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论文_陆彩英

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论文_陆彩英

(柳州市柳微医院 545007)

摘要:慢性便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胃肠疾病,我国慢性便秘是高发国家,大部分人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便秘,但慢性便秘症状较轻时,未能够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若发展较为严重,能够使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均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同时,能够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困难程度,因此,本文主要对慢性便秘治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慢性便秘;治疗药物;疾病负担

通常情况下,慢性便秘主要是由肠胃功能紊乱而导致的一种疾病,慢性便秘可发生于任何人群。经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以及儿童为慢性便秘的多发人群。部分患者慢性便秘症状并不明显,并不能够引起患者的重视,随着病情的进展,慢性便秘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患者通常会选择自行购买药物进行治疗,但该种治疗方式不仅浪费金钱,同时,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得不到根本保证,并且患者便秘症状容易出现反复,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痛苦。

1.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

1.1慢性病的患病率

慢性便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全球普遍性疾病,该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肠胃功能发生紊乱有关,其中,非洲的发病率较高,发病率均已经超过20%,我国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6%左右,因各个地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均存在的较大的差异性,由此可以看出,慢性便秘的发生于饮食习惯、文化、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有关[1]。另外,相关的统计学方法不同,也是导致数据差异性的主要因素。

1.2慢性便秘的影响因素

1.2.1年龄对慢性便秘的影响

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慢性便秘的发生于年龄有关,由于老年患者的各项生理机能均能够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其肠胃功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进而能够导致慢性便秘的发生。另外,老年患者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慢性便秘发生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老年患者膳食纤维摄入量相对较低,患者的运动量也相对较低,均为导致慢性便秘发生的主要因素,老年患者通常能够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帕金森等,同时,患者治疗基础的疾病的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也能够导致慢性便秘的发生。

1.2.2性别对慢便秘的影响

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慢性便秘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男性,女性生理机制是导致女性发生慢性便秘的主要因素,雌激素能够对结肠的传输速率产生刺激,进而能够使结肠传输时间得到延长,最终能够导致面性便秘的发生。另外,妇科手术、分娩等均能够对盆底神经肌肉造成损伤,使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得到提升,子宫脱垂也能够导致便秘的发生,由此可见,已育的女性慢性便秘的发病远远高于未育的女性患者。

1.2.3其他影响方式

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可知,患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饮食因素等均与患者是否发生慢性便秘有关[2]。若患者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其心理压力较大,能够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结,上述因素能够导致慢性便秘的发生,饮食习惯也是导致便秘发生的重要因素,若患者膳食纤维素摄入量较低,体液摄入量较低,也能够提高慢性便秘的发生率。

1.3慢性便秘的影响

若患者慢性便秘反复发作,能够直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较低,若患者存在面性便秘,在用力排便过程中能够诱发高血压以及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虽然目前,临床并未证实便秘能够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但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长期存在便秘的患者其死亡率远远高于未存在便秘的患者。存在慢性便秘的患者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能够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从而能够进一步导致患者的经济损失[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慢性便秘的治疗

2.1 非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手段使慢性便秘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在早晨清醒后可以进行适当体育活动,从而能够使胃肠的动力得到增加,并于清晨时间段尝试排便,形成良好的排便生物钟。增加膳食纤维素及体液摄入量,患者应使用膳食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膳食纤维束对肠胃的蠕动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另外,患者应增加食用含有益生菌的食物,通过益生菌能够对肠胃进行调节,可明显增加排便次数,能够有效缓解慢性便秘的临床症状。同时应适当补充体液,能够有效避免肠梗阻的发生,但膳食纤维素避免过量使用,若过适量食用膳食纤维素能够导致继发性肠梗阻的发生。

2.1.2 益生菌

益生菌用于改善肠道菌群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益生菌改善慢性便秘主要是由于益生菌能够起到缩短肠道传输时间的作用,进而使患者的排便连贯性以及排便频率得到改善,并且该种方式应用安全性较高,目前无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益生菌的作用机制为益生菌能够对肠道蠕动起到促进作用,主要是由于益生菌能够增加肠道内短链脂肪酸的聚集,进而缩短结肠传输时间,使慢性便秘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4]。但益生菌治疗慢性便秘在临床中仍然存在一定争议,目前尚未研究出益生菌治疗慢性便秘如何选择菌株,并且益生菌的使用剂量尚未明确,需要相关学者进一步研究。

2.1.3 栓剂和灌肠剂

临床中常用于栓剂和灌肠剂治疗老年性排便困难的患者,但该种治疗方式不建议长期使用,栓剂和灌肠剂能够对患者的直肠黏膜造成损伤,进一步引发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的发生,非必要情况下,不建议使用[4]。

2.2 药物治疗

2.2.1刺激性泻剂以及渗透性泻剂

刺激性泻剂临床中常包括大黄、芦荟、比沙可啶等药物,能够对直肠粘膜的感觉神经产生刺激,进而使肠动力得到增加,从而促进排便,但药物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短期临床效果极为明显,长期使用能够使肠神经发生病变,进而进一步加重肠胃功能失调。临床中常用的渗透泻剂药物主要包括乳糖、乳糖醇以及聚二醇,该类药物主要是对肠道的高渗透性加以利用,通过吸收水分使肠道的传输时间以及大便的粘稠程度得到改善,该药物适用于老年以及妊娠期的患者[5]。

2.2.2 促分泌剂

临床中常用的促分泌剂药物为鲁比前列酮。鲁比前列酮主要是通过对肠上皮细胞顶端的2型氯离子通道进行激活,从而对氯离子的分泌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使肠道的粘液分泌能够增加,进而使患者每周自发排便次数得到改善,并能够使大便粘稠度以及排便费力等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经过大量调查显示,目前尚未发现该药物存在任何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6]。

结束语

慢性便秘是一种世界性疾病,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应引起患者的重视,改善患者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多使用膳食纤维素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利于改善的患者的肠胃功能,尽量避免使用药物调节,应做好科普工作,防止患者盲目用药。

参考文献

[1]刘志涛,于德华.慢性便秘患者对慢性便秘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及其了解情况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1):2568-2572.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07,扬州)[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9):619-622.

[3]刘响,曹海龙,安莹莹等.慢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对小鼠肠道5-羟色胺转运体表达及排便功能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17,37(6):399-403.

[4]叶彬,陈春晓.老年住院慢性便秘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睡眠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1996-1998.

[5]肖立宁,李桂香,耿瑞慧等.慢性便秘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调查177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4):413-417.

[6]张友丽,郭蕾蕾.应对方式在慢性便秘患者正念水平与健康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7):1245-1248.

论文作者:陆彩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慢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论文_陆彩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