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堵管率的应用论文_李琼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湖北 武汉 430033)

【摘要】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堵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对本病区现状进行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活动前后深静脉置管患者堵管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深静脉置管患者堵管率由实施品管圈前20%降到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堵管率,通过持续性改进,使护理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 品管圈深静脉置管;堵管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249-02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通道,适用于患者监测中心静脉压、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和肠外营养等。目前临床应用日益广泛,随之而来也引起多种并发症,除感染外,导管留置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堵塞,导管堵塞是导致置管终止的主要原因[1],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达21.3%[2]。为了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堵管率,我科2014年4~11月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活动报告如下:

1.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

2014年4月,我科由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10名护士自发组成品管圈,并对组员进行了分工,设定圈长1名、辅导员1名,以民主方式将圈名定为脉动圈,同时设定了圈徽。

1.2 主题选定

圏员针对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提出了3个备选主题,并以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最终选定“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堵管率”为此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1.3 计划拟定

按照品管圈十大基本步骤,圏员运用PDCA方法拟定活动计划[3],并以甘特图绘制活动计划表,由圈长控制、管理活动进度。

1.4 现状把握及原因分析

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期间共80名深静脉置管患者,置管通畅64人,发生堵管16人,堵管率为20%。用鱼骨图(见图1)从护理人员、患者、其他3方面去分析原因,使用要因选定评分表(见表1)进行评分,并绘制柏拉图(见图2),根据二八定律分析出主要原因为护士操作不当、患者活动导致导管打折、药物配伍禁忌、输液装置连接不紧密四方面原因。

1.5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

改善重点)=20%-(20%×60%×77%)=10.76%。

1.6 对策拟定与实施

①加强培训,规范冲管、封管操作②妥善固定导管,加强宣教,指导患者活动③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注意药物配伍禁忌④改进输液工具,使用螺口输液器、注射器、延长管及无针接头。

2.结果

2.1 品管圈实施前后深静脉置管患者堵管例数比较,见表2。

3.讨论

品管圈是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及改善自己的工作场所,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4]。我科通过7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充分应用品管方法进行分析,拟定对策,制定标准化流程图,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堵管率,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同时也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在医疗护理持续改进过程中,推广和应用品管圈,具有重要意义[5]。

【参考文献】

[1]Kassell NF,Torner JC,Haley EC, et al.The internation aloperative study on the timing of aneurysm surgery[J].J Neurosurg, 2001, 73(5) :37-47.

[2]Winn HR, Almaani WS,Berga SL, et al.The long term out come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aneurysms[J].J Neurosurg, 1999,59(3): 642-651.

[3]谢卫,曾等娣,盛传玲等.甘特图在护理质量控制垂直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5):24-25.

[4]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256.

[5]许晨耘,符林秋,陈克妮,等.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医院护理品管圈活动[J].护理学杂志,2013,28,(13):4-6.

论文作者:李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深静脉置管患者堵管率的应用论文_李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