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家校合作的有效方法与经验探究论文_陈景妹

关于开展家校合作的有效方法与经验探究论文_陈景妹

(广东省化州市同庆镇悦义小学,广东省 化州市 525127)

摘要:学校与家庭担负着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任。所以,加强家校合作模式研究的力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与发展环境,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不受影响。本文主要是就开展家校合作的有效方法与经验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生;问题;对策

1、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

1.1提升学校教育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校必须严格的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借助外部教育力量开展小学教育教学,促进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1]。学校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家庭教育的地位不可取代。在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学校要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如果二者的目标发生偏差,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结合,是学生全面发展,有机融合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对于学生的整体教学效果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2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

家庭不仅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环境,而且孩子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所以说父母就是子女最早的启蒙者和教育者。虽然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家庭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1)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大,很多家长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工作事业上,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2)很多家长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却因为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技巧而导致其不知该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家庭教育背景下的话,那么孩子又怎么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与家长之间必须通过积极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技巧以及方法,才能在促进家长自身素质与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3提升学生身心健康

在当前信息传播飞速的时代,信息获取方式多种多样,信息渠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而网络、电视、手机等的迅速普及虽然为学生获取外部知识和信息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学生所接触暴力、欺诈、色情等不良信息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心智尚不成熟,这一阶段的学生分辨信息的能力也相对较差,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问题,学校必须通过与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积极的与家长沟通,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要时刻的关注,这样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才能够通过更加正确的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平稳前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家校合作的有效方法与经验

2.1创新家校合作的方式

针对当前我国家校合作教育存在的教育方式单一且层次较低的问题,学校在进行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利用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建立与家长之间的联系。(1)定期家访。由于班级的人数众多,教师可以采取定期家访的方式,合理的做出规划和安排,才能在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确保家长能够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针对学生在校期间出现的问题,与家长共协商解决的办法,使学生能够在家长与老师共同的关爱下健康成长。(2)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技术的优势,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2]。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网站博客的方式,将班级里发生的新鲜事及时的发布到网上,要求家长参与其中进行评价,为家长了解班级动态提供便利。此外,老师还可以定期在网站上发布家庭教育知识的方式,帮助和指导家长教育孩子,才能达到促进家庭教育效果有效提升的目的。(3)开展亲子活动。学校可以通过搭建交流活动平台的方式,要求家长、老师以及孩子共同参与其中,这种亲子活动的开展不仅将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同时也为良好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家校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家庭委员会的成立。由于学生居住地比较分散,所以如果只是依靠教师定期家访的话,必然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所以,学校可以通过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的方式,将其作为家校互动的中介,以便于家长可以及时的通过家长委员会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传递给学校,而学校则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将学校的教育目标、最新动态等传递给家长,从而达到促进学校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2丰富家校合作指导内容

家校合作的开展,最终就是保证学生能够处于健康的生长环境中,因此,家校合作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品德、追求以及心理等,都要时刻加以关注。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家长和教师还要相互定时沟通,及时指导孩子,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此外,家长和教师在育人方法上要达成一致,这样学生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下成长,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

2.3通过教材的编订,指导家长开展教育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专业教材的缺乏是造成我国大多数学校开展家校活动出现时间不连续、内容不连贯现象的主要原因[3]。针对这一情况,各个学校必须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编订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确保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家校合作教育模式的要求。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向家长提供家庭读书目录的方式,要求家长在闲暇之余自觉的学习有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同时在教材编订完成后,定期的组织家长到校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通过定期开展专家讲座、讨论会的形式,促进家长教育水平和修养的全面提升,才能确保家校合作活动的连续性、有效性以及有序性。

结束语

总之,严格的按照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要求,加强家庭教育资源整合利用的力度,不仅有助于教师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升,同时也为广大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张亚宗.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与对策:家校合作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26:46-48.

[2]姜文英.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促健康成长[J].学周刊,2018(10):115-116.

[3]肖秀玲.关于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讨[J].学周刊,2018,31:156-157.

论文作者:陈景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关于开展家校合作的有效方法与经验探究论文_陈景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