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分析解锰1论文_解锰1 石萌2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分析解锰1论文_解锰1 石萌2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手段得到创新,经济水平也得到提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开启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序幕,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文章对我国村庄人居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的优化提升进行研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庄规划;人居环境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道路,农村人居环境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方面短板,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一目标不能忽略的关键一环。

1人居环境概述

人居环境是一门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以研究人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的空间、场所、领域为主的学问,是人类聚居活动和生物圈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多样化,涵盖居住条件,以及与居住生活相关的生态环境、自然地理状况、生活便利程度、社会风尚、生活品质、教育和文化基础等各方面。人居环境包含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社会系统。人居环境是维持人类生活生产所必需的住房及各种生活设施,以及自然环境、人类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网络体系。

2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2.1农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固有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农民对环境污染的潜在危害缺乏了解,自主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不强,因此农民对改善人居环境的自主能动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以往的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中一定程度上存在政府全盘包办、农民被动观望的现象,不利于发挥农民主动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2.2生态环境恶化

生产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对水体造成了污染。垃圾处理方式过于粗发,未能做到源头节排,垃圾量过大,超出治理承载范围,导致二次污染。

2.3建设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现象

一些地方仍存在设施重复建设、不合理建设的现象,缺乏科学、系统的布点规划和农村污水处理规划指导。有的地方虽然修建了污水处理设施,但配套管网建设跟不上,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

2.4公共设施缺乏

当前村庄依然存在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全,或现有设施失修问题。另外,部分村庄存在公共活动空间缺失,导致村内邻里关系疏远,交流屏障等“城市病”的出现。

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对策分析

3.1进一步强化农民主体地位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群众是主体。通过制订村规民约以及其他方式,让农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提升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组织村民参与环境整治项目的运行和管理,让村民切身体会环境整治与自身生活质量提高息息相关。开展“环境整治日”活动,组织村民对房前屋后卫生进行打扫,对居住环境干净整洁的村户进行表彰,鼓励先进、影响后进,在农村环境整治中让农民主动加入进来。

3.2健全机制,加强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硬仗,既需要集中攻坚,更需要长效整治。在解决现阶段突出问题的同时,应着力建立健全村庄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范化、有序化、常态化,成效化。首先,要强化责任机制,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成效、不反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管得少、无人管的问题,首先要梳理好体制机制问题,明确谁来负责、谁来监管、怎么监管等环节,然后各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密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同时增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将各类环保举措一以贯之地落实好。在这方面,普洱市景东县景福镇的做法值得借鉴。该镇成立乡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镇干部督促村干部、村干部督促组干部、组干部督促农户、农户督促家庭成员的镇、村、组、农户四级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高效有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四个一”动态监管制度。

3.3科学进行村庄规划

合理的村庄规划,需要从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出发,对于本村不同样式民房中存在的墙面样式不统一、道路景观效果较差、院落凌乱无序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筑立面的整体调整:墙基可以从荆楚传统建筑中的台基提取元素,采用青砖贴面,可防水防潮,更体现稳重感;门窗针对新建建筑以清洗为主,对于破旧门窗进行修缮和更换。增加门框和窗框划线;墙面色调提取传统荆楚的白色,两层以上建筑增加建筑腰线;屋顶采用双坡屋面,主要道路沿线建筑全部采用平改坡;山墙面和墙面上体现荆楚文化的特色符号。因此,村庄规划的落实在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和有效途径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居民改造民房的经济成本。

3.4提升非政府组织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

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开始关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但因独立性不足、缺乏足够的资源而没能发挥应有作用,亟待采取以下相应措施:一要拓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资金来源渠道。在争取财政支持的同时,非政府组织可尝试寻求社会资本的支持,如向规模较大的企业争取赞助、向公众募集专款等。另外,还可提高自主创收的能力。自主创收并不是违背非政府组织的“非盈利”特征,而是在社会捐赠文化缺失的情况下,在政府与公众的双重监督下,向污染企业提供专业的治理方案以获取一定的咨询报酬,以及通过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来获得政府的专项拨款。此外,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寻求国外环保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及个人的捐助。

3.5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是环境“脏、乱、差”最直接的表现,也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问题。必须继续加大力度,按照分类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垃圾清运机制,保障资金投入,稳定保洁队伍,因地制宜,建立适量的垃圾集中清运点,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同时也要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尽可能实现源头减量和源头分类处理。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应推行源头减量,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对垃圾分类处理,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单独回收。对于经济效益强的垃圾,可以直接变卖;对于经济性较弱的垃圾,进行强制分类。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生活垃圾可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处理,其他村庄的生活垃圾可通过适当方式就近处理。推行县域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

结束语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关涉农民群众根本福祉,已成为衡量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据。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民心所向和民心所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和应有之义。另外,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但是作为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工程,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亟待多元主体“合作共治”。

参考文献

[1]胡立新.“千万”工程再战五年浙江八成村庄将换新颜[J]. 农村工作通讯,2008(19):58.

[2]李燕琼. 云南省安宁市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思考与探索[J]. 环境科学导刊,2013(3):16 -19.

[3]朱晶晶,梅思凡,薛庆根. 新农村建设中不同经济水平下居民环保意识研究———基于苏南、苏北的调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38 -40.

论文作者:解锰1 石萌2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庄规划与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分析解锰1论文_解锰1 石萌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