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物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_王凯民

新时期文物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_王凯民

黑龙江省庆安县文广新局文物管理所 黑龙江省庆安县 1524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对文物管理工作蕴含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也表明了总书记对此项工作的亲切关怀,党中央相对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对文物管理工作提高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受此形势的影响,对历史文物舆论宣传及教育工作应加强保护,为文物管理及保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在新时期文物管理工作中,使现代智能化技术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文物管理;常见问题;应对策略

1.前言

文物不只是沉默的历史,文物管理也并非对只是看管文物工作。随着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古玩爱好者进行收藏、对历史典籍的潜心研究、通过参观博物馆对历史古迹进行见证等都日益成为很多人的一个兴趣爱好。提高文物管理工作水平,关键在于对文物内涵的深入挖掘,使老文物重新焕发新时代的色彩。

2.文物管理的意义

具有科学价值、艺术及深厚历史底蕴的遗址及物品,在人类漫长的历史活动中逐渐遗留下来而形成文物。对文物加强保护,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深入研究,使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博大精深得到充分发掘,民族精神得以彰显,对后人也是鲜活的教育案例,在这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保护文物意识的树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积极倡导,使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得以一脉传承,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物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准绳,并使每个公民都具有自觉性,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于文物保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物保护工作不只是针对文物,更是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传承。文物象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在欣赏、艺术、精神及历史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祖先将文物给我们留下来,这是无价之宝,经过历史积淀及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更是弥足珍贵。中华民族精神在蕴含在众多文物中,对文物做好保护就是中华民族守住根基。文物内涵也使时代发展得到滋养,不仅要建设具有物质财富,也利用丰富的文化内涵提供精神产品,通过文明和道德力量立于世界之林。

3.我国文物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是文物管理工作不力。在文物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诸如不具有较强的文物执法力量、频发违法案件、文物火灾事故等逐渐增长,盗掘古墓等犯罪行为等难以杜绝。特别是文物火灾事故近年来逐渐呈现明显增长趋势,文物执法中存在比较突出的日益弱化现状,甚至部分地区对文物古迹大拆大建、破坏或损毁的问题日益突出。

二是屡次禁止的盗墓行为还依然存在。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文物较高价值的驱使,文物逐渐沦为一种资金炒作工具,而造成屡次禁止的盗墓现象依然存在。文物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其具有的科学、历史及艺术价值也十分重要,盗墓者只关注于文物的经济价值而忽视其科研历史价值。因此要将盗墓行为彻底杜绝,不仅要将文物保护执法力度不断加强,还要在源头上对文物收藏进行逐步规范。

三是缺乏足够的文物保护人才。由于在认识上存在误区的限制,目前部分地区的文物管理机构还存在不完善、缺乏足够的文物保护人才等情况。地市级以下文物管理机构普遍存在人员不足,博物馆及文物管理所等机构相对不够完善,设施设备水平不高,特别是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更为缺乏。部分基层文物保护单位缺乏看护员,工作装备和防护用具等也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对于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具有直接影响。

4.加强文物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是对历史文物保护工作加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文物的一系列恶意破坏表明在历史文物保护方面的敬畏之心严重不足,在舆论宣传与教育方面加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在公众考古方面应提高重视程度,每位文物考古工作者都有义务向社会进行宣传,都应向社会对每项考古和文物研究成果进行科普教育,使文物的意义和历史价值得到社会公众的了解。在保护利用文化遗产、活化再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探讨结合改善民生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对有关文物保护法规、协调部门和保障资金等方面进行完善,积极倡导科学保护,对保护原则予以必要的尊重和采取适宜的文物修缮技术,在遗产保护方面引导公众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使集体记忆得到激活,提高社区凝聚力,所以应保护物质景观保护的社会意义提高重视程度。

二是文物保护队伍应朝着高素质建设。在文物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上由省级政府层面对市县级进行规范,设立相应的文物管理及保护机构,配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使文物保护骨干人员不断增加。县级以上文物保护机构应配备文物看护员,使无人看护管理田野文物的现状得到妥善解决。并对专业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在文物保护方面提高造血功能,增加设立文物考古、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对文物维修保护设计、施工及监理人才进行专业培养,使建立的文物保护专业队伍具有合理年龄结构、较高学历层次及较强的综合素质。

三是在文物管理工作中使现代智能化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文物展示在现代博物馆中通常采用多元化手段,不只是静态展示文物,还具有知识扩展、多媒体互动功能,充分利用文物数字化影像采集和数据存储及网络技术等予以实现。这是建设馆藏文物数据库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只有不断完善采集的数据库数据,才能确保博物馆展示文物的方式及其丰富精准的内容。空气检测系统在很多文物保护区目前都已安装,其原理是基于对采集数据及实时监测的有效利用,将数据通过网络直接向专用数据库进行传送,并实时将分析结果向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传送,该系统的最明显优势就是数值若超出承载限度,可与数据传输人员及时联系,了解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以避免文物发生问题。随着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仅存在上述比较常见的安防技术,在博物馆安防中应用的各项安防技术日益增多,诸如应用显微图像辨识技术以防文物被“掉包”。并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比较先进成熟的高科技的促进下,核心博物馆作为多元化、双向动态的一种传播媒介逐渐在社会大众中呈现,并基于此逐步建立了“监测——评估——预警——调控”这一完整的预防性保护文物工作流程。

5.总结

综上所述,文物管理在新的历史时期就要有新的措施,对每一次考古发掘的平台加以充分利用,使文物更加鲜活地展现历史,冷冰冰的文物管理工作更加形象生动,贴近群众生活,使人们了解到历史智慧,在文物保护中不断发展并合理利用,进而使文物保护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王同革.文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鸭绿江,2015.12

[2]韦立立.“以人为本”促进博物馆观念现代化[C],以人为本促进科普场馆协调和持续发展——2004年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海南研讨会论文论文集,2004

[3]胡大鹏.甑皮岩遗址应从古风园中体现价值[C],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第七届博物馆学讨论会论文集,2008

[4]张俊梅,姚文中.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南京召开[N],中国文物报,2012

[5]裴巧玲,马青红.我国文物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3

[6]吴琼,姚伟钧.如何保护与利用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以汉画像石为例[J],武汉文博,2016.11

作者简介:王凯民(1960-),男,大专学历,研究方向:文物管理。

论文作者:王凯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  ;  ;  ;  ;  ;  ;  ;  

新时期文物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_王凯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