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育人实践多些“位置感”论文_田传义

让育人实践多些“位置感”论文_田传义

田传义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277100

“位置感”对于体育竞技项目特别重要,无论是讲求多人配合的篮球、足球、曲棍球,还是单兵作战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在进攻和防守时都要讲究“位置感”。我们可以听到赛场边教练员习惯大声叫喊着“位置!注意位置!”理想的“位置感”不是仅仅“跟着球跑”,球到哪儿人到哪儿,而是讲究跑位的合理性,要求有超前意识,跑在球“即将运行到”、“必将运行到”的方位……拥有这样恰当好处的“位置感”才可以获取更多一招制胜的机会。其实,教育实践也讲究“位置感”,育人者在具体实践中是否拥有这一素质也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工作效果。

在各种球类比赛中,每当看到运动员在最关键的时刻跑到了最恰当的位置时,打出了格外精彩的“一击”时,我们在为其精湛技艺喝彩的同时,也禁不住联想到教育实践中育人者因为种种“不到位”、“跑过位”、“站死位”的育人行为而闹出的种种尴尬和无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家庭作业的布置,大多教师明明知晓学生存在差异,却总习惯布置同样的作业,造成不少学生完成吃力、超时,甚至滋生逆反心理,把作业弃之不理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是育人者很少去反思自己的“作业位置感”,总会一味地抱怨学生太懒了;比如有的教师在学生摔破了头后才想起来借此实施安全教育,班里流感猖獗才会记起要开展卫生教育,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了才想起要训练各种体育项目,事事跟着“球”去跑位,忙忙碌碌还没有好效果……育人者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应多一些“位置感”,才会尽早让消除这些不堪回首的尴尬。

育人者在育人理念和知识储备上要多一些“超前位置”,不仅要“教学相长”,更要“自学快长”,不能满足于自己原本在学校里储备的水平,更不能死抱着一种教育观点,必须及时补充新知识,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学生家长学习,充分汲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应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及时更新自己的育人理念,让自己的做法可以紧跟时代的发展和不同时期学生的需求。

育人者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也必需多一些“提前位置”,社会迅猛地发展,使自己面对的每一批学生都有新的大变化,自己原本常念的“紧箍咒”可能已经失去了效用,需要育人者因人而异地发明出“松箍咒”“乐箍咒”,育人者就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育人技艺,从研究学生成长规律入手,努力去适应学生的成长特征,不可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同时现代媒体已经早早进了课堂,育人者就应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施教威力,让自己的施教活动富有情趣,充满吸引力,让学生乐在其中。而不应死守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不舍得放手,如果如此,学生又怎会有兴趣接纳?

育人者在把控教育主体和主导地位时必须多一些“区分位置”。在每一个育人环节里,育人者都应该时刻清楚自己和坚决地立足于自己的位置,而不是游离于自己与学生的位置之间,把学习的“遥控器”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频道”,自己处理碰到的困难,自己享受探索的快乐。让自己尽可能“置身事外”,真正具备“大局观”,才会对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变化成竹在胸,才能在每一个学生最需要的时刻,及时出现在该出现的地点,才不至于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让自己手忙脚乱的无奈场面。

育人者在施教过程中需要多一些清晰的“位置感”,其运动方向和轨迹应该尽可能时刻吻合孩子成长的需要,其教育设想才会更趋完善,其育人轨迹才会更趋合理,教育过程中才会精彩连连、掌声阵阵。

论文作者:田传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0月总第1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1

标签:;  ;  ;  ;  ;  ;  ;  ;  

让育人实践多些“位置感”论文_田传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