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砌体工程的选材要求及施工技术论文_梁栋

浅谈砌体工程的选材要求及施工技术论文_梁栋

梁栋

身份证号码:452526197406263213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砌体工程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砌体选材要求及施工技术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做好砌体工程质量与技术工作。

关键词:土木工程;砌体工程;选材;施工技术

一、砌体材料的选择要求

1、砌筑砂浆

砌筑砂浆常用水泥砂浆和掺有石灰膏或黏土膏的水泥混合砂浆,为了节约水泥和改善砂浆性能,也可用适量的粉煤灰取代砂浆中的部分水泥和石灰膏,制成粉煤灰水泥砂浆和粉煤灰水泥混合砂浆。

(2)、砌筑砂浆的技术要求

①流动性(稠度):砂浆的流动性是指砂浆拌和物在自重或外力的作用下是否易于流动的性能。拌和好的砂浆应具有适宜的流动性,以便能在砖、石、砌块上铺成密实、均匀的薄层,并很好地填充块材的缝隙。

②保水性:砂浆的保水性是指砂浆拌和物保存的水分不致因泌水而分层离析的性能。砂浆的保水性以分层度表示,其分层度值不得大于30 mm。保水性差的砂浆在运输、存放和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泌水而使砂浆的流动性降低,造成铺砌困难;同时水分也易被块材所吸干而降低砂浆的强度和黏结力。

③强度等级:砂浆的强度等级是用一组6块边长为70.7 mm的立方体试块,以标准养护、龄期为28 d的抗压强度为准。

④黏结力:砌筑砂浆必须具有足够的黏结力,才能将块材胶结成为整体结构。

砂浆黏结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砌体结构的抗剪强度、耐久性、稳定性和抗震能力等。

(3)、砂浆的制备与使用

施工中如采用水泥砂浆代替水泥混合砂浆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考虑砌体强度降低的影响,重新确定砂浆强度等级,并以此重新设计配合比。砌筑砂浆应采用搅拌机搅拌,搅拌时间应满足要求,以保证拌和均匀。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 h和4 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分别在拌成后2 h和3 h内使用完毕。对掺用缓凝剂的砂浆,其使用时问可根据具体情况延长。

2、块材

(1)、砖

砌体工程所用砖的种类有烧结普通砖(黏土砖、页岩砖等)、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烧结多孔砖和烧结空心砖等。

(2)、砌块

砌块的种类、规格很多,目前常用的砌块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昆凝土砌块、粉煤灰砌块等。

(3)、石材

砌筑用石材分为毛石、料石两类,毛石又分为乱毛石和平毛石两种。乱毛石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平毛石是指形状不规则、但有两个平面大致平行的石块。料石按其加工面的平整程度分为细料石、半细料石、粗料石和毛料石四种。

二、砌筑前的准备工作

(1)材料准备

①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还应边角整齐、色泽均匀。

②常温下砌筑时,砖应提前1~2 d浇水湿润,以免砖过多吸走砂浆中的水分而影响其粘结力,并可除去砖表面的粉尘。但若浇水过多而在砖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则会产生跑浆现象,使砌体走样或滑动,流淌的砂浆还会污染墙面。烧结普通砖、多孔砖含水率宜为10%~15%(含水率以水重占干砖的百分数计),灰砂砖、粉煤灰砖含水率宜为8%~12%。现场以将砖砍断后,其断面四周吸水深度达到15~20 mm为宜。

③施丁时施砌的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 d。

(2)、技术准备工作

①抄平:砌筑基础前应对垫层表面进行抄平,表面如有局部不平,高差超过30 mm处应用C15以上的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仅用砂浆或在砂浆中掺细碎砖或碎石填平。砌筑各层墙体前也应在基础顶面或楼面上定出各层标高并找平,使各层砖墙底部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②放线:砌筑前应将砌筑部位清理干净并放线。砖基础施工前,应在建筑物的主要轴线部位设置标志板(龙门板),标志板上应标明基础和墙身的轴线位置及标高;对外形或构造简单的建筑物,也可用控制轴线的引桩代替标志板。然后,根据标志板或引桩在垫层表面上放出基础轴线及底宽线。砖墙施工前,也应放出墙身轴线、边线及门窗洞口等位置线。

③制作皮数杆:为了控制墙体的标高,应事先用方木或角钢制作皮数杆,并根据设计要求、砖规格和灰缝厚度,在皮数杆上标明砌筑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在基础皮数杆上,竖向构造包括底层室内地面、防潮层、大放脚、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墙身皮数杆上,竖向构造包括楼面、门窗洞口、过梁、圈梁、楼板、梁及梁垫等。

3、砖砌体工程的质量要求和保证措施

砖砌体工程的质量要求可概括为十六个字: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组砌得当,接槎可靠。

(1)、横平竖直

横平即要求每一皮砖的水平灰缝平直,且每块砖必须摆平。为此,首先应对基础或楼面进行抄平,砌筑时应严格按照皮数杆层层挂水平准线并将线拉紧,每块砖依准线砌平。竖直即要求砌体表面轮廓垂直平整,且竖向灰缝垂直对齐。因而,在砌筑过程中要随时用线锤和托线板进行检查,做到“三皮一吊、五皮一靠”,以保证砌筑质量。

(2)、砂浆饱满

砂浆的饱满程度对砌体质量影响较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砂浆不饱满,一方面会使砖块间不能紧密黏结,影响砌体的整体性;另一方面会使砖块不能均匀传力。水平灰缝的不饱满会使砖块处于局部受弯、受剪的状态而易导致断裂;竖向灰缝的不饱满会明显影响砌体的抗剪强度。所以,为保证砌体的强度和整体性,要求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此外,还应保证砖砌体的灰缝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厚度宜为10 mm,但不应小于8 mm,也不应大于12 mm。

(3)、组砌得当

为保证砌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对不同部位的砌体应选择采用正确的组砌方法。其基本原则是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同时,清水墙、窗间墙无竖向通缝,混水墙中长度大于或等于300 mm的通缝每问不超过3处,且不得位于同一面墙体上。

(4)、接槎可靠

接槎是指相邻砌体不能同时砌筑而设置临时间断时,后砌砌体与先砌砌体之间的接合。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丁。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 mm墙厚放置1Ф6拉结钢筋(120 mm厚墙放置2Ф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 mm;埋人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 mm,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 mm,末端应有90°弯钩。

为保证砌体的整体性,在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留设的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三、配筋砌体工程施工技术

由于砖混结构房屋的墙体是由红砖或砌块砌筑而成的,屋盖及楼盖普遍采用预制楼板,所以这种结构房屋的整体性较差,刚度大,不利于抗震。为了提高砖混结构房屋的整体性,提高其抗震能力,必须设置圈梁和构造柱。

1、圈梁

圈梁又称腰箍,主要作用是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圈梁常设在基础顶面以及楼板、檐口和门窗过梁处。为节约材料,便于施工,应尽可能将圈梁与过梁合一,外墙及部分内墙上的圈梁必须交圈。圈梁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分现浇和预制两种。

(1)圈梁的设置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横墙承重时,应按施工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

重时应每层设置圈梁。

(2)圈梁的施工

圈梁的施工应按照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一般要求进行,现对圈梁的支模方法分析如下:

①挑扁担法

在圈梁底面下一皮砖处留一孔洞,在孔中穿入50mm × l00mm木枋作扁担,再竖立两侧模板,用夹条及斜撑支牢,挑扁担法是圈梁施工中最常用的支模方法,它的优点是施工方便,可利用工地的零碎木枋。

②倒卡法

在圈梁下面一皮砖的灰缝中,每隔1m嵌入一根Ф10钢筋支承侧模,再用钢管卡具或木制卡具卡于侧模上口。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拆除模板时,将Ф10钢筋抽出。

③钢模板挑扁担法。

挑扁担法常用钢模板,下口夹牢一皮砖以固定宽度,上口用马钉或卡具固定宽度。

2、构造柱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从构造角度考虑设置的。结合建筑物的防震等级,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以及楼梯门、电梯间的四个角的位置设置构造柱。构造柱应与圈梁紧密连接,使建筑物形成一个空间骨架,从而提高砖混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1)构造柱的设置

构造柱应沿整个建筑物高度对正贯通,不应使层与层之间构造柱相互错位,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两根Ф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lm。局部突出的屋顶间的顶部及底部均应设置圈梁。

(2)构造柱的构造措施

①多层粘土砖房屋设置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纵向钢筋可采用4根Фl2,箍筋采用Ф4~6,其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设防抗震烈度为7度时,多层砖房超过6层,8度时多层砖房超过5层及9度时,构造柱的纵向钢筋宜采用4根Ф14,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截面和钢筋可适当增大。

②构造柱必须与圈梁连接,在柱与圈梁相交的节点处应适当加密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450mm或1/6层高:箍筋距离不宜大于100mm。

③墙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高度不宜超过300mm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超过200mm,且应沿高每500mm设置两根Ф6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④构造柱可不必单独设置柱基或扩大基础面积,构造柱应伸入室外地面标高下500mm。

⑤构造柱的竖向钢筋应做成弯钩,接头可以采用绑扎,其搭接长度宜为35倍钢筋直径,在搭接接头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l00mm。

⑥对于底层框架砖房的第二层以上部分构造柱,除按上述原则执行外,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锚固在底层框架柱内,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当构造柱钢筋(纵向)锚固在框架梁内时,除满足锚固长度外,还应对框架梁相应位置作适当加强。

⑦底层框架砖房设置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根Ф14。箍筋问距不宜大于200mm。

⑧箍筋弯钩应为135°,平直长度为10倍钢筋直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科学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砌块砌体施工工艺也在不断的完善中,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对特殊改造应特殊处理,如采用逆向施工法等,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法与施工进度,对改造加固的部位应注意监控,提高建筑企业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08月

[2]GB/T15229-2002.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国家标准[S].2002

论文作者:梁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  ;  ;  ;  ;  ;  ;  ;  

浅谈砌体工程的选材要求及施工技术论文_梁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