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如何走向世界_武术论文

论武术如何走向世界_武术论文

浅谈武术如何走向世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向世界论文,浅谈论文,武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运动项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把这份宝贵的财富献给全人类,是炎黄子孙的愿望和崇高目标。

亚洲,有着古老的文化传统,亚洲的各种优秀体育运动,作为这一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其特有的性格和价值,源自中国的武术,正是这种特有的性格和价值的典型代表。武术,不仅具有全面的健身作用和引人入胜的体育美学特征,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哲学的内涵。首先,在增强体质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它能有效地发展柔韧性,锻炼人的体魄,其基本训练,对练习者身体各关节,尤其是腰部的关节柔韧性,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其次,是长期保健的良好锻炼方法,尤其对慢性病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套路中的太极拳及各种桩功,对动作意念、呼吸均有一定的要求,实践证明,这些锻炼内容对多种慢性病均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其三,能使人掌握多种攻防格斗功能。武术中有许多对抗性项目,都可做为掌握攻防格斗技能进行训练。如散手和擒拿可以练习徒手格斗技术,把短兵略加发展,可成为警棍的训练内容,而长兵稍加变化,即是剌杀的方法。这些技术不仅是部队和公安部门应熟练掌握的,也是一般人在防身自卫、除暴安良时不可缺少的知识和方法。

1991年10月12日,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一次世界武术界规模空前的盛会,也是武术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来自五大洲41个国家和地区的49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8个项目的16块金牌的角逐,中国队获得了12枚金牌,纵观这次大赛,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水平之高都是远远超出以往的几次邀请赛和洲际比赛。但是除了中国队没派队参加的太极拳以外,金牌都为我选手获得,可见,武术运动能够被各国所接受,但它的发展又是极其缓慢的。

其一,在意识形态方面,武术在人们心中往往与特异功能等混淆,在人民大众当中得不到应有的普及,从而使前一段时期的武术活动的开展产了“过热”、“虚热”状态,许多人怀着好奇心来参加武术训练,结果代之而来的却是失望,没有正确认识武术的作用和价值。

其二,武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都围绕人的生命活动而展开,就个体生命来说,它十分讲究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就群众生命来说,它强调隆德尚礼,行侠仗义。而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强调的是竞技性、比赛性,与武术的传统观念有不合之处,所以说,武术走向世界,必须讲究和发展它的竞技特性,应对其进行改革,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其三,武术在我们国内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作为国际之师的中国,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武术的推广工作,但是恰恰相反,就拿学校来讲,有些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舍弃武术课,更谈不上推广普及。

虽然,在历史上武术很早就在海外传播了,但武术真正推向世界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近几年的事。中国武术代表团先后访问了五六十个国家和地区,1985年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成立,使武术推向世界在组织上有了保证。徐才同志说得好,要做好武术的推广工作,必须要把武术当民族文化遗产及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来对待,民族色彩愈浓的优秀文化,才更具有国际魅力。其次,要以生动进击姿态推广武术,只有生动进击才能赢得世界。

我认为,应分三点来抓,其一,在武术的推广过程中应首先把太极、散手推向世界。

太极拳是和气功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拳种。它有自己的特点:(1 )体松心静。体松就是在练拳时,身体肌肉要放松,动作自然而舒展,心静就是在练拳时,排除一切杂念,把注意力若有苦无地集中到手上。(2)缓慢柔和。缓慢是指一套简化太极拳,24种姿势,可在5分钟左右完成,柔和的前提是要放松,在放松的基础上使两臂动作姿势保持弧形,使两臂的运动路线走弧线。(3)动作、呼吸和意念相配合。 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人们劳动比较紧张,因此在紧张工作之余需要放松一下,可见传授太极拳符合社会的需要。柔和的太极拳可以健身,可以陶冶情趣,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事实也证明了太极拳领先于其他拳种走向了世界。目前,太极拳运动在世界各国普遍开展,日本的太极拳发展水平已接近我们,甚至有可能超过我们的架势。国际友人日本的小池勤介绍了太极拳运动在日本的开展情况及日本人民对太极拳的认识,他说:“太极拳不仅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而且对促进日中友好起了重要作用,在日中建交以前,日本人民对中国是缺乏了解的,自周恩来总理将太极拳介绍给松村谦三先生以后,太极拳就在日本逐步推广开来,愈来愈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许多日本人民通过练太极拳逐渐认识了中国。在日本这个工业化的社会中,人们需要健身,需要松驰,需要消除疲劳,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日本人民认识到太极拳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的一项运动项目。这些大概就是太极拳之所以能迅速推广的原因吧。”

散手,各国青年都十分喜爱这项能用手脚同时进行,可打、可击、可踢、可摔,技术全面的运动项目,它是一种双方的格斗比赛,有强烈的战胜欲望,它跟拳击、柔道、摔跤一样更适合于进入奥运会。但散手并不同于其它项目,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和风格,对于搏击作用来讲,它可以手脚并用,不受限制的自由搏击,更适合于实际运用,是一种比拳击、柔道等更具魅力的运动竞赛项目,内容丰富,用途广泛,它对运动员提出了搏击上的更高要求,中国武术走向奥运会的首先必然是散手运动。

其二,应分多个段位,并应有严格的内容和标准及统一的内容和服装。

现在以美国为例,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说:“中华武术是中国一个优秀的灿烂民族文化,它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中华民族独特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观、人生观和宇宙观,都在武术文化形态中有其反映,中国武术和西洋武技以及世界其它一些民族武技的最大区别,便是更为博大精深。

但是,武术在美国大学里还是空白,只有极个别的学校开设武术课,而且多半是太极拳,相比之下,日本的空手道、柔道更为活跃,美国大学生的比例约为全国人口的36%,学生选修空手道、柔道,可以拿到学分,如练的刻苦,还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段位。朝鲜的跆拳道也逐渐涌入美国大学,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武术仍只是在民间传播着。日本的空手道、朝鲜的跆拳道,都有统一的内容和教材,每一段都有不同的内容和标准,还有统一的服装。段位的晋级吸引了无数的学者,然而中国武术就不具备以上特点,但中国武术拳种之广,内容繁多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特点反而使学生产生高不可攀之感。

现在国内试行的是两极制,莫说国外,就国内而言,又有多少人能达到呢?众所周知,都是各省队的优秀运动员才能有希望获得,国外爱好者自然望尘莫及了。

我认为不妨多设几个级别,日本空手道有10段,我们为何不能有10级呢?让武术爱好者有更多的机会达到某一等级,可以促使他们树立刻苦训练,获得高等级的信心。因此,武术应多设几个级位。并应有严格的组织和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其三,要把套路和散手相结合,套路的发展应坚持以质击动作为基本内容。

因为在青少年当中,散手更能吸引他们,使他们产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武术套路技术,首先应突出攻防特点,如果失去了攻防特点,就会走向衰亡。所以应在套路运动员中开展散手技术的学习,逐步过渡到“套路、散手一体化”的竞赛,使武术赛场上不仅有现在的小个子运动员,也会出现七八十公斤等级别的大个子运动员。这样,就可以解决外国运动员显著高大的难题,使套路运动参加面扩大,同时由于竞赛引入了对抗竞技,会使比赛更加激烈,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这项运动。我国武术界1986年提出的“突出项目特点,严格动作规格,提高攻防技能”的训练要求,是符合武术发展和当前训练要求的。

在全能项目上增加散打一项,或者设立两个全能金牌,即大全能和小全能。大全能包括小全能和散打,还不仅能吸引更多的运动员参赛,而且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也就是在武术比赛中,应强调要武术中的‘武’,而不要舞蹈的‘舞’,才能显示出武术比赛的特点和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武术推向世界。

中华武术在久远的年代以前,就在海外异域传播了。例如当今在世界上盛行的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开始正式列为比赛项目的柔道,就是明末的中国学者武术家陈元东渡日本传播以柔克刚的中国拳术后,由日本拳家经过再创造发展起来的。70多年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创立的精武组织,把武术传到东南亚诸国,召集精武会已遍布亚、欧、美、大洋洲,枝叶格外繁茂。1936年,武术在柏林奥运会上崭露头角,中国武术队的精彩表演博得国际人士的喝采。但是,武术所走过的漫长道路和深刻足迹,始终没有迈向现代竞技体育,尤其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轨迹,这不能说不是个历史的遗憾。

近年来,中国武术向世界推广的工作是卓有有效的,但也应当看到武术要想走向奥林匹克的殿堂尚有许多工作要做,武术的推广普及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有一整套的科学方法及系统的理论,包括武术的功能、作用、基本套路、竞赛方法、器械使用、评分标准及推广计划、措施等。目前在这方面重视和投入的力量不够。近年来,我国虽然派出一些教练员到国外任教,但因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其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各国的需求,自费出国任教困难会更多。

另外,我们要树立国际之师的强烈责任感,外宾对中国武师十分崇拜,在武术上,我们被当作世界之师,当以此为荣,增强为人之师的强烈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武术推广工作。

标签:;  ;  ;  ;  

论武术如何走向世界_武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