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方案分析论文_罗凌云

浏阳市中医医院 410300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本院收治的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选择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手法复位、手法复位+银杏叶提取物静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眩晕评定量表(DH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DHI指标对比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HI值小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开展手法复位的同时,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后,能够取得较为理想治疗效果。

【关键词】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方案;眩晕评定量表;不良反应发生率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项功能逐渐退化,容易出现头晕、头痛、跌倒等情况,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作为老年人群常见病,指的是患者在头部快速运动时,特定局部位置会出现短暂性、阵发性眩晕感,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1]。目前该疾病主要是通过手法复位的方式进行治疗,虽然成功率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部分患者手法复位后还会出现头昏、麻木等症状,为此临床上逐渐开展药物+手法复位联合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治疗效果,以下是详细内容。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对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展开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银杏叶提取物静脉滴注。80例患者均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并且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对照组:男性病例数23例、女性病例数17例,年龄范围63~78岁,平均年龄值为(69.8±2.5)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62~77岁,平均(69.8±2.8)岁。

对比上述两组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基本资料,组间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耳石复位手法治疗,具体方法为:对前、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给予改良颗粒复位手法治疗,水平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给予Lemper手法复位。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静脉滴注治疗,具体方法为:每天1~2次,每次2~4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调查,将药物与生理盐水以1:10比例混合后静脉滴注,并在2~3小时内滴注完。后续治疗可以遵循医嘱口服银杏叶提取物片剂或滴剂[2]。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对比两组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评定量表(DHI),评价标准: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与患者眩晕情况呈反比。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性采用t检验。将所得结果均带入SPPS23.0版中,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眩晕患者治疗前后DHI指标 两组眩晕患者治疗前DHI指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患者DHI值均降低,组间数据比较:P<0.05(详细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2例不良反应,1例恶心、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1例疼痛、1例头昏,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为5.00%,数据对比:P>0.05。

3 讨论

目前关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大部分学者认为该疾病主要与内耳循环障碍有关,目前通过手法复位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治疗效果[3]。

手法复位治疗通过每位患者病情不同而给予针对性治疗,其中颗粒手法复位主要适用于前后位半规管患者中,而水平半规管患者则主要采取Lempert提出的翻滚疗法,该手术能够有效治疗向地性眼震患者,而且治疗效果令人满意[4]。

除此以外,合适的药物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病情,其中,银杏叶提取物中含有黄酮、萜内脂两种活性物质,研究表明这种活性物质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拮抗血小板源性衍生因子,提高患者中枢系统神经功能,并且能够改善局部血流,因此适用于脑缺血性疾病、学习记忆障碍、耳部血流以及神经障碍、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等,对抗眩晕效果显著[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加银杏叶提取物静脉滴注治疗后,患者虽然出现不良反应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经过对症处理后均治愈。而且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DH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P<0.05。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而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李哲,孙萌,李奇洙,梁大帅,孟大为,暴继敏.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及康复治疗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18(2):132-135.

[2]陆金鑫,沈雅庭,刘彦波,刘丽丽,方志荣.前列地尔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2018,39(5):472-474.

[3]诸红萍,王蓉,徐桂花.半卧位翻身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36):121-124.

[4]丁剑,刘艺鸣.前庭康复对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后遗头晕的疗效[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8,32(6):64-68.

[5]陈晓旭,金占国,徐先荣,张扬,崔丽,王建昌.不同年龄人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空军医学杂志,2018,34(2):123-126.

论文作者:罗凌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疗方案分析论文_罗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