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的运算特点和策略论文_黄美燕

数列的运算特点和策略论文_黄美燕

黄美燕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数学组 广西 南宁 530000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099-03

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研究高等数学的基础,且数列问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技巧性,综合性,能达到考查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故而每年高考数列是必考内容。研究数列的运算特点和策略,以求做到避繁就简,选择合理,快速解题的目的。我对求解数列题目的一些常用方法进行了归纳,提炼出以下几种常用的策略。

一、回归概念,繁题化简

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基本概念,定义的教学,要从概念的定义出发,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就能化繁为简解决问题。

例1.设数列满足。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 的前n项和.

点评:根据Sn 定义知,Sn=a1+a2+…+an-1+an与Sn-1=a1+a2+…+an-1(n≥2),可知,当n≥2时,an=Sn-Sn-1,本题相当于已知an与Sn的关系求an,求an的步骤:

(1)当n≥2时,用an=Sn-Sn-1计算得到an;

(2)当n=1时,用a1=S1计算得到a1的值;

(3)检验a1的值是否满足得到的an,若满足,则通项公式就是an;若不足,则用分段的形式表示。

二、巧用性质,减少运算量

1.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若m+n=p+q=2k,且m,n,p,q,k∈N*,则am+an=ap+aq=2ak,快速又准确。

例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4+a8=16,则该数列前11项和S11=( )

(A)58 (B)88 (C)143 (D)17

解析:在等差数列中,

,答案为B。

2.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中经常遇到高次方程组解法有:换元法,整体代入法,作商法等。

①.(2019年3卷5)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前4项和为15,且,则( )

A. 16B. 8C. 4D. 2

解:设正数的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则,解得,,故选C。

本题需要通过换元思想将4次方程降为二次方程来解出q。

②已知等比数列的前三项和为168,a2-a5=42,求a5,a7的等比中项。

解:设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首项为a1,

因为所以

因为1-q3=(1-q)(1+q+q2),

上述两式相除,得q(1-q)=?q=,所以a1===96.本题需要通过作商来消元。

③: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2,前4项的和是1,则前8项的和为()

(A)15(B)17(C)19(D)21

解析:由题意,得S4=1,即a1+a2+a3+a4=1.公比q=2,所以S8=S4+a5+a6+a7+a8=S4+(a1+a2+a3+a4)q4=1+1×24=17.故选B。

本题通过整体代入来简化计算。

3.巧设“对称项”解等比数列问题

已知4个数,前3个数成等差数列,后3个数成等比数列,中间两数之积为16,首末两数之积为-128.求这4个数.

解:设第3个数为x,后3个数的公比为q(q≠0),则由题意知这4个数依次为-x,,x,xq,

于是即消去x2得(2-q)·16q=-128,即q2-2q-8=0,

解得q=4或q=-2(舍去),所以x2=64,解得x=8或x=-8.

当q=4,x=8时,所求的4个数为-4,2,8,32;

当q=4,x=-8时,所求的4个数为4,-2,-8,-32.

本题通过对称假设,大大降低运算量。

三、数形结合,直观求解

例3.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2tn,当且仅当n=7时Sn最大,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数形结合,利用二次函数图象可得对称轴x=t∈(6.5,7.5),故填(6.5,7.5).

例4.在等差数列{an}中, 已知=-15, 公差d=3,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的最小值.

解:(1)由题意得,解得,

∴.

(2)由(1)得

∴当n=8或n=9时,Sn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

∴数列{an}的前n项和Sn的最小值为-108。

点评: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常用的方法:①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其正负转折项,便可求得和的最值;②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A、B为常数)看做二次函数,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巧用数列的单调性

例5.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1<0,若存在自然数m≥3,使得am=Sm,则当n>m时,Sn与an的大小关系是()

A. Sn<an B. Sn≤an

C. Sn>an D. 大小不能确定

解:若a1<0,存在自然数m≥3,使得am=Sm,则d>0,若d<0,数列是递减数列,则Sm<am,不存在am=Sm.由于a1<0,d>0,当m≥3时,有am=Sm,因此am>0,Sm>0,又Sn=Sm+am+1+…+an,显然Sn>an.故选C.

例6.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则,,,中最大的项为( )

A. B. C. D.

解:∵等差数列{an}中,,即S17=17a9>0,S18=9(a10+a9)<0,∴a10+a9<0,a9>0,∴a10<0,

∴等差数列{ an }为递减数列,故可知a1,a2,…,a9为正,a10,a11…为负;∴S1,S2,…,S17为正,S18,S19,…为负,

∴,

又中最大的项为.故选D

五、巧取特例,快速求解

例7.已知等比数列中,则其前3项的和的取值范围是(D )

(A) (B)

(C)  (D)

解:∵等比数列中 ∴当公比为1时,, ;

当公比为时,, 从而淘汰(A)(B)(C)故选D;

点评:巧取特例,特别是在解决选择题时,举特殊例子,能快速解答。

六、适时分类,合理解答

例8.数列{}满足,则{}的前60项和为( )

(A)3690 (B)3660 (C)1845 (D)1830

解:有题设知

=1,① =3 ② =5 ③ =7,=9,=11,=13,=15,=17,=19,,……

∴②-①得=2,③+②得=8,同理可得=2,=24,=2,=40,…,

∴,,,…,是各项均为2的常数列,,,,…是首项为8,公差为16的等差数列,

∴{}的前60项和为=1830.

点评:一般遇到有(-1)n类型的可以考虑分类解答。

七、学生在数列运算中其他常见的问题和策略

1.由对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构造问题

例: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求.

解:由①,得当时,②,

由①-②,得③.当时,,不符合③式,

当时,,即,

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综上所述,。

本题直接构造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如果用待定系数法,设递推公式可变形为,将该式展开与递推公式对比即可求出t。这一递推公式结构还可以推广为:形式,例如已知递推公式为,设可变形为,展开对比可得t=1;已知递推公式为,设可变形为;展开对比可得t=-1。在假设变形式时,两边一定要写成新构造数列的前后两项关系。

2.在裂项求和中,学生裂项不过关。

可列项求和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主要特征是分式或根式,例如:

①(2017年2卷15)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解: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所以 ,解得 ,

所以,那么 ,所以

②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求前项和。

解:因为,

所以

.

通项公式为分式结构,求和时考虑裂项,先将分母因式分解,再分别以这两个因式为分母1为分子写成两个分式的差(各项符号正负交替出现时写成两个分式的和)。如设,左边所以t=2。

3.错位相减法求和计算问题

错为相减法求和是学生感到比较头疼的运算之一,关键在于理解算法以及每一步的要点。错位相减法求和的数列的通项公式主要特征是一次式(等差数列)与指数式(等比数列)的积,例如:,等。整个运算过程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1步:写出前n项和等式①;

第2步:等式①两边乘以指数式的底数(也可以是底数的倒数)得等式②;

第3步:①式与②式作差,幂指数相同的项对应相减(即错位相减);

第4步:错位相减部分为等比数列,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并化简;

第5步:将系数化1并检验。

例9: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求前项和。

解: (第1步)因为

(第2步)

(第3步)①-②得

(第4步)即,

(第5步)所以,

运算的易错点有:第3步中两个等式中没有相同幂指数的两项是相减的关系,如本例;错位相减的项有(n-1)项,而不是n项,如本例。因此,第4步用公式求和时是前(n-1)项的和而不是前n项的和。第4步对含有指数式的项合并时要注意把幂指数化为相同。还有很多同学容易遗漏第5步,没有系数化1,本例第3步用②-①可以省去系数化1,但运算检验是必不可少的,运算中出现错误往往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要通过检验发现错误并改正,本例可以用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其实求和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检验运算。

论文作者:黄美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  ;  ;  ;  ;  ;  ;  ;  

数列的运算特点和策略论文_黄美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