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论文_黄曼

对我国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论文_黄曼

黄曼

安徽省亳州市建筑市场管理处 安徽亳州 2368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近些年来在建筑工程领域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多数的建筑工程企业为盲目地认为只有不断加快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才能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并以资本积累作为获得市场竞争力的资本,而对建筑工程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事故频发不断,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带来极其不良的危害和影响。本文分析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

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近年来,各地不断深化建设体制改革,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一些困扰工程质量安全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建设工作者的重大课题。

一、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时代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监督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政府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定位不准。长期以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习惯于现场检查、验收、评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做了大量本该是建设施工企业质量员、安全员应做的工作。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性质不很明确,一种意见认为,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是代表政府的监督执法机构,应尽早纳入到公务员序列;另一种意见认为,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纳入到中介组织范围。由于性质不明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的自身建设。

2.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一方面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不够完善,而且已出台的质量安全标准的科学性也不够严谨,标准之间的重复、互相之间出现矛盾时有发生,给标准规范带来执行的难度;另一方面,标准规范推广力度不大,有的标准规范出台几年内都未得到有效应用,只是为出规范而编写规范。

3.市场不规范,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少数工程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未经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的情况仍然存在,特别是乡镇、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不力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这些工程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往往是“先上车后买票”甚至“不买票”,导致质量安全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建筑市场不规范,建设活动中仍不同程度存在违法分包、任意压缩工期、安全经费投入不足、随意降低质量安全标准、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从而导致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

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干家万户,其质量安全是根本、是核心。针对目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缺陷,我们应该以改革为突破口,调整监督管理职能,转变监督管理方式,理顺管理体制,切实提高其管理水平。

1.改革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1)拓展监管范围。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要从现场实体质量安全,拓展到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安全行为。重点监督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安全责任是否落实;施工企业各有关人员质量安全责任是否履行。

(2)运用市场信誉杠杆管理质量安全。建立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安全行为诚信档案信息库,将质量安全不良记录,作为企业资质升级、年检、招投标和承揽业务的重要依据,真正实现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实现质量、安全、监督、监理互补。整合现有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力量,质量、安全共同监督,两者互补,逐步走向一体化;监理单位在目前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基础上,接受业主委托,拓展到施工安全的控制,监理单位应监理安全,形成安全生产新“安全网”。

2.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源头控制

(1)建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建设工程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一方面是建设工程本体可能产生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对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可能产生的风险。对建设工程风险提前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就是要求建设单位对涉及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重大问题,要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进行专门分析,并提出方案、预留费用;建设单位要组织有关单位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重大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将评估结论作为确定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

(2)建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模式,即由参与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等组成共同投保体共同向保险公司投保“一揽子”的建设工程保险,保险公司根据风险评估机构对共同投保体和建设工程的风险评估结果实行费率浮动,并由保险公司委托风险管理机构对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使用等全过程实行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模式。推行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制度,一方面通过建设工程参与各方与保险公司订立建设工程保险合同,将建设工程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约定责任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风险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转移。另一方面,通过风险管理机构进行的建设工程风险管理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同时通过费率浮动机制的引入,促进营造主体对工程安全质量责任的进一步落实。

3.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1)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全面推行工程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确保把所有建设工程纳入质量安全监管范围,真正做到全覆盖无遗漏。推行“差别化”管理,加大巡查抽查力度,对低资质企业、重大项目、技术复杂工程和隐患较多的施工现场进行重点监控。建立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强化对建设工程关键环节、现场信息和险情预兆的监控,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2)完善动态监管机制。要严格建筑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对本地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加强资质资格许可后的动态监管,对降低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条件,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的,一律暂扣有关资质资格证书并限期整改,整改达不到标准条件的,清出建筑市场;对外埠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实行严格的质量安全业绩考核制度,加强对企业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运行情况和个人执业情况的动态监控,对业绩不良的及时清出当地建筑市场,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完善教育培训制度。要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要制定完善教育培训考核办法,加强对施工单位“三类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各类注册执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要按照市场运作、企业为主的原则,加快农民工培训步伐,督促施工单位落实三级安全培训、岗前安全教育等制度,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4)加快诚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主体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信息平台定期公布建设工程履行法定程序和制度情况,及时通报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及查处信息,公开曝光肢解发包、层层转包、违法分包、使用劣质建材等涉及工程质量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对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不良行为,及时各方面予以制约,实现管理协同、信息共享、执法联动。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特别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质量是前提、安全是保障的理念,坚持质量标准优先和安全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分包备案制度、监理报告制度、市场稽查制度和信用制度,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全面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郭汉丁.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2]胡建文.香港工程建设和建筑业管理体制的若干特点[J].建筑经济2012(9).

[3]谢琳琳,何清华,乐云.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J].建筑经济,2013(5).

论文作者:黄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对我国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论文_黄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