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的抗旱防涝设计论文_崔红红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的抗旱防涝设计论文_崔红红

崔红红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天津 300250

摘要:我国水力资源总量在逐渐较少,且分布不均,洪涝灾害、旱灾等出现严重影响着农业活动与农民经济收入,为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农田水利工程应运而生。虽然防汛抗旱成效显著,但仍有比较大的完善空间,应积极改善农田水利工程防汛抗旱现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与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保养力度,最大程度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的抗旱防涝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规划;抗旱防涝设计

引言

为了保证农田系统中的水利工程方面抗旱防涝设计有良好质量,应认识到抗旱防涝的重要性,并能结合农田系统实际需要完成抗旱防涝设计。就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的抗旱防涝设计进行了分析。

1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

1.1减少自然灾害影响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活动涉及广泛。鉴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整体在时间与空间上,导致水资源分布不均引发自然灾害,其中洪涝灾害、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活动的影响最大,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在洪涝情况下,可蓄水并疏导洪水,在干旱情况下,蓄水灌溉农作物可有效缓解旱情。

1.2调节水量分布

基于空间层面分析,我国降雨量分布严重不均,水库、河道等水利设施修建,调动水资源对旱情缓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确保农业活动正常展开。跨地区调动水资源,如南水北调活动,对北方严重干旱地区的正常用水提供了保障,推动了农业生产。

1.3节水灌溉

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天气影响对农业产量影响显著降低。通过对水资源的调度,实现了农业科学灌溉以及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2水利工程设计规划方面抗旱防涝设计原则

首先,要做好整体与局部相协调的设计工作,在设计之初就要对工程所在区域的降雨、水源、河流等情况做全面的了解,在掌握该地区整体情况之后,结合局部地区的实际需要,通过科学的设计来协调好整体及局部之间的关系,保证农田系统用水的正常。其次,还要做好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结合的处理方式,由于河流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出现旱涝灾害的时间以及程度均有差别。因此在实际进行农田系统当中水利工程设计的时候,要做好区分工作,以各地区需要的轻重缓急程度为区别,合理的进行防涝抗旱设计。自然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抗旱防涝功能,因此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在抗旱防涝过程中能够同时发挥作用,从而使抗旱防涝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抗旱防涝体系,加强抗旱防涝能力,但水源的分布不均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依旧存在局限性,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与发展,所以解决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性难题,是突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局限性的最根本解决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的抗旱防涝设计

3.1规划前期调研工作

在水利工程整体功能性以及复杂性提升的现代,在开展水利工程方面抗旱防涝设计之前需要进行更全面的调研工作,在全面掌握工程建造地区特点以及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实现设计工作质量的强化。在实际调研分析当中,首先,要通过查询资料的方式了解工程建造地区的历史地质变化情况,通过对这些信息数据的分析对该地区旱涝问题的成因有进一步的了解。其次,仅仅有数据资料方面的调查也难以保证规划设计的质量,还需要设计人员能进入到项目建造地区进行实地勘察,掌握第一手的建造现场实际情况。将实际调查获取的信息和理论数据相结合,为水利工程方面的防涝抗旱规划设计工作创造最佳的基础。

3.2统筹规划灌溉方法

要想真正做好灌溉工作,使珍贵的水资源完成其应有功能,不止需要新进的灌溉技术,合理的灌溉方法也同样必要。一种农作物如果灌溉量少于其需水量,其长势将很难令人满意,同时若灌溉量相较于需水量过多,则也会对作物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对各种作物需水量的调查尤为重要。首先要对区域内各个农户所种植物的需水量及适宜的灌溉方法进行调查,可以先查阅相关品种资料,了解作物特性及水量需求,同时结合当地自然土壤特点,并组织人员实地考察,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进行讨论等方式,对每一种作物的需水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此外,在了解了各种作物需水量后,水利人员就要结合当地灌溉水的总量对每一地区的灌溉用水量进行合理分配,同时选择好适当的灌溉技术,使各种农作物在有限的水资源总量下都能正常生长,完成正常农业生产工作。

3.3强化防洪除涝的工程管理

对于防洪除涝的工程而言,其一般不能够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不能像房地产一样能够获得很多的收入,以能够补足支出。建立防洪除涝的工程,更多的意义在于其公益性,在建设这种工程的时候更加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因为这种工程如果发生一些质量上的问题,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对人们群众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都非常巨大。所以在建设工程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足够的工程管理,把好质量关,并且经常进行维护,发现问题能够随时的进行修补。

3.4提高相关人员抗洪救灾意识

在我国水利防涝工作中,由于对灾害发生的防范意识不够强,导致在真正进行防涝工作时,即使是强有力的基础水利防涝建设也无能为力。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具有易发生旱涝灾害的特点,因此为有效提高我国水利防涝工作,首先要提高我国人民群众与相关管理人员对水利防涝工作的认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水利防涝工作保存警惕,当灾难真正来临时有一定的保护措施。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有关于基础水利防涝工作的管理人员要提高对防涝工作的宣传,用吸引人心的广告语使更多人提高防涝意识。除此之外,我国各单位应积极配合,定期组织水涝灾害演习,使更多人在灾难面前不慌张,在得不到急救前进行自救等。

3.5完善灾害应急预案

①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可以使用卫星遥测技术,对自然灾害进行合理预测,并结合灾害分布、蔓延速度等方面进行灾害预测,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②为了能够在灾害发生时,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保障居民的安全性,需要建立防汛抗旱的服务队。例如,在建立抗旱服务队的过程中,需要完善防汛抗旱的设备、资金等,并进行灾害演练,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在灾害发生时,有序的对受灾地进运送资源,疏散受灾群众,保障人们的安全性[3]。通过以上两个方面完善灾害应急预案,能够在灾害发生时,有序的深入灾害发生地,向有需要的地区输送资源,组织灾民向资源正常的地区疏散,维护社会稳定及居民社区的正常运行。

结束语

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政府扶持力度、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多元化建设等方面,不仅是规避传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营的弊端,更是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抗旱防涝能力的根本。也是降低农田水利工程限制农业活动、农业产量的重要举措,对此应引起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能够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雪梅.论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重要性[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4):27-28.

[2]鄂文利.防汛抗旱与农田水利管理的实施策略[J].吉林农业,2017(23):65.

[3]王彬.农田水利防汛抗旱管理措施[J].吉林农业,2017(23):74.

[4]冯海交.农田水利管理与防洪抗旱问题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12):171-172.

[5]吴炳祥.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重要作用解析[J].智能城市,2016,2(12):11-12.

论文作者:崔红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  ;  ;  ;  ;  ;  ;  ;  

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的抗旱防涝设计论文_崔红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