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论建立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论建立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激励机制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确定之后,为了实现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各种激励手段。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建立起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旨在对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的构成及其运行方式和操作方法作一些探讨。

一、目标与期望激励机制

目标是人在各项活动中所追求的预期结构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人的动机体系的一个重要成份,具有启动、定向、导向、调节、聚合、激励等多种功能。设置适当的目标,能够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就是掌握选择目标和行为的过程。如果某个人有了特殊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必然做出某种行为反映。目标的效价(即目标意义的估价)超大,社会意义越大,目标越能激励人心,就有更强的动力作用。经过行动努力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目标的激励作用也越强。

期望理论的公式是:激励水平(M)=效价(V)×期望值(E)

由上式可以看出,效价高即目标的价值高,期望值也高即达到目标的主观概率大,则激励水平最好,从而形成有效的目标期望激励。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激励水平,就要力求同时提高效价水平与期望水平。

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除了上述效价(价值性)和期望(可能性)两项指标外,在目标设置的操作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目标的具体性。设置总目标、长远目标,能使人感到方向明确;但如果目标过大过远过空,会使人感到遥远或渺茫,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发挥,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要把总目标、长远目标分成若干阶段性的具体目标,以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第二,目标设置的参与性。让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参与设置目标,可以使团体、组织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的目标有机地协调和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目标的实现。第三,目标过程的反馈性。目标设置的适当与否,往往需要实践检验。经过信息反馈,可以了解目标和合理程度的行为状况,有利于矫正目标和偏离目标的行为,从而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心和决心。第四,目标的竞争性。目标的设置若能引起思想政治工作者之间或单位、团体之间的竞争,将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第五,目标的困难性。适度的困难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为达到目标所作的努力,从而提高激励水平。目标太容易或过于困难,都不利于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物质奖惩强化激励机制

奖励和惩罚能给人的复杂的链锁行为提供反馈信息,起到激励行为的作用。奖励能使符合社会期望和组织要求的行为得以增强、保持、巩固和发展;惩罚能使不符合社会期望和组织要求的行为得到尽快控制、减弱、消除和矫正。由此可见,奖惩是一种外激励的形式。实践又证明:强化要优于不强化的效果;直接强化要优于间接强化的效果;正强化要优于负强化的效果。

奖惩实质上是一种激励机制。奖励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操作涉及到很多条件,有效的奖惩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要贯彻奖惩相合,以奖为主、以罚为辅的原则。惩罚尽管也能激发人的动机,但始终会给人带来焦虑的、苦恼的内心体验;而奖励则有利于减轻人的心理压力以及焦虑、紧张的情绪反应,有利于形成士气高昂的、有凝聚力的群体。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应放在奖励上,立足于从正面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第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奖励效能的大小取决于奖励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奖励要奖到“点子”上,使奖励具有艺术性和针对性。奖励既然要符合人的需要,那么物质是不可缺少的,过去那一套只有“精神奖励”的“左”的方法要适时调整。同时,人的需要也不意味着全部是物质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这项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系统而复杂的实践活动中,精神奖励始终应该占主导地位,否则不但不会收到良好的工作效果,而且可能适得其反。第三,奖励必须公正、合理、公开。奖励要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奖励的公正性、合理性、公开性是一个重要前提。要根据实际表现,根据客观的考核标准来决定是否奖励和奖励的程度。同时,公正奖励还意味着要立足于多数人,使每个人都有得到奖励的均等机会。如果被奖者总是那几个人或实行无原则的奖励,那么奖励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因此,奖励要公正、合理、得当,做到赏罚分明,赏不避仇,罚不避亲。此外,奖励应该公开化。公开奖励有两大好处:一是便于人们对奖励实施必要的舆论监督,仰制奖励过程中的不公正和非理性行为,客观上促使领导对奖励进行更周全的考虑,从而增加奖励的公正性、合理性;二是可以使奖励的榜样具有更好和更广泛的示范效应,把对“点”的激励扩大为对“面”的激励。第四,贯彻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的原则。奖励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对人的行为具有强烈的、即时的影响。因此奖励情况要及是反馈并即时强化,以求其影响更加有效,并有效地巩固所期待的行为。第五,定期与不定期、定值与不定值相结合的原则。研究表明,固定的奖励程序会使人产生对奖励的预期,而预料中的奖励就不如意外的奖励效果好。因此,除了“正规”的、定期的、定值的奖励之外,领导者应善于运用非规范的、不定期的、不定值的奖励。这种奖励常常能更经常、更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能使受到奖励的行为更为巩固和持久,同时又不使人们过分看重名誉,减少人们之间不正常的竞争心理。第六,实行公正奖励也需要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和健康的集体舆论,奖励的内容要与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相一致,否则,就会出现奖励过程中的心理变态和心理扭曲,使人们无所适从,使奖励无法发挥激励作用,甚至适得其反。在改革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解决奖励过程中新旧观念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精神激励机制

精神需要是人不可缺少的高层需要,与物质需要同样具有激励作用。精神需要在这里主要包括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关怀的需要和成就与发展的需要等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激励应从满足政工人员的上述需要入手,并引导他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上级领导和组织尊重、信任、关怀、支持政工人员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第一,政治上关心。应该相信广大政工人员是爱国爱党、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热心于党的事业和热衷于本职工作的,因此在政治上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充分发挥和挖掘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第二,思想上关心。各级领导要做政工人员的知心朋友,经常和他们交流思想,引导他们加强自我意识的修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第三,生活上关心。广大政工人员结构复杂,情况各异,从事着繁杂的工作。各级领导应该逐步提高他们的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第四,工作上关心。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实践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因此,为了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应该注意改善广大政工人员的工作环境与条件,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爱护和鼓励他们的独创和进取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成就与发展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在个人需要中日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奥尔德佛的“E·R·G”理论以及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有贡献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也就是个人在事业、前途方面的创造性发展与成就的需要。这种需要会启动人们对挑战性工作及事业成就的追求,引发人的快感,振奋人的精神。

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样具有发展与成就需求,因此,要对政工人员的这种需要给予精神激励。一是对政工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努力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成就欲望给予充分肯定;二是及时地向他们反馈具有指导性意向的社会评价信息,及时调整和完善他们的工作,使他们追求成功的欲望进一步加强;三是帮助他们树立事业成功者的典型,找到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从而探索自己获得成功的模式;四是帮助他们自我评价,使他们能审时度势,分析自身的优劣利弊,确立自己事业发展和奋斗的目标。通过这些可操作的有序的导向,来激发政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

四、社会比较与公平竞争激励机制

竞争是指单位、组织、团体或个人间,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相互争取,取得优势地位的心理和行为。马克思说:凡是有共同劳动的地方,就可以产生个人的竞争性。竞争并不是无恶不作的魔鬼,相反却有许多积极的作用。表现在宏观上具有调控功能,微观上具有动力功能。竞争是调动一切潜能的动力。因为竞争是公正的评判人,它使外在的压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通过需求激发活力。因此,竞争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是一种动力。

把竞争机制引入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和权威性;有助于政工人员树立新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起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增强团体内部的凝聚力,鼓舞团体士气;还有助于人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完善,从而推动社会进步。若竞争机制使用不当,也会出现偏差和障碍:如滋生本位主义、小团体意识、个人主义;把非法手段引入竞争过程,会出现弄虚作假现象;缺乏良好的竞争心理气氛,会产生敌对与嫉妒心理,损害正常人际关系;不公正竞争,会挫伤广大政工人员的积极性等。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对广大政工人员有重要的激励作用,但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提高思想觉悟,强化竞争意识。把竞争机制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广大政工人员提高思想觉悟,充分认识竞争的激励作用和重大意义,从而强化竞争意识。第二,端正竞争态度,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工作中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广大政工人员要客观地、正确地认识和看待竞争,端正对竞争的态度,在竞争中增强道德意识。第三,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和条件。竞争无处不有,但公正、合理、有效地竞争需要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否则,就可能抑制竞争,降低竞争的自由度,甚至起负作用。第四,选用正确的竞争手段和策略。竞争的公平性不仅表现为具有均等的竞争机会,而且要保证使用正确、合理的竞争手段和策略。如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只能导致竞争功能的失效,甚至适得其反。第五,要有科学的测评手段和公平合理的评比机构。竞争要分出优劣和胜负,因此测评方法和手段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而且评比机构也应该是公正的、无私的,否则会挫伤广大政工人员的积极性,使竞争失去激励作用。

与公平竞争相关联,分配上的公平理论或社会比较理论,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广大政工人员的工作动机与激励水平,不仅受自己所得绝对报酬(实际收入)的影响,也受相对报酬(与他人相比较的相对收入)的影响。经过社会比较,当广大政工人员发现自己的收入比例与他人相等,或高于过去时,便感到公平合理、心理平衡、心情舒畅,工作积极性就会提高;否则会感到不平衡,积极性就会下降。因此,运用“公平理论”,尽量减少政工人员的不公平感,是提高激励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教育,使政工人员破除“吃大锅饭”的绝对平均主义观念,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投入”与“收入”的比例,以求得心理上平衡;二是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在提职、晋级、提薪、奖金等方面公平合理;三是社会比较应有合适的比较标准,应考虑贡献、技术、风险等多种因素在分配中的作用,减少不恰当的攀比。

五、工作丰富化与扩大化激励机制

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是为了有效地达到目标,而采取的满足个人需要,提高激励水平的工作设计的方法。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强调通过把工作设计得更具有挑战性、责任感和自主性来使人们对工作感到满意,从而有效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采用“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的激励手段的操作方法有:第一,增强政工人员的责任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从事职业的崇高性、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交给他们具有挑战意义、战略意义、决定意义的关键性工作,使他们有一种责任感、荣誉感和压力感,使工作本身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因素。第二,适当放权给政工人员,可以通过实行责任制的办法,明确他们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内的某些控制权和自主权。通过放权给他们,可以使他们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使工作多样化、丰富化、扩大化,避免单调乏味。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单调而耐心细致的工作,格外需要主人翁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面对这样一项艰巨、复杂的“软”工作,应当不断变化工作方式、方法、内容,减少政工人员的乏味感,并通过工作的丰富化和扩大化,提高他们的工作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工作的开展。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复杂、任务艰巨,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也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要经常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讨论会和交流会,并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和研讨的机会,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并使他们的社交与成就需要得到满足,从而起到激励作用。第五,及时反馈信息。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软”工作,其工作效果不可能立杆见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真正达到影响人、教育人和塑造人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工人员的业绩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相反,他们的工作效果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反馈,使他们知晓工作的效果,认识到自己从事工作的社会价值,也认识到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的方法。这些对政工人员是无穷的激励力量。

六、参与激励机制

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和目标决策是激励政工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方法。通过这个方法,有利于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环境,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提高政工人员的工作自觉性和积极性。

政工人员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与决策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上级领导和组织要充分认识到政工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性和政工人员参与管理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在各方面的优势,定期召开座谈会、讨论会等,充分发扬民主,领先集体智慧,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第二,上级领导和组织应树立主要依靠政工人员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确立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地位,创造条件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虚心听取和采纳他们的正确意见。第三,政工人员的合理化建设被采纳,并通过实施取得成绩后,上级领导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进行表扬和嘉奖,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荣誉感、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政工人员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并非事无巨细,都要参与讨论决策。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决策形式,可以采取高参与的集体讨论,集体决策的形式,也可以采取低参与的领导者个人决策形式。只有合理使用参与决策的方式,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政工人员的积极性,从而起到激励作用。

七、政策导向激励机制

政策是为完成一定任务,根据路线制定的具体的行为准则。政策解决的是方向和原则问题。它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应有具体的、明确的规定。因此,政策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而这种导向作用可以达到激励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政策导向机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满足需要的问题。人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激励作用。因此,当人们的需要是合理的、正当的,与目标相一致的,在现有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政策就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从而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利于目标的顺利实现。另一个是对需要的调节和引导。一方面,对那些不合理的、不健康的、与目标相背离的需要,如享乐主义、绝对民主、绝对平均主义等,必须加以抑制,加以调节,坚决反对,否则只会使某些人的消极落后情绪和个人主义思想滋长蔓延,影响工作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对那些虽是正当的、健康的,但与现实发生矛盾的需要,应当加以积极引导,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愿望与现实可能之间的矛盾,从实际出发,合理地选择自己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用其它需要来补偿,以实现需要心理的平衡,防止因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逆反心理,向消极方面转移需要。此外,政策还要引导人们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努力完善需要的层次和内容,激励和强化高层次需要,使人们为社会多作贡献。实践证明,政策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又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制定和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激励广大政工人员为完成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努力奋斗。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实践活动,其激励机制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系统,包括目标与期望激励机制,物质奖惩强化激励机制、精神激励机制、社会比较与公平竞争激励机制、工作丰富化与扩大化激励机制、参与激励机制、政策导向激励机制等。这些机制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范围、程度、效果在不同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体上将有不同的表现,其运行方式也是交织渗透的,操作方法也应以时间、地点、作用对象而转移。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这些激励机制的作用,使这些机制正常运行,并保证操作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就会极大地促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本课题为河南省教委“八五”重点科研项目)

标签:;  ;  ;  ;  

论建立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