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论文_付新华

安化县精神病防治院 湖南益阳 413522

【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抑郁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7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3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未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社交因子评分、能力因子评分、治疗因子评分、总评分等病耻感相关因子评分分别为(10.23±2.13)分、(5.76±1.04)分、(6.53±2.52)分、(20.06±2.24)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自责因子评分、退避因子评分、幻想因子评分、求助因子评分、解决问题因子评分等应对方式相关因子评分分别为(0.37±0.04)分、(0.31±0.09)分、(0.33±0.04)分、(0.48±0.05)分、(0.53±0.04)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病耻感和不良应对方式。

【关键词】抑郁症;认知行为治疗;病耻感;应对方式;影响

抑郁症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影响常常存在自卑、悲观等不良心理,多数抑郁症患者存在一定的病耻感,影响抑郁症患者的疾病康复 [1-2]。本文对于抑郁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进行一定的研究与探讨,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和接受治疗的7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对照组中,有18例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17~45岁,平均年龄为(26.25±1.15)岁;研究组中,有19例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18~46岁,平均年龄为(26.24±1.16)岁。研究组抑郁症患者和对照组抑郁症患者的性别占比、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文化程度、所患有疾病的类型与病情的程度等因素都不存在比较大的差异,P>0.05,两组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对照组抑郁症患者未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对研究组抑郁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为,对患者有关认知行为基础知识的介绍,使患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良思维,治疗1周,1周治疗2次;在患者的实际治疗中使患者重述以往疾病经验的情况,识别患者的言语及行为中存在的自责及自卑的认知,治疗2周,1周治疗2次;促使患者进行积极应对思维的训练及替代练习,使患者将自身的挫败思维转为积极应对的思维上,改善患者的消极思维,治疗3周,1周治疗2次;促使患者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的相关表述等练习,促使患者建立自信,并有效矫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和不良应对方式等,治疗2周,1周治疗2次。

1.3 评估标准

分析研究组抑郁症患者和对照组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相关因子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软件名为SPSS 17.0)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研究中所涉及到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实施t检验方法,对研究中所涉及的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验方法,当P值小于0.05时,则说明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相关因子评分比较

研究组抑郁症患者的社交因子评分、能力因子评分、治疗因子评分、总评分等病耻感相关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抑郁症患者对比,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多存在病耻感,常会因自身疾病而感到耻辱,对于公众的舆论产生长时间的消极应激的反应等,严重影响抑郁症患者的疾病治疗及康复[3-4]。而给予抑郁症患者一定的认知行为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耻感和不良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 [5-6]。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抑郁症患者的社交因子评分、能力因子评分、治疗因子评分、总评分等病耻感相关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抑郁症患者(P<0.05),研究组抑郁症患者的自责因子评分、退避因子评分、幻想因子评分、求助因子评分、解决问题因子评分等应对方式相关因子评分也均优于对照组抑郁症患者(P<0.05),可见,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耻感,并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 吴艳,许冬梅,李菲菲等.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04):394-396.

[2] 汪作为,王亚光,方芳等.认知行为教育和自我管理预防抑郁症复发恶化的效果[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12):1095-1097.

[3] 汤臻,吴天诚,李鸣等.认知行为团体治疗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06):398-399.

[4] 黎华柱.认知行为疗法对消除抑郁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05):213-214.

[5] 张玉娥,杨淑芬,付萍萍等.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21):166-168.

[6] 李江婵,姚素华,谢秀东等.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04):463-465.

论文作者:付新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0

标签:;  ;  ;  ;  ;  ;  ;  ;  

抑郁症患者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论文_付新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