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爱国主义实践探析_爱国主义论文

新时期爱国主义实践探析_爱国主义论文

新时期爱国主义实践论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践论论文,爱国主义论文,新时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文章认为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实践,一是要树立民族自尊心,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二是要树立民族自信心,尽快地把我国的国民经济搞上去;三是要树立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 新时期爱国主义 民族自尊心 民族自信心 民族自豪感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指出:“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千百年来,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中国人民为了祖国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才算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实践了爱国主义的真谛呢?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1〕这就是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最集中的表现。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树立民族自尊心,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

中国人民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民族。谁要是欺侮中国,企图破坏中国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中国人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在古代历史上,在中国人民抵抗外族侵略的斗争中,就曾经出现过许多民族英雄,真是“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他们为世代中国人民所铭记、所敬仰、所歌颂。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更是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爱国志士,他们为了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和自由,牺牲奋斗,愈挫愈奋,终于推翻了骑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中,中国牺牲了几千万人,耗费的财力物力更是无法计算。仅一个抗日战争,就打了8年,中国死了3500万人。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为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了中国的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刚一成立,美帝国主义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迅速烧到了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发扬了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斗争,经过三年浴血奋战,终于迫使气势汹汹的美帝国主义坐到谈判桌前,签订了板门店停战协定。此后,原苏联大国沙文主义者和印度及越南的扩张主义分子也曾企图试探中国人民的自尊心,但都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中国人民不怕鬼,不信邪,不被任何反动势力所吓倒,始终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人民,在和世界各国的交往中,中国向来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我们尊重其它国家和人民,当然也希望得到其它国家和人民的尊重。在涉及“尊严”这个重大问题上,中国人从来都不让步。在本世纪50年代,我们和原苏联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我们称原苏联为“老大哥”,提出了向苏联学习的口号。但我们是讲原则的,从不拿原则作交易。1958年,赫鲁晓夫曾提出希望在中国有一个潜艇基地,建个长波电台以便与他们的舰队保持联系,并想和我们搞个联合舰队。这一建议大大地刺伤了毛泽东同志的自尊心。毛泽东同志被激怒了,他当着赫鲁晓夫的面训斥道:“什么叫共同商量,我们还有没有主权?你们是不是想把我们的沿海地区都拿去?”毛泽东愤怒之下不乏自信的嘲意:“你们都拿去算了!”毛泽东象对赫鲁晓夫讲课一样说:“英国人、日本人,还有许多外国人在我们国土上呆了很久,被我们赶走了,赫鲁晓夫同志,再说一遍:我们再也不想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来达到他们的目的。”赫鲁晓夫碰壁回国时,毛泽东同志又告诫他:“中国人民最难同化的,过去有多少个国家想打进中国,到我们中国来,结果呢?那么多打进中国来的人,最后还是都站不住。”在这场捍卫民族尊严的斗争中,原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在本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在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上,又一次捍卫了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正义立场,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小平同志坦诚地向撒切尔夫人说,香港问题很简单,我看一、二年能解决。他向英国政府鲜明地阐述了中国政府的三点原则性意见:第一,主权不容讨论,香港本来就是我们的地方;第二,希望在一、二年内解决香港问题,否则到时候中国将单方面宣布对解决香港问题的政策;第三,假如香港出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那么我们将重新考虑收回香港主权的日期。最后,小平同志还告诉撒切尔夫人,中国希望和平收回,谈判收回。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回。这是何等的坚定,这是何等的尊严,这是何等的不容侵犯啊!现在据香港回归祖国再剩下一年多时间了,尽管港英当局一再设置障碍,但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一个繁荣稳定的香港终将如期回到祖国的怀抱。

增强民族自尊心,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就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首倡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同和拥护。我们不容外国干涉我们,我们也绝不“当头”,绝不当超级大国。一些敌视中国的人恶意散布中国“威胁论”,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现在世界上已有159个国家和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处理相互关系的普遍原则。当前的国际形势虽然总体趋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们仍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奉行这样一个政策,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稳定,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与稳定;有助于在国际交往中促进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有利于同各国之间互利合作,扩大交流,共同发展。因而,这样一条政策深得世界各国的赞同,大得人心。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还要不要对外开放?回答当然是肯定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改革开放的总政策二者是统一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使中国更加繁荣昌盛。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对外开放的一道防线。有了这道防线,就能维护我们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就能有效地防止外来势力干涉我们的内政,就能有效地抵制西方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的图谋,就能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有效地开展国内建设。而对外开放,学习世界上其它国家的长处为我所用,就会加速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快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就会为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供雄厚的物质保证,所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紧密相连的,互相支持和互为保证的,是完全一致和缺一不可的。

二、树立民族自信心,尽快地把我国的国民经济搞上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快把我国国民经济搞上去,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民最大的政治任务。这是一个关系中华民族兴衰荣辱、前途命运的大事,这个任务完成的不好或者没有完成,中国就没有前途,就没有地位,这一点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我们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虽历经磨难,但最终中华民族都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走向了一个更加辉煌的前程。远古时候的许多传说,虽几近神话,但却反映了中国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由、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以及追求幸福的理想和信念。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华民族也曾几度辉煌,出现了持续千年的繁荣景象。那时候许多国家都派人来和中国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派学者到中国来留学,仅日本留学长安的人,在唐代就有五、六百之多。我们也曾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只是到了近代,特别是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才使中国日渐衰落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医治好战争的创伤,开始了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新长征。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初步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其间虽然也曾遇到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修正主义的卡压,各种自然灾害的破坏以及自己工作中失误的干扰,但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被屈服,被阻挡,始终以大无畏的精神去开创自己美好的明天。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1979年到1994年的16年中,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4%,大大高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2%到4%的速度。1994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4.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4%;粮食总产量4445 亿公斤,钢产量达到9153万吨,进出口总额达到2367亿美元,位居世界11位。在过去的16年中,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分别每年平均增长6.5%和8.2%,人均寿命70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事业等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小平同志为我们制定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已经实现,第二步也将提前实现。整个社会主义中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到处是一派蓬勃发展的新景象。我们的实践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慨,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订95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国人民绘制了一幅胜利跨进21世纪的宏伟蓝图。《建议》提出到2000年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比1980年翻两番;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一个雄心壮志。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人,都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兢兢业业、积极努力地去工作,方方面面的工作搞上去了,中国繁荣强大的目标实现了,才算是真正实践了爱国主义的真谛。

三、树立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们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它的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它有45种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它的水能、太阳能和煤炭资源分别居世界一、二、三位。由于我国各类资源总量大,所以很多资源性产品能够形成相当的规模,在世界资源产品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自然资源种类多,资源类型齐全也是我国的一个特点。我国地处中纬度地区,南北跨纬度近50°,东西跨经度约60°,加之地形多样,气候复杂,因而拥有多种多样的农业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品种的多样性居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品种多样,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配套比较齐全的国家。

我们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它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中国的古代史上,曾经出现过为数众多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医学家等,他们在政治、军事、哲学、天文、地理、历算、农业、水利、医药、建筑、冶炼等方面,不仅给中国而且给世界都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在世界科学技术还不很发达的时候,我国人民就修筑了长城,开凿了运河,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举世公认的奇迹。我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繁荣和发展,而且也推动了世界的文明和进步。中国的数学有早西方几百年的优异成果,形成以计算见长、解决实际问题为特点的数学理论体系。中国的天文历法以农业应用为本,天体位置的计算十分高明,历法应用的规模和延续时间之长为世界罕见。中国的丝绸长时间为西方的企求之物,带来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国的陶瓷名扬天下,在中世纪比黄金还要贵。延续发展了2000年之久的中国铁器也是世界之宝,其产量质量均是西方望尘莫及的。中国农学著作发表之早,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农业科技使中国预先进入封建社会,并构成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基础。有2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医药学自成一家,为世界称道。农业和医药学都是中国人口得以繁衍昌盛的前提。正是这些科技成就使中国出现了千年的繁荣,使中国300年雄居世界之首。

中华民族是个勤劳勇敢,富有优良传统的民族。几千年来他们怀着对这片热土的眷恋之情,长期生活、劳作在这个地方,形成了对祖国山水、祖国同胞的无限深情和优良的品德,同时也涌现了许多志士仁人、英雄豪杰为祖国的强大、尊严、繁荣而英勇奋斗,有许多人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道德传统是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今天仍然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我们今天提倡的热爱祖国、集体主义、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谨严礼貌、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己宽人、先人后己、勤俭不倦、艰苦奋斗、廉洁奉公都是中华民族在其几千年的生产生活中积累和形成的。正是这些优秀的美德才使中华民族不断的发展壮大、昌盛不衰。

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里的人们是十分幸运、十分自豪的。这样伟大的国家、伟大的人民难道不值得热爱吗?中共中央在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时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是全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扎扎实实地开展对于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着重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中国国情的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的教育,民族团结的教育以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教育。通过教育,使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认识自己祖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认识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认识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里是十分光荣和自豪的。通过教育,要使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深刻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旗帜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才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收稿日期:1995年9月18日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页。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61页。

标签:;  ;  

新时期爱国主义实践探析_爱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