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企业知识链管理模式研究_隐性知识论文

供应链企业知识链管理模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模型论文,知识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企业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之中,在管理模式上,实施所谓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1]。然而,这种“纵向一体化”无法快速响应市场,不利于管理人员的沟通与控制。特别是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顾客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加,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变短以及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这种“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对知识的需求。

供应链的前期发展是通过提高和供应商的合作来完成[2]。然后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跨国企业被迫在工艺上进行改革以提供低成本、高质量和更大柔性的产品[3],直到最近制造商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以借助他们的技术和力量来加强对新产品开发的支持,与零售商的合作以实现与销售渠道的无缝整合。

企业收益改善主要不是来源于企业渐进的经营优化或经营流程自动化过程,而来源于优化企业中,把解决问题的知识交付给需要这些知识的员工的过程[4],这一过程就是知识链管理。

较早提出知识链模型的是美国学者 C.W.Holsapple和M.Singh[5],他们在1998年提出了一个系统知识链的概念,知识链是从组织内的知识和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关系出发构建的,从研究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角度,认为知识链管理是基于知识流在不同企业主体间及企业内部的转移与扩散,实现知识的捕获、选择、组织和创新,具有价值增值功能[6]。

但上述知识链模型没有考虑到供应链这一新兴的管理模式,且没有形成知识提升的闭环系统。国内部分学者刘蓉[7](2005)认识到供应链企业间建立知识链管理的必要性。于涤、王建宇[8](2005)提出了需要建立供应链客户知识。胡继灵、龚丽敏(2005)[9]提出了供应链企业间学习的障碍。李惠杰(2005)[10]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的知识管理设想及KMS系统开发问题。

一、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知识链模型

企业关系理论把企业外部关联作为竞争战略的分析对象,在承认核心能力产生于企业内部的同时,认为构成核心能力的关键资源可以从企业边界之外获取,这对核心能力内生观点是重大补充和发展[11]。

知识链是这样的一种知识链条(网络):在这个链条形的网络中,组织对内外知识进行选择、受收、整理、转化、创新,形成一个无限循环的流动过程。这一过程中,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组织内各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被一种无形的知识链条所连接,这条无形的链就是知识链。结合供应链理论,构建供应链企业间知识链管理模型。该模型分为基本过程、支持资源和驱动要素三个部分。主要增加了驱动要素与供应链中知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对知识流的影响,并通过提升模型的反馈,使模型成为闭环系统。

(一)基本过程

基本过程是企业知识活动的核心。包括5项主要内容。

知识获取是指组织或个人的知识收集活动,是组织或个人知识的来源。获取的主要知识包括客户、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知识以及通过它们所获得竞争对手的知识。知识选择是将获取的知识,根据企业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为知识生成服务。知识生成是企业利用所选择的知识对知识的发现和引申过程,企业通过知识生成来开发目前尚不具备的能力,可促使企业不断地产生新技能、新产品、更好的想法及更有效的管理过程。知识内化是将已经获得、选择和生成的知识通过分发和储藏等方式进行整理,从而改变组织的知识资源状态,即把外部显性和隐性知识转变为内部显性知识或个人的隐性知识,成为企业个人与团体的实际能力过程。知识外化是把隐性知识表达出来成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外化的作用是通过将隐藏在个人大脑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能够被记录的显性知识,使知识需求者能够得到所需求的知识。

图1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链管理模型

基本过程是处理知识的活动,是供应链企业间知识链管理的核心流程。五种活动同等重要,这有助于将知识看作供应链企业间的应用资源。知识链五个关键的知识运转环节组合成一个螺旋上升的闭环,我们即称之为“知识链轮”(见图2)。

图2 知识链论

供应链企业知识链的职能就是为创造性的个人提供支持、提供条件、提供适合富有创造能力的生存的环境,使得基于个人的隐性知识流动起来,形成供应链企业间知识链的螺旋上升过程。

(二)支持资源

支持资源是为了保证知识链基本过程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管理活动[12]。知识链支持活动的功能有:

领导,建立能使知识管理工作更富有成效的机制;

合作,在供应链知识管理活动中,加强合作管理,将合适的资源在合适的时间送到合适的地点并充分加以运用;

控制,使知识的质量和数量满足要求,并符合安全保密性的要求;

测量,评估知识资源、组织生成、知识新陈代谢的价值。

(三)驱动要素

完整的供应链企业知识链管理的核心活动(知识的生成、内化、外化等)是将人员、流程和信息技术等相接在一起的同步的过程。因此作为驱动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员、流程、信息技术必须同步。人的因素是知识链管理的核心因素,而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则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知识流程则是知识链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

(四)反馈

图3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链管理模型驱动要素

反馈的主要作用,是对付供应链中存在的内部和外部不确定性。及时的反馈,一方面使知识链管理不偏离培育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向,以此来确保知识传递的准确性,从而使知识顺利增值,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实现新的价值;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实施中的问题重新审视制定竞争优势战略的假设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阻碍了知识链管理,适时地修改战略定位,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识别其隐性知识并在组织之内或组织之间进行传递。

反馈的具体作用有:

调整知识链。为了知识链管理能够顺利进行,帮助知识管理者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必须将研究精力集中于一个适度大小的范围内,这就形成了针对这一具体问题的具体开放系统。系统外部是供应链的大环境,环境的变化通常当作扰动来处理。集中到系统内部,由于其多层次性、环境影响以及微观层次上各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知识链管理过程中必须适时调整知识链活动。

提升供应链整体的竞争能力和优化供应链流程。通过知识链管理反馈过程的有效实施,来调整供应链企业间的相关活动与方向,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优化供应链的知识流程。

二、驱动要素的功能与特点

业务流程本身决定了所需的知识,同时知识链管理又是业务流程改进的核心活动。作为知识持有者的人,通过使用知识链管理工具执行引入其“隐性”知识和经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业务流程任务和知识链管理活动提供了支持,信息技术成为一种支持工具。三者共同构成了知识链的驱动要素,(见图3)。

(一)信息技术

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流管理,是实现有效的供应链企业间知识链管理的基础。供应链企业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加工和处理速度,使这些信息资源得到可靠的保存和有效的利用,及时为企业管理工作者提供决策的依据。

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流管理又可分为三个层面,最底层是通信网络,用来支持信息的传播;第二层是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层,这是存取信息、数据的关键环节之一,与通信网络一起为信息管理提供硬件支持;第三层是信息库、数据库系统层,它是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层,和计算机服务器层一起组成了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性能信息、数据服务器,为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与单个企业相比,供应链作为一种扩展企业,其信息流动和获取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覆盖范围广。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覆盖了从供应商、制造商到分销商,再到零售商等供应链中的所有环节。其信息流分为需求信息流和供应信息流,这是两个不同流向的信息流。

获取途径多。由于供应链中的企业是一种协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因而供应链中的信息获取渠道众多,对于需求信息来说既有来自顾客也有来自分销商和零售商的;供应信息则来自于各供应商,这些信息通过供应链信息系统而在所有的企业里流动与分享。

信息质量高。由于存在专业分工,供应链中的信息质量要强于单个企业的信息质量,例如分销商和零售商可以专门负责收集需求信息,供应商则收集供应信息,生产厂商收集产品信息等。

(二)人员

人是知识的主要载体,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内生力量。隐性知识是企业创新的源泉,人是隐性知识的唯一载体。知识链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发掘和应用这些知识。所以,一是鼓励企业员工通过团体工作与培训等不断消化和吸收新获取的显性知识,进而创造新的隐性知识。二是开发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企业员工愿意并且能够将存储在他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转换为可编码的显性知识,在企业内部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

知识人是知识的主要载体。知识人应具有特定知识(隐性知识)以及从外部获取知识(显性知识)、运用知识(隐性知识的放大与转移)的意愿和能力。

知识链知识具有以下特征:

知识结构与含量的特定性。知识的表现形式包括经验、科学、技术、信息等,知识是经验,价值观、洞察力及信息的动态组合。每一个人由于所处环境、受教育的程度和经历的不同,除了具有相对共性的用于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基本知识结构外,还会形成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而且每一种知识集合都具有专项性、局限性和动态性;知识的含量也会呈现多与少的差异,相对整个知识社会而言,每个自然人的知识含量都是有限的。知识含量的多与少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同时受教育程度、时间的不同与外部环境激励的影响,造成获取知识的意愿强弱的不同,也会使知识的含量发生变化。知识结构的完整、层次高低的评价,是以知识含量、所实现的目标(工作岗位)对知识的要求和自我满意度来衡量的,是一种相对的评价体系。

价值性。每一个知识人都具有特定的价值。价值的衡量是由其所在的组织及其对组织贡献的价值量和接受其知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来确定的。

知识转移性。知识过程是从外部获取知识(输入)、并运用知识为他人或组织提供服务(输出)过程,受外部激励和成本因素控制。知识的转移受需求目标与实现既定目标的成本、收益影响。

知识放大性。知识可以用各种媒介方式记载和存储,但新知识和知识的价值都是由知识人的隐性知识对外部激励的反映后经过思维所创造和产生的显性知识(知识的放大)决定。所有的知识人都具有知识的放大能力,能力的大小是由隐性知识的结构、含量和价值来确定的。

(三)流程

供应链中,知识链管理与供应链企业的具体业务紧密结合,如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市场信息、产品研发等。将供应链企业间知识链管理墓愉中的各功能内嵌于业务流程,直接支持组织的业务运作和知识协同。知识流程系统的目标是建立和加速业务流程,通过追踪业务流程的每一项活动,系统生成嵌入在标准化过程的显性知识,即该系统支持显性知识的标准化编码。业务流程系统支持知识螺旋的外化和结合化过程。

流程驱动力,就是基于企业业务流程而设计的知识链流程,利用知识链流程推动知识链运转。供应链企业应该努力把知识融入公司的具体业务流程中,把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概念注入到所有业务流程中去。知识链流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知识的识别、处理、共享、再利用和创新的运作机制,既发挥了人的主观作用,如识别、创新,又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见图4)

三、知识链模型的启示

知识链模型为供应链企业进行知识链管理提供了系统化的思路。

(一)个人知识是知识链管理的起点

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和知识主管,需要对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中所需要掌握和应用的专业知识资源进行具体的分析,以确定相关知识的专业分类和每个知识类别下的知识要素类型。以此来建立企业的个人知识管理,选择和本企业相符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从而为企业的知识链管理和进一步的供应链企业间知识链管理提供充分的保障。企业还应该将知识放在离使用者最近的地方,把存储在知识中心的知识和信息,根据需要分散到各个营运中心。

图4 业务流程与知识链互动

(二)人力资源管理是关键

知识链管理中领导要更具有柔性的一面,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不仅具有管理技术和环境的才能,富于创新和主动精神,而且还要善于听取他人建议,成为易于与员工交流的“人”。经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

知识管理需要专门的管理人才。智力劳动者对知识链管理起着实质性的支持作用。只有在公司内部不同群体的知识管理职责明确之后,才能实现良好的知识链管理。这一群体从事收集和分类知识,建立以知识为导向的技术基础设施,或引导知识的应用等工作。知识管理部门是为了方便其他部门生产、分配和运用知识而存在。

知识链管理重新为人力资源的管理注入了新的视角、框架,并成为其重要内容。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溶入知识链管理的内涵和思想。

(三)促进知识在供应链内的流动

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存量有限,为保持竞争优势,供应链企业间需要建立知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知识流动,不断吸纳和创造新的知识,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促进了知识链的形成。

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链管理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共享与传播、知识的运用以及支持供应链知识管理的基础性活动等内容,其中,知识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共享和传播,即供应链间的知识流动和共享,是供应链核心企业必须重视的内容。

在供应链企业组成的知识网络中,位于不同节点的企业,在业务种类和组织结构上互有不同又相互补充。知识在供应链成员间的流动,使企业从具有某种知识或专门技术的合作伙伴那里学习到组织缺乏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增强了知识创新能力,同时提升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四)建立知识流与工作流的集成系统

工作流的每个活动节点都对应着一个知识节点,它是从企业知识资源中选取出来的与该活动相关的知识。当执行一个活动时,该活动通过系统中的知识获取工具,从知识库中获取要利用的具体知识,并将它们存储在知识流的知识节点中;在执行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活动执行完后,工作流导航到下一个活动节点,相应地,知识流也将运行到下一个知识节点。同时,原来的知识节点,通过知识更新工具把更新后的知识反馈给企业知识库,如图5所示。

(五)建立系统的知识工具集合

知识链管理,将知识管理的工具进行了系统定位,帮助企业建立系统的知识工具集合。

知识社会化技术。知识社会化技术主要是解决如何快速和有效地实现隐性知识在员工之间的转移,此时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迅速找到掌握有关知识的人、如何方便地进行隐性知识的交流、如何建立一种机制和环境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其主要手段有:利用内联网、外联网、因特网技术,扩大隐性知识交流的范围;完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相关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采用面向过程的组合,进行并行工程,加速知识流动;利用知识地图,形成知识索引。

知识外化技术和系统。知识外化技术和工具有助于隐性知识的保留和在更大范围内的交流。建立知识共享平台,人员可以进行实地交流知识与经验,还可将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或新方法及时存入平台,以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及时更新;利用感知地图(Cognitive Map)可对隐性知识进行形式化[13],并采用基于实例的推理器,以框架结构的案例形式存储感知地图驱动的隐性知识。

知识转换技术和系统。知识转换是指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即对知识重新进行整理或将知识存放在知识库中的过程。搜索引擎提供知识存放位置的信息,技术发展已经使网络搜索引擎具有初步的智能,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字实现模糊搜索,并且能够根据用户对各条搜索结果的使用频率自动更新搜索结果;建设与管理知识仓库,通过模式识别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方法对成千上万的信息知识加以分类,并提供决策支持;构建知识发现系统,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采用决策树方法、神经网络方法、覆盖正例排斥反例方法、粗集Rough Set方法、概念树方法、遗传算法、发现统计分析方法、模糊论方法和可视化技术等,将知识发现过程科学化。

四、结论

供应链企业知识链活动由人员、信息与流程驱动,通过反馈机制,知识活动形成不断提升的循环,完善了供应链管理理论中知识流内含。

个人知识是知识链管理的起点。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和知识主管,需要对员工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中所需要掌握和应用的专业知识资源进行具体的分析,以确定相关知识的专业知识资源进行具体的分析,以确定相关知识的专业分类和每个知识类别下的知识要素类型。为此企业应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图5 基于供应链知识协同过程中知识流和工作流的集成

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链的关键。知识链管理需要专门的管理人才。智力劳动者对知识链管理起着实质性的支持作用。只有在公司内部不同群体的知识管理职责明确之后,才能实现良好的知识链管理。

促进知识在供应链内的流动是目的。通过知识流动,不断吸纳和创造新的知识,这种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促进了知识链的形成。

建立知识流程与业务流程的集成系统是知识链的保证。业务流程的每个活动节点都对应着一个知识节点,通过信息技术,员工从企业知识资源中选取出来的与活动相关的知识。

供应链企业间知识链模型的建立,为供应链企业系统的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了方法学意义上的指导,是企业进行以知识为基础的管理活动的调整方向。

标签:;  ;  ;  ;  ;  ;  ;  ;  ;  ;  

供应链企业知识链管理模式研究_隐性知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