但要求各方面的技能好,沟通能力也尤为重要。面对儿科患者这样一个特殊的护理人群,在当今家庭,都是以小孩为中心,一个小孩生病住院,前来看护的人总是一群,问题也很多。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交流的技巧,既抓住问题所在,又使交流成功进行。有些新护士不但临床知识缺乏,而且沟通能力也欠佳,因而在各项护理操作中,不能赢得患儿及家属很好的配合,稍有一点小小的失误,就会得不到患儿及家属的谅解,甚至招来投诉。

2对策

2.1加快角色的适应和提高应对能力新护士的角色不适应常常导致紧张、焦虑,工作能力差,效率低。

首先,科室应做好岗前培训,帮助其尽快转换成儿科护士的角色,使其在短时间内熟悉科室的工作环境和各项规章制度、科室的工作流程和人员职责,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很快地投入护理工作。其次,在工作之中,高年资护士需给新护士提供信息、指导、心理支持、关怀及鼓励,提高其应对能力。面对患儿及家属的叫喊和不满意,要求新护士做到冷静处理问题,耐心解释。如果是由于自己的各种原因导致患者或同事的不满意,要勇敢地说“对不起”,这样或许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2.2提高新护士的专科技术水平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其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丰富的培训方式。可采取专题讲座、示教、练习、观摩、聘请高年资的老师带教等,不断提高新护士的工作能力,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对临床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高年资护士可将显性知识和自己的隐性知识[2]在床旁为新护士进行指导,让其在有信心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并多操作,这样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技术水平,让其找到自信,并激发新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热情。

2.3在科内制定规章制度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科内制定适用的规章制度,如规定每天常用药物稀释液的种类(特殊病例除外)、数量、稀释后药液的浓度(即稀释后每毫升药液所含药物的剂量),每天配制后并用标签标明此种药物的名称、配制时间以及每毫升所含药物的剂量,并定位放置。这样不但有利于新护士易于掌握配药过程及所配药物剂量的计算,而且能有效预防配错药,并提高配药的工作效率。在科内形成传、帮﹑带的护理工作模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新护士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临床知识,以丰富、更新和发展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4培养交流的技巧护理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有效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双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特征及社会地位,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彼此沟通。这就需要我们护士管理者多提供人际沟通训练的机会,如举办护理沟通技巧学习班或进行相关的沟通训练,使护士掌握有关的沟通技能。同时重视人际关系在护理中的重要性,注意疏导及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工作中,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患儿及家属着想,理解患者的感受,体谅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权利,对患者的需要及时作出反应,并多用形体语言和患者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患者和家属很好的配合,护理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总之,我们护士必须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来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满足患者的需求,得到患者的信赖,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样才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患纠纷。

论文作者:刘玲,张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  ;  ;  ;  ;  ;  ;  ;  

儿科新护士动手能力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刘玲,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