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论文_陈晶

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论文_陈晶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太伏镇太伏中心小学校 四川省 泸州市 646121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小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行为,对学习活动有很大促进作用,与学习效果相互影响,可以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学校需要重视学习动机的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可以从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有帮助学生建立具体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多样化、进行归因指导,培养自我效能感、适当开展竞争机制、自我竞争、鼓励合作学习、有效的惩罚与奖励、家校联系密切等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策略

2005年,教育部发布了《2005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举措》,强调要继续将农村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对学生而言,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在教学资源受限、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等各类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农村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稍有欠缺,学习动机不足。因此,需研究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策略,帮助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1.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引导、推动和维持等作用。尤古罗格卢和沃伯格分析了2项动机测量和学业成就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其中98%是正相关。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学习动机的支配与调节,学生拥有足够的学习动机,更能产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习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将学习行为从被动局面变为主动局面,才更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学习动机对学习的负面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的不全是促进作用,过强或过弱的学习动机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学习动机过强,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后收获却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情绪变得低落,影响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降低自我效能感。而学习动机不足或过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则会产生动机缺乏或动机减退,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学习效果不好。

3.学习效果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不仅是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奥苏伯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是典型的相辅相成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学习效果好,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以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待学习,使得学习效果更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反之,学习效果达不到学生的预期水平,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不足,又会降低学习效果,形成恶性循环。

二、学习动机的定义和基本分类

1.学习动机的定义

冯忠良先生指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这个定义不仅突出了学习动机的作用,还体现了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相互关系。

2.学习动机的分类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业成就态度上的影响,把它划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几乎学生所有的指向学业的行为都可以从这三方面的内驱力加以解释。

三、农村小学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我国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学习的效果好不好,主要与学习策略等有关,而学生愿不愿意学则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很大关联。

1.内部动机

(1)借用辅助工具

语文、数学教学中,教师偶尔都需要借助辅助工具,尤其是一、二年级,辅助工具的使用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常用的工具有实物、剪纸、画等。据一位二年级数学教师描述,在其上《位置》一课时,需要让学生认识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等,这位教师用了实物工具,准备了与教材上相同的事物“水壶”,让学生用实物进行观察。学生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在课堂中也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课堂效果较好。

(2)集体鼓励

学生人数较多,教师难以做面面俱到,教师更多的会采取集体的语言激励方法,让大部分的学生感到自己正受到老师的关注。不局限于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也同样收到了老师的热切关注,对于学生发言进行中肯评价,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3)谈话法

教师会利用解决学生纠纷的契机等,与学生积极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且提出自己的希望,让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前进的动力。学校教师往往还会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给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和词语听写、课文背诵等,在这些辅导过程中,教师也会与学生交谈,与学生探讨其不明白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外部动机

(1)惩罚和奖励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也会有一定的惩罚和奖励。小学的学习时间有限,较多的教师会将课程安排中的思品、音乐、美术等课程换为语文和数学。教师会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如果课堂表现好,或者在一段时间之内集体表现较好,则会将某节课安排为其他学科课程。学生会为了教师的这项奖励,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努力达到教师的目标。

(2)多媒体课

多媒体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也可以作为教师给学生们表现良好的奖励。小学生接触的事物较少,网络上的资源较为丰富,多媒体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前一段时间的表现。多媒体课还可以进行负强化。一位数学教师描述,因课程内容需要,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学生的表现较差,教师以两周之内不会再上多媒体课作为对学生的惩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上多媒体课时,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

(3)与家长沟通

在每学期开学不久,学校各班级会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上学期的总体表现以及这学期的大概方向。校讯通也是教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工具。除了每日发送作业情况,教师还会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对家长进行汇报和沟通。中午休息时间也会有家长到办公室了解学生情况。教师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沟通,相互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在家的表现,更好地了解学生,与家长一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学习动机激发策略局限及原因

教师采取上述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一定的效果,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不仅要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还需要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如果激发动机的方法不成体系,不具有较完整的实施理念,策略的有效时间不长,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仍然不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了学校对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理念强调和宣传不够,还有如下几个原因:

1.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性不强

当前均衡教育发展尚不完善,特别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在一些农村小学中还具有较大的问题。而教师多集中与教授语文或数学,一些班级甚至放弃音乐、科学以及生命健康教育等课程。因此,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学科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大多靠经验的积累和少量的继续教育,较难从学科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数量少,竞争意识不强

农村小学距离县城较远,信息闭塞,部分教师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学校中缺乏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较,教师之间缺乏教学质量的竞争。教师缺乏竞争意识,缺乏敬业精神,缺乏教学活动的动力,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会影响教学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策略

(1)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比较局限等,农村小学教师通常采取比较传统的直接教学,虽能让学生清楚教学的目标,直接掌握教学内容,但单一的直接教学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兴趣,教学过程单一、枯燥,学生易分散注意力,课堂效率不高。

(2)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

农村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学设计缺乏创新,学生容易没有注意到学校已经有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学。农村小学教师不善于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实验室的教学器材利用率更加低,几乎没有教师到实验室借器材,器材利用率极低。学生对图书室的了解不多,图书室的增设也没有起到作用。

3.家校联系

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城市更加落后,一些青年往往选择到城市中择业、就业,学生则被放在家中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成为留守子女。虽然教师通过家长会、校讯通以及电话等与家长沟通,但力度不够。家长会和校讯通针对班级整体,只有电话沟通针对学生个人,因此与家长的沟通仅限于学生的表现,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较少,难以与家长交流教育方法,不能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五、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建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设计。学校作为主要的教学场地,需要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供条件。根据奥苏贝尔对学习动机的分类,本文还从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提出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相关建议。

1.认知内驱力

(1)帮助学生建立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朝向具体的方向,并在活动中积极进行自我调整和发展,达到学习目标,取得学习成就感。其中,短期和中期学习目标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积极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一起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学习目标,并为学生提出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建议,使学生明白学什么、如何学。学生具有目标意识,会产生更多的学习愿望,具有更多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的枯燥,用教学方法本身的艺术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发现情境中的问题,产生矛盾和疑惑,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仅从旁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习中能做到不过于依赖教师。适当的讨论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此外,学校中目前已经有许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应积极使用,能更好的辅助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能从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农村小学生接触到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不易见识到的事物,产生更多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转化为学习动机,取得较好的学习成就感。

(3)进行归因指导,培养自我效能感

积极的归因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教师可以通过课余交谈中对学生的归因倾向进行引导、鼓励和强化,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通过归因训练让他们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够,结合短暂可行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为求成功不断努力和付出,争取进步和成功,取得学习成就感,从习得性无助中解脱,增强自信心。

2.自我提高内驱力

(1)适当开展竞争机制

相较于城镇中小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花费的时间更少,学生之间对于在校表现和学习成绩等相互比较的心理略显单纯,竞争意识不强。因此,一些学生更加缺乏学习的动力,即自我提高内驱力。教师可以展开适当的竞争机制,适当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同学的差异,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理竞争。

(2)自我竞争

竞赛活动中成功者少,失败者多,容易让学生失落或产生自卑感。因此,教师应鼓励纵向比较,让学生与自己竞争,强化目标意识,只需自己有所进步,就算取得成功,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引起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

(3)鼓励合作学习

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相互依赖,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承担相同的义务,能够让每个学生为争取成功而付出努力。同时,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比较自己与榜样的差距,激发学生的自我提高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

(1)有效的惩罚与奖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应用到了奖励与惩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还需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反馈和评价,进行有效的惩罚和奖励。对小学生而言,奖励的作用要比惩罚的作用答,但不能一味进行奖励。

(2)家校联系密切

教师应与家长积极沟通,一方面是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家长的想法。只有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教师的教育理念融合到一起,才能更好地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家长与教师朝向共同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钟祖荣.学习理论的指导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41.

[2]赵应淑.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新课程(教师版),2007,05:125.

[3]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17一218.

[4]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举措[EB/OL].

论文作者:陈晶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时代》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8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研究论文_陈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