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与学生心理健康论文_任玉江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与学生心理健康论文_任玉江

任玉江 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 733300

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实际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是厌学、出走和许多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即使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会因为成绩的波动而大大受挫,严重的甚至走上轻生的道路。

近几年,我们英语学科组开展了《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发现,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掌握适合自己的目标和身心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善了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无助的状态。教师们同时体会到,仅仅靠学习方式的改善而忽略学习关系的改善,依然维持当前只强调竞争而忽视人际关系,则焦虑、嫉妒、怨恨等不良情绪与攻击、自虐、自我封闭等不良行为就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要达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仍有较大困难。

探究式教学方式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面向未来、改善学习关系的良好途径之一。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学习小组成员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目标和资源共享、相互依赖、任务的共同参与、直接交流、协作技巧与群体决策是其中的革命性的要素,不仅能促使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构建开放、包容式的学习氛围,使成员间互相激励与促进,有利于成员学习动机和健康情绪的维持。目标导向激励、人际激励和自我激励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共同作用,可以发挥立体效果。

目标是可以完成某一个具体任务(如讨论一个主题或共同解一道难题),也可以是抽象的合作要求。共同的目标使成员活动拥有一个核心,而宽松、易于接受的氛围使压力和情绪控扰最小化,因此,成员间在目标的导向下产生的激励作用更容易相互接近、交流,更能促进思考、迸发“灵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人际激励来自合作探究式学习中积极的相互作用,通过成员间思想活动的相互碰撞,可以使他们淡化知识技能上的差异,消除情绪情感摩擦。在积极的交互作用中,学生能够体味到“人是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既能看到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缺点,也能得到更多关于自己的反馈。在不断与同龄人的碰撞、反馈中,学生能获得真实自我的体会、直接的模仿榜样与行动导向,不仅能实现“结果”上的相互启发,而且能达到过程中的相互引导,得到一种动态、发展的激励。自我激励是学生成熟最重要的、实质性的激励层面,因为内在价值的实现而获得的满意感具有最长久的驱动功能。外在激励太容易受到种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一旦外因不适应,发展就可能停滞。例如,以“以好好吃饭就给你买电动车”做出许诺的母亲,常常面临事与愿违的尴尬,诺言的实现却使孩子更不明白。“吃饭”其实是自身成长的需要,把吃饭看成不过是猎取物质奖励的工具,一旦外界没有这些许诺或许诺没兑现,他就会自暴自弃。

现在学校生活中过度的竞争气氛使学生的团体活动及彼此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因此,合作探究式学习中所形成的良好“人际关系”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不啻为一剂“心灵鸡汤”。目标导向的共同活动要求使学生明白,完善自我才能在学习中受到尊重、获得成就。而在接纳的氛围中追求自我完善,正是自主合作式探究学习中“自我激励”的基础。

如果说“目标导向激励”与“人际激励”是立方体的长与宽,那么,“自我激励”则是立方体的“高”。前两者是“合作式探究学习”中激励自我发展的基础或外因,“自我激励”是发展的内在动力。合作式探究学习中并不排除个体的独特性在接纳分享中得到真正体现。合作探究式学习不仅对学生的当前的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价值极大,所形成的价值和行为方式还将影响他们的终身发展——今日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就是明天的工作合作、合作生活。

论文作者:任玉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6

标签:;  ;  ;  ;  ;  ;  ;  ;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与学生心理健康论文_任玉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