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校双语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以新闻传播学科为例论文

“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校双语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以新闻传播学科为例论文

“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校双语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以新闻传播学科为例

陈维璐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74)

【摘要】 “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对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双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高校学术水平较低、办学实力较弱,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尚显不足,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和“英+汉”的单一教学模式更是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做好“英+汉”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现“1+1”的英汉双语模式到“N+1”多语种模式的拓展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国际化发展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一带一路”;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双语教学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6年,一带一路”成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重要支撑。截至2018年7月,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强调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的实现,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的顺利进行,都有赖于良好的新闻传播。而“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众多,这就使得“一带一路”必然内含对英语和各国家民族语言的要求。[2]因此,培养既有新闻传播学科专业知识,又有良好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以期突破目前双语教学模式陈旧、单一的局面,促进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并为“一带一路”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中压配电网的通信技术主要分为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和特种光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技术是在封闭的自有通道上传输,没有电磁辐射、信息不易泄露,具备较高的安全级别,是比较安全的通信方式之一。与其他方式相比,光纤方式具有施工难度大、初期投资成本高的特点。光纤通信在通信容量、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和其他通信方式相比有较大优势,目前较适合配用电通信的光纤技术包括无源光网络和工业以太网技术。工业以太网与 EPON 技术特性对比见表2所列。

一、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是指学生以两种语言为媒介进行非语言类的专业学习。[3]在不同的社会、语言、教育和政治背景下,双语教学的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达成。在北美,加拿大提供的是沉浸式课程(immersion programs)。而美国实行的是过渡式双语教育(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维持/发展型双语教育(maintenance/developmental bilingual education)和双重语言课程(dual language programs)的教学模式。欧洲推行的则是课程内容与语言相融合的CLIL项目(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programs)。亚洲国家则主要实行以英语+母语”为媒介的双语教学。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初,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就已经在少数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华社和中国日报三家联合设置的英语新闻采编专业。其后,一些大学的新闻传播院系陆续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尝试,上海外国语大学和清华大学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但在学术水平相对较低、办学实力相对较弱的地方高校里,新闻传播学科的双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通过对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本科生的实地调查,对相关教师的采访和课堂观察,发现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双语师资不足。双语教学不是语言课程,而是用外语来讲授专业知识。因此,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有外语能力也有专业素养。但地方高校因为自身的平台较弱或激励机制不足等原因无法吸引优秀的师资力量,有的学校用英语系的老师来讲授新闻传播学科的双语课程,有的学校则选择本学科内专业知识扎实、但英语水平不足的老师,往往在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之间无法达成平衡。双语教师自身都无法达到“复合型”的要求,如何去培养“一带一路”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得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交往不断增多,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必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地方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科在多年开展的“英+汉”的双语教学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1+1”英汉的教学模式依然是双语教学的重点,但需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首先,加强复合型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双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外语能力,更要加深对“一带一路”建设所涉及的政策、热点、行业动态等的认知。本研究认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最好来自于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人才中,人选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考虑:一是引进新闻传播学科的海归博士;二是加强对原有专业教师的外语培训,如通过到国外访学或是采用与本校或外校外语学院合作的模式对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进行外语水平的提升;三是在以上两个环节中做出选择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外聘优秀双语教师和校内专业课教师合上课程的模式,在双方合作中提高本校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针对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要加强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一方面要提高他们对ERP系统的认识,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具体业务操作能力,只有财务人员熟练掌握ERP系统各个流程的具体操作方式,才能指导其他部门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对除了财务部门以外员工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只有企业各个部门都熟悉和掌握了ERP系统,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更加顺畅。

四是第二语言的单一化。2001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政策,其中包括在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中开展英汉双语教学,要求大学5%-10%的课程都要以英文来讲授。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双语教学模式大多沿用了教育部要求的“英+汉”的模式,缺乏对多语言教学的开拓,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语言服务要求。

最后,实行分层次、渐进式的教学,争取让所有学生都成为适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复合型人才。一是可以在大学低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等的双语课程,因为这一阶段的专业术语和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有利于学生构建专业知识的扎实基础,掌握较好的英文,等到高年级的时候再学习其他的双语课程,学生也能跟上进度。二是双语课程的要求是课堂教学语言英文和汉语的使用各占50%,但考虑到一些学生的英语水平欠佳,教师可以在讲授双语课程的前几个学时使用较少的英文,然后逐渐增加英语的使用,让学生有一个过渡期。三是在讲到重点问题时,教师用中文和英文同时解释。或是注意到学生有理解上的困难时,教师切换到中文讲授。以保证能让那些英文水平不高的学生理解专业知识,让整个班级的同学都受益。四是在课程考核时给学生以选择。教师的课堂教学大纲、讲义、PPT以英文形式呈现。课程考核包括不同的方式,如小组发言、案例分析、小测试、作业和期末考试,每一种形式的评估都以英文为主导,鼓励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互动的过程中使用英文,但也提供给学生以语言选择,即既可以用中文也可以用英文,但如能以英文提交的各种作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分数,确保在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多地利用英文来进行吸收专业知识。

二、做好“1+1”英汉双语教学的改革

二是双语教学资源匮乏。不可否认,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的日益发展,要引进国外的原版教科书、获得国外媒体的新闻报道或相关材料来教学已变得非常简单。但是跟理工学科的专业不同,它们可以把国外的内容拿来即用,很自然地进行国际交流,隶属人文社会学科的新闻传播专业因为意识形态、文化差异、传媒体制等原因,需要对国外的内容进行本土化加工。虽有部分高校开始使用自编教材,但这些教材既达不到双语教学的要求,更未能与“一带一路”建设相结合或导入“一带一路”的外语教学资源。

三是学生英语程度的限制。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使他们不能接受到同样质量的教育。实地调研显示,学生们认为他们的英文水平是阻止他们在双语课上学习专业知识的最大障碍。例如对单词的不熟悉,无法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记笔记的困难等。有些时候,老师不得不以减少和简单化课程内容的方式来使那些语言水平不足的学生能够理解英文教学内容,这样的做法无疑降低甚至是牺牲了专业知识掌握的质量。

“一带一路”沿线的63个国家,涉及官方语言达40余种,基于不同国家的不同受众,因此,仅英语一门语言无法满足精细化传播和差异化传播的要求,各地方高校可以试点增开“N+1”的双语教学模式,培养除汉语外双语语种甚至是多语语种的新闻传播复合型人才。

这些问题束缚了地方高校新闻学科双语教学的发展,更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对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双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从“1+1”的英汉双语模式到“N+1”多语种模式的拓展

其次,导入跟“一带一路”相关的教学资源。采用的教材或自编的教材中,不仅要体现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知识,也要对专业知识的产生背景及其这些理论方法在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各国各地区的实践状况进行介绍与分析。如这些国家的传媒是如何运作的,他们的新闻报道有何特征等。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都是多民族、多教派的,需增加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教学内容,这对于新闻传播的有效开展极为重要,尤其是在涉及跨文化的新闻报道和传播中,历史文化等原因所导致的信息误读与冲突比比皆是。因为在进行文化接触时,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对传播者所传达的信息意义加以选择、切割和解读,从而造成了跨文化交流、国际贸易和外交往来等过程中的障碍。[4]

末次随访时,3节段组29例患者,25例肌力、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消失;4例轻度肌力和感觉异常,病理反射弱阳性。无明显肌力和感觉异常、病理反射强阳性者。5节段组60例患者,47例肌力、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消失;12例轻度肌力和感觉异常,病理反射弱阳性;1例明显肌力和感觉异常,病理反射强阳性。

一方面,地方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科可根据学校的办学情况增开其他语种的双语课程。目前进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外语语种达70种,其中就包括20多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绝大部分开设新闻传播双语课程的地方高校都有外语院(系),可以根据其外语院(系)外语语种的开设情况,实行N+1”的双语教学。身处外国语大学内的新闻传播专业在这方面则更具优势,如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在原有19个小语种的基础上,2015年增开了马来语和乌尔都语两个专业,2017年又增加了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小语种专业,包括波斯语、捷克语、孟加拉语、塞尔维亚语和土耳其语。在语种选择多的高校内,还可以按照“语种”,在了解学生语言学习爱好和就业方向的基础上,将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双语教学班,因材施教。

另一方面,根据各地方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地区开拓多语种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例如东北地区跟“独联体”七国位置接近,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来往频繁,当地的高校可开设以俄罗斯语为第二语言的新闻传播双语课程;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跟东盟十国的合作较多,当地高校可开设以印尼语、越南语等东南亚语言为主的新闻传播双语课程。如此一来,能够形成更有针对性和特色的双语教学体系。

奖优罚劣就是要让教师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有敬畏之心,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要按照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原则,把握好奖优罚劣的尺度,才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

“N+1”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将各地方高校的区域优势和语言教学优势得以体现和发展,也符合“一带一路”建设对多元语言和专业融合的要求,有助于各高校因地制宜地培养新闻传播的复合型人才。

作业设计中可适当安排一些自设题。自设题就是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完成。这种作业最能展示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学生日益喜欢这种富有创造性的作业,他们独立思考、独立活动,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下,兼顾双语与专业,建构递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同时结合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依托各自的优势与资源,合理有序地开展新闻传播学科的双语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意识,能为促进文明对话、消除认知误差作出贡献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既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也能推进地方高校新闻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大道致远,海纳百川:——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08-27.(第3版).

[2]张欣.“一带一路”战略下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公共管理类课程为例[J].山西农经,2016年第18期:107-109页.

[3]Brisk,M.E.2005.“Bilingual Education.”In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edited by E.Hinkel,7.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布瑞克,M·E·著,E.亨克尔编.2005.双语教育: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手册.[M].新泽西:劳伦斯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页.

[4]徐利兰,商慧敏.传播学视角下的国际新闻误读现象解析[J].今传媒,2018年第10期:9-13页.

【作者简介】 陈维璐,重庆交通大学讲师。

【基金项目】 本文系重庆交通大学高等教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地方高校新闻专业改革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03023)的成果。

标签:;  ;  ;  ;  ;  

“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校双语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以新闻传播学科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