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以梅州市文化驿站的建设与运行为例论文

打造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以梅州市文化驿站的建设与运行为例论文

打造城市公共阅读空间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以梅州市文化驿站的建设与运行为例

李梦霞

(梅州市剑英图书馆,广东 梅州 514011)

关键词 :文化驿站;公共阅读空间;“第三空间”;公共文化服务

摘 要 :文章以梅州市文化驿站为例,对文化驿站的功能定位、建设标准和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文化驿站是城市“第三空间”的一种体现,是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创新,是完善山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条新路径,是倡导全民阅读、探索公共阅读空间的一种新实践,并根据运作状况提出了鼓励社会参与、加强资源建设及优化运作方式等可行性建议。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的颁布,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第三空间、公共阅读空间、政府购买服务等概念被人们所熟知。笔者以梅州市文化驿站的建设与运行为例,探索新时期开展公共文化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和新模式,进而联合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公共阅读空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文化驿站的功能定位

梅州市文化驿站的建设理念来源于漂流书亭,与杭州“漂流书亭”[1]、佛山南海“读书驿站”[2]、温州“城市书房”[3]专注于为市民提供图书流通服务的功能相比,梅州市文化驿站的功能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是一个充分依托客家文化资源,展现城市文化脉络、创意文化,新型、便捷式的城市休闲文化场所。梅州市文化驿站于2016年正式启动,被列为梅州市政府“微创新、微改革”重点项目。2017年,梅州市政府将文化驿站列为梅州市十件民生实事工程之一,准备在全市建设100个文化驿站

从整体上看,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育人目标,凸显了课文的核心价值,提供的活动形式多样,这无疑给一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教材中学习活动的主要功能,还是启发师生思考,让教师在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时做参考,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并没有也不应该有强制性。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这些活动设计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选择甚至改造。以下选择策略可供参考。

文化驿站具有四大功能:一是文化鉴赏功能,以突出客家山歌、广东汉剧等特色文化。二是文化休闲功能,即开展艺术表演、书画笔会、文物鉴定等方面的文化服务。三是文化体验功能,以梅州文化云为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影视体验、游戏体验、舞剧体验、美术体验、阅读体验等方面的服务。四是文化宣传功能,利用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统一发布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电影放映、艺术沙龙等活动信息,以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正能量。

2文化驿站的建设标准与运作模式

2.1 选址要求

文化驿站首选地址为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环境优美的公共空间,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场所:一是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书店、电影院、文艺培训机构等文化场所。二是机场(车站)候机(车)大厅、宾馆酒店大堂、商场等公共活动场所。三是传统古民居。

2.2 建设标准

文化驿站通过政府部门财政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场地、资源和人员支持及面向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合力共建的运作模式。市、县文广新(文体旅游)局负责选址、制订方案、招标验收、监督管理等工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作为文化驿站业主单位,负责提供场地、Wi-Fi等设施设备,以及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图书馆负责统一调配图书资料和进行业务指导;中标企业按照“七个一”标准进行文化驿站建设,以及整合和发布文化活动信息。通过点面结合的推广方式,2016年梅州市在市区建设了20个文化驿站示范点,2017年在全市各县区全面铺开,鼓励按照基本的建设标准,探索多元化、有特色的建设模式。

年轻父母对家庭教育问题的觉察力还受制于他们自身的特点,他们的认知、情绪、个性等方面的特点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家庭教育问题觉察的客观性、全面性和深刻性。

(3)基于景观指数测算研究农村居民点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耕地与道路对于农村居民点数量分布影响较大,高程、坡度、城镇与工矿用地对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分异影响显著,河流对于农村居民点的数量与规模影响程度均较小。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形状特征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坡度,而道路对其形态特征无明显影响。

2.3 运作模式

文化驿站建设按照“七个一”的基本标准统一进行,在此基础上,政府鼓励各文化驿站因地制宜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具体标准体现在以下七点:①一个固定场所。30平方米以上室内场所,配备桌椅茶几、空调、免费Wi-Fi、充电装置、茶水等基本设施。②一个文化创意产品展柜。展示、售卖石雕、陶瓷、木刻、竹编、泥塑、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衍生品和文化创意产品。③一个图书书柜。配备图书期刊、科普读物、客家文献等。④一个电子信息公告栏。配备电子显示屏、3D展示屏、触摸屏等设备。⑤一个文化展板。以不断更新图片的形式呈现梅州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古村落、传统民居、名人故居等文化遗产,以及客籍名家书画作品和客家诗文作品等。⑥一个文化地图。制作张挂城区公共文化场所分布图,详细介绍城区文化驿站的分布情况,方便市民参加文化活动。⑦一个驿站标志。统一外形风格,统一颜色图案,统一用料材质,设计制作“Logo”,设置驿站标志物。

如何进行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也是制约扩大增值税改革征收范围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是由于当前我国税收主要采取分税制体制,也就是由不同的部门管理不同的税收。在进行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改革效果将会事倍功半,如果想要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必要对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然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牵涉利益众多,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我喊了一顿饭工夫,狼剩儿连影子都冇见到!事情惊动了姜大爹他们。旺明叔敲响了祠堂的大钟,各家各户主事的都聚到姜家祠堂前的场子上;十几家杨姓外来户,据说是当年闯王南下队伍的后人,他们也都照惯例来了。姜大爹说,狼剩儿不见了,这无缘无故损丁折口,在河浦塆还是头一遭,这个恶例开不得!女将都回去,房前屋后旮旮旯旯,多找几遍!男将点起火把,方圆十里大路小道儿,沟渠河汊,过细找找!

文化驿站建设节省了政府在场地建设、人员管理和基础运作维护等方面的投入,具有成本低、效益好的运作特点。文化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文化驿站,驿站业主单位自行管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三者共同推动文化驿站的发展。

3推行文化驿站的现实意义

3.1 打造城市“第三空间”的一种体现

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在《绝好的地方》(1989)一书中提出:“第一空间是家庭,第二空间是职场,就是工作空间,第三空间是指闹市区、咖啡馆、酒吧、城市公园、图书馆等公共空间。”[4]在选址方面,文化驿站设在公园、酒店、茶馆、银行、商场、社区、书店等地方,能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在空间设计方面,文化驿站应因地制宜打造舒适空间,既融于周围环境,又带有客家元素。在文化产品方面,文化驿站应拥有纸质图书、电子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文化地图及讲座演出信息等,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在服务方面,文化驿站采取开放、自助的管理方式,市民在文化驿站可以自由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自助使用设备。因此,文化驿站具有“第三空间”自由、宽松、便利的特点[5]

3.2 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创新

原位整地:依山就势,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及边坡的固有稳定性,用最少的扰动确保边坡地形地貌自然态,结合施工道路修建及场地排水沟设置需要,就近挖高填低,平整与回填,合理调配土方。

3.3 完善山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条新路径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八条规定,车站、机场、码头、游客中心、宾馆、银行、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和场所根据自身条件,设立相应的全民阅读设施,为阅读提供便利。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根据自身条件,安排相应的场地和设施,为阅读提供便利[8]。阅读是每个人的权益,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保障公民阅读权益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3.4 倡导全民阅读、探索公共阅读空间的一种新实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架构[7]。梅州是广东省唯一定位为第一梯队的山区城市,属于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比较分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薄弱。目前,梅州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等单位及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站提供,而在人流比较集中的机场、酒店、公园、商场等场所,缺乏公共文化服务点。文化驿站的建设能有效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文化驿站具有公益性、便捷性、均等性等特点,能有效满足群众文化休闲、获取文化信息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率。

4.1.1 鼓励社会参与选址决策。目前,文化驿站的选址由文化部门主导,在选址上存在一定的盲区。政府可通过示范点建设和媒体宣传等方式,让更多市民了解和使用文化驿站,同时通过向社会广泛征集文化驿站选址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驿站建设。政府也可通过投票等方式,将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市民,让他们成为文化驿站的真正受益者。

4进一步推动文化驿站建设的策略

4.1 鼓励社会参与,探索多元化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和阅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共图书馆作为主要的公共阅读空间,拥有丰富的藏书和舒适宽敞的阅读空间,但存在辐射面积较小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不同读者群的多元化需求,尤其是上班一族和距离图书馆较远的人群,他们去图书馆享受公共阅读服务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迫切需要具有知识分享、文化交流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空间。文化驿站以其优越的空间环境、贴近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及开放时间长(部分驿站可以24小时开放,如机场、酒店)等特点,能为部分市民提供一个新的公共阅读空间。文化驿站也可通过开展小范围的文化沙龙、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推动全民阅读的发展。

4.1.2 鼓励市民成为文化志愿者。文化驿站以公办民助为主要运作方式,鼓励市民成为文化志愿者,参与驿站管理和文化活动。文化驿站可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图书、展品、电子设备等的管理维护、宣传活动,以及为市民提供旅游、公交等便民信息。

文化驿站整合了场地资源,利用酒店、公园、机场、商场、银行等空间,能有效弥补图书馆、文化馆及博物馆等文化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文化驿站还整合了社会文化资源,能将书报阅读、影视观赏、戏剧表演、科学普及、讲座培训、文艺演出等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进行整合并统一发布,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不断创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6]。文化驿站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成为驿站业主单位,是PPP模式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一种实践,为以后政府购买企业服务积累了经验。

4.1.3 设立文化驿站专项资金。政府应对有意向建设文化驿站的单位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运作良好的文化驿站给予奖励。政府还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驿站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2 加强资源建设,丰富服务内容

目前,文化驿站的建设仍处于以空间打造和完善硬件设施为主的初级阶段,软件设施和资源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图书报刊的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市民、游客休闲阅读的基本需求。二是展品较少,尤其是具有客家特色的石雕、陶瓷、木刻、竹编、泥塑、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展品较少。三是信息的整合发布能力较弱,信息发布比较滞后,内容单一。

因此,文化驿站应不断加强资源建设,丰富服务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文化驿站可采取政府购买、企业捐赠、市民闲置图书漂流等方式,并结合驿站的服务理念,充实驿站的图书资源,如:设在银行的文化驿站可增加金融投资类图书,设在咖啡馆的驿站应以休闲美食图书为主,设在茶艺馆的文化驿站可增加茶文化方面的图书。二是文化驿站应广泛征集具有客家特色的手工艺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利用文化创意产品专柜展示客家地方特色文化。三是文化驿站应完善文化信息的功能发布系统,要尽可能全面地整理和及时发布讲座、展览、文化沙龙、文艺演出等文化信息。四是文化驿站应增加数字资源,购买电子阅读设备,为市民提供数字阅读服务,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需求。

4.3 优化运作方式,制定服务规范

目前,文化驿站主要由驿站业主单位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图书、展品、文化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破坏和偷盗设施、图书资料、展品及未经批准擅自投放广告宣传资料等。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梅州市文化驿站的建设可借鉴温州“城市书房”的管理经验[9]。梅州市政府可制定《文化驿站服务规范》《图书展品的物流配送方案》《文化驿站设施设备巡检制度》等,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文化驿站的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驿站的认捐和管理;还可加强文明诚信教育和社会监督,提高市民的自律自觉意识,营造良好的文化共享氛围。

4.4 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方式

文化驿站要充分结合所建地的特点,创新服务方式,满足市民的个性化需求。例如,设在茶艺馆的文化驿站可以以茶会友,不定期举办茶道知识讲座;设在银行的文化驿站可举办金融知识沙龙;设在文创基地的文化驿站可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的制作、展览等活动。同时,文化驿站要积极与民间阅读组织合作,如与小悟龟书吧、常然读书会、梅州愉悦阅读会、攀登读书会、梅州悦读馆等合作成立梅州阅读联盟,不定期在各个驿站点开展阅读分享会、文化沙龙等活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文化驿站应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宣传活动内容,发布活动信息,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活动。梅州市政府应鼓励社会团体结合自身专长开展山歌童谣、美术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学习鉴赏活动,提高文化驿站的利用率;还要统筹规划,调动社会资源,支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动文化驿站的长效、健康发展。

5结语

文化驿站是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城市因地制宜打造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一种探索和实践,目前还处于成长阶段,但是文化驿站只要用心经营,一定会成为山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

[1] 杭州120座漂流书亭四年服务70万读者[EB/OL].[2018-12-18].http://www.wenming.cn/syjj/dfcz/zj/201611/t20161116_3887154.shtml.

[2] 读书驿站:家门口的图书馆[EB/OL].[2018-12-18].http://news.cqnews.net/html/2016-12/08/content_39765452.htm.

[3] 温州市区10家文化驿站正式启用[EB/OL].[2018-12-18].http://www.zjwh.gov.cn/dtxx/zjwh/2015-12-15/193627.htm.

[4] Oldenburg R.The Great Good Place[M].Cambridge:Da Capo Press,1997:20-42.

[5] 李浩.免费开放后的公共图书馆要逐步走向天堂:借鉴星巴克理念打造“第三空间”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1(10):74-76.

[6] 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EB/OL].[2018-12-2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1/content_9723.htm.

[7]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28220-2011)[EB/OL].[2018-12-28].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516/11/6393723_2 11372329.shtml.

[8]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EB/OL].[2018-12-28].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7-04/01/c_129523269.htm.

[9] 城市书房,打造公共阅读空间新高地[EB/OL].[2018-12-18].http://www.wzrb.com.cn/article746998show.html.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588(2019)02-0077-03

收稿日期 :2019-01-05

作者简介 :李梦霞(1986— ),梅州市剑英图书馆馆员。

(编校: 孙新梅 )

标签:;  ;  ;  ;  ;  

打造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以梅州市文化驿站的建设与运行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