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未来走向展望--兼评第二次地球峰会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未来走向展望--兼评第二次地球峰会_可持续发展论文

对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未来走向的展望——兼评《第二届地球首脑会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第二届论文,首脑会议论文,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走向论文,地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63(2003)02-0043-08

100多年前,一位伟人曾告诫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位伟人就是恩格斯。然而恩格斯敲响的警钟并没有引起人类的重视。于是大自然开始报复人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灾难。对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美国学者雷切尔·卡尔逊勇敢地站了出来,在1962年出版了环保领域开山之著《寂静的春天》。[1]由此揭开了国际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

一、国际社会采取的行动及其效果

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当代环境的问题,探讨了保护全球环境的战略。1983年,联合国第38届大会决定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

1992年6月,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称地球首脑会议)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以及《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把发展与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响亮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将之付诸全球的行动。

10年中,全球森林面积减少了2.2%;世界主要江河一半以上水流量大幅减少或被严重污染,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过度耕作使世界23%的耕地严重退化,土地荒漠化危及100多个国家10亿人的生计;全球有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和12%的鸟类濒临灭绝。

可持续发展仍面临极大挑战。联合国预计,按照目前的趋势,全球人口2025年将增加到80亿,届时,全世界将有近一半的人口面临水危机。全球气温仍将升高,森林面积仍将减少。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领域,“1992年地球首脑会议以来所取得的进步,比预期的迟缓;更重要的是,比需要的更慢。”

过去的1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障碍日见明显,《21世纪议程》和其他相关国际协议落实情况并不好,这导致了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环境进一步恶化。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南北方国家在世界资源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衡,是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迟缓的根本原因。尽管世界经济在10年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如今,全球有12亿人口每天仅靠不到一美元度日,8亿多人营养不良,24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

而仅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发达国家,其收入占世界总收入的60%,个人消费占85%,同时这些高收入人群还消费着世界58%的能源、45%的鱼肉和84%的纸张。联合国报告指出,人类目前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超出了地球承载能力的25%。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象高收入国家的人那样消费,那么还需2.6个地球的资源才能满足需求。

发达国家享有权利和承担责任的不平衡,阻碍了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美国一直不批准旨在减缓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在消费了最大多数的地球资源之后,却没有承担起对全球环境的应负责任,甚至没有兑现发展援助的承诺。发达国家的发展援助从1992年的690亿美元减少到了2000年的53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却锐增34%,达到2.5万亿美元之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将里约会议的决议落实到行动上,联合国决定召开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2][3][4][5][6]

二、目前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目前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状,约翰内斯堡大会将健康、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水、能源列为大会的五大议题,认为它们是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此外,大会将认为人口问题和贫困问题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1.健康问题[7]

在大会第一天举行的关于健康问题的全体会议上,代表们指出,全球可预防疾病病例中的25%与环境恶化有关。环境恶化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健康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下降又将影响全球环境。因此,应高度重视环境恶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据调查,发展中国家每年死于水和空气污染所引起疾病的人数在500~600万之间。这些疾病包括腹泻、疟疾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如果疟疾在30年前就得到根治,那么非洲国内生产总值或许会增加1000亿美元。

健康水平下降导致经济发展能力受损。现在国际社会已认识到,低收入阶层的健康问题是贫困的一个根源。如果低收入阶层的健康状况得不到改善,那么贫困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健康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前提。健康问题一方面是贫困的原因,另一方面又是贫困的结果。健康问题与环境问题是相互作用的。环境问题导致健康问题,而健康问题所导致的贫困又对环境造成影响。如果解决健康问题,最大限度的国际合作非常重要,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在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家都能负担的基本的和先进的药物与医疗技术。

2.生物多样性问题[8]

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世界的未来有可能遭受无法挽回的破坏。这是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发出的紧急呼吁。

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消除贫困、水土保持和污染控制都有帮助。全球生物多样性每年产生的价值约在3万亿美元左右,而整个生态系统每年经济效益则高达33万亿美元,几乎与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相当。

从1992年里约地球首脑会议召开10年来,各国在物种保护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说,国际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力度还不够。一些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保护公约之所以难以付诸行动,既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贸易、金融等方面的障碍。与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类似,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其他可持续发展问题综合考虑,统一加以解决。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生物最具多样性,但同时贫困也是个大问题,帮助发展中国家战胜贫困,对阻止生物多样性退化将起到促进作用。

3.农业生产问题[9]

据会议提供的资料,从1970年到1999年,全球的人均食物消费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每天消费食物热量从2100卡路里上升到2700卡路里,而发达国家则从3000卡路里增加到3400卡路里。虽然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才能达到发达国家1970年的水平,但因为食物消费总量的急剧上升,到时世界将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2030年全世界粮食需求量将比现在增加60%。

饥饿和赤贫互为因果,它们严重影响了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70%生活在农村,他们主要以农业为主,因此解决粮食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占全球淡水使用量的70%,农业用地占全世界土地使用量的40%,因而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很大,不考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无法实现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达国家,农业因污染、生产过剩和需要补贴而被关注。在发展中国家,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国计民生的支柱和生态系统的基础。每个国家在保护现有农业生产能力不受损害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能力,其手段包括开发半贫瘠土地和山区土地,采用工业化生产和多种经营方式。另外,应当建立和健全农业管理制度。国际社会应当采取措施,促进农业生产,以减轻贫困和饥饿,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目前发达国家用于补助农业的资金每天达10亿美元,如果把这些资金中的很小一部分用于资助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全世界的贫困和饥饿问题。

4.水问题[10]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将水危机列为未来10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代表们呼吁让更多的人喝上安全的饮用水,享受用水卫生设施,并加强水资源管理。

虽然地球的70%面积覆盖着水,但只有2.5%的水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目前11亿人未能用上安全饮用水,24亿人缺乏充足的用水卫生设施。联合国警告说,到2025年,世界将近一半的人口会生活在缺水的地区。现在缺水或水资源紧张的地区正不断扩大,特别是北非和西亚尤为严重。农业用水占用了全球淡水资源的约70%,联合国预计在未来的20年里,世界需要增加17%的淡水灌溉农作物以满足人类对粮食的消费,加上工业用水、家庭用水和市政供水,到2025年,整个淡水供给需要增加40%。水危机已经严重制约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不合理利用也造成水资源的萎缩。过度用水、水污染和引进外来侵略性物种造成湖泊、河流、湿地和地下含水层的淡水系统的破坏,已经给人类带来严重后果。在美国、印度和中国的一些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水床沉降而无法补充河流的水源,常常造成河流断流而使下游干涸,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和中国的黄河。

水与卫生关系非常密切,没有水就没有基本的卫生条件,人类用水的10%与卫生有关。由于缺乏基本的用水卫生设施,妇女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因此水关系到健康,关系到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水危机,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合作,加大解决水危机的力度,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适当的技术,以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建立和完善用水卫生设施。解决水危机需要加强管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以解决健康和贫困问题。

5.能源问题[11][12]

能源是左右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能源为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所必需。与此同时,能源也可能造成空气污染、全球变暖等健康问题和环境问题。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代表们不断呼吁,国际社会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现有的能源供应和消费模式显然称不上“可持续”。联合国公布的一些数字颇能说明问题:目前全球有20亿人用不上电,占世界人口的约三分之一,他们主要生活在贫困的乡村地区;全球矿物能源消耗量在1992~1999年间增加了10%,发达国家是其中的大户,人均矿物燃料年消耗量达到发展中国家人口的约10倍;1965~199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翻了一番,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目前是全球温室气体的最主要来源,所占份额达到75%。

1992年里约地球首脑会议以来,世界能源消耗量显著增加,据预测在未来20年内仍将以平均每年2%的速度上升。如何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既是挑战,也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这不仅要求国际社会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使全球贫困人口能享受现代能源技术的恩惠,更重要的还将有赖于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矿物燃料等能源生产的效率,推广洁净煤炭等技术,以及增加可再生等新能源的使用量等。

能源几乎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所有领域都有错综复杂的联系,预测表明在不远的将来世界能源消耗仍将大幅上升,能源问题可能在健康、环境等方面给人类带来挑战,而推广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这些挑战的主要途径之一。国际社会应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订出切实的行动目标和时间表,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投资,并将重点放在提高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能力上。如果在能源问题上不采取坚决的行动,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全球将不会有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6.人口问题[13][14]

人口是本次大会五大议题之外的重要议题之一。代表认为,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如果国际社会不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冲突将继续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无从谈起。

世界人口的增长给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人类社会用了数十万年才在1830年增长到10亿人,但此后只经历了170年,便在1999年达到了60亿人,而且从1992年里约热内卢地球首脑会议到现在,世界已新增了7.5亿人。目前,人口增长的势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每天都有20多万的新生婴儿降临到这个星球,而绝大部分是在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最为迅速。人口压力和随之而来的贫困和环境恶化已经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政府穷于应付诸如增加就业、提供更多基础和社会设施等问题,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当本地或本国的资源无法满足人口需求时,乡村往城市和跨境移民浪潮就不可避免。

世界人口数量已经从1950年的25亿和1980年的44亿猛增到2000年的60多亿。联合国预计全球人口将增加到2025年的80亿和2050年93亿,预计全球人口能稳定在105或110亿左右。而未来的几乎所有人口增长均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为此未来世界不得不养活另外的50亿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水资源、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将更加紧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引发空前的危机。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报告,亚洲的人口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但人口密度依然高于其他洲,在东亚和南亚,人均占有可耕地只有六分之一公顷,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的压力和农业灌溉用水的短缺,将迫使上述地区需要增加粮食进口以减少饥饿和改善营养结构。

7.贫困问题[2][6]

很多大会代表认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是贫困问题。要实现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是从根本上解决全世界的贫困问题。

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于每天1美元的贫困人口,已从29%下降到23%,如果这样的趋势能够保持,2015年将达到联合国的减贫目标,即在1990年的贫困率基础上减少一半。

亚洲和拉丁美洲减贫取得成效,最为显著的是东亚地区,但撒哈拉以南非洲、东欧和原苏联地区的贫困率则出现上升趋势。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口数量最多在亚洲,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困率最高。

各个地区处于长期饥饿的人口也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营养不足人口从1970年的9.3亿降低到目前的约8亿人。联合国预计东亚和拉美地区能够达到《千年宣言》所规定在2015年饥饿人口减半的目标。

照目前的趋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将与目标距离甚远。经济不平等是消除贫困的主要障碍,而收入差距最大的地区是拉丁美洲和非洲。亚洲也存在经济不平等问题,但从整体来看,亚洲发展中国家正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主要得益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

三、全球可持续发展呼唤实际行动[15][16][17][18][19]

大会成果主要体现在大会9月4日通过的《约翰内斯堡政治宣言》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两个重要文件中。可以这么说,这两个文件为人类未来的发展勾画出了一幅壮观的蓝图。

在《约翰内斯堡政治宣言》中,104位国家领导人和192个国家的代表郑重承诺,将不遗余力地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把世界建成一个以人为本,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美好社会。在《执行计划》中,代表们认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性挑战是消除贫困,这是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与10年前里约会议通过的《21世纪行动议程》相比,其目标更加明确,并设立了相应的时间表,其中包括:在2015年之前,将全球无法得到足够卫生设施的人口降低一半;到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样性消失的速度;以及到2005年开始实施下一代人资源保护战略等。

《执行计划》被认为是关系到全球未来10至20年环境与发展进程走向的路线图,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积极努力的最新结晶,其重要性不容低估。计划本身虽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其正式文本有政治甚至“道义”上的含义,将对未来环境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这份文件的最主要价值,在于它就“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发出了行动信号。10年前,里约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大方向。但文件提出的只是一系列相对模糊的目标,缺乏具体的行动计划。与之相比,本次大会通过的《执行计划》提出了诸多明确目标,并设立了相应的时间表,其中包括到2020年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毒化学物质的危害;到2015年将全球绝大多数受损渔业资源恢复到可持续利用的最高水平;在2015年之前,将全球无法得到足够卫生设施的人口降低一半以及到2005年开始实施下一代人资源保护战略等。

由于这些目标涉及各国切身利益,因此,会议一开始各国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冲突,其核心是发达国家欠下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债务”;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内部矛盾重重,美国、欧盟和日本各有各的主张,其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矛盾相互交织。

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把反贫困,增强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能力作为重点,并要求发达国家做出承诺并在具体的反贫困问题上制定时间表。而发达国家一方面认为缩小贫富差距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另一方面则在援助、贸易、市场准入和农产品补贴等关键问题上态度暖昧。

为了使这次大会取得实质性结果,发展中国家,特别是“77国集团和中国”在谈判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9月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大会上宣布,中国已核准旨在控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对解决谈判中遗留问题的解决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作用,表明中国已负起了发展中大国的责任。

与此相对照,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发达国家,在诸多问题上制造障碍,使谈判举步维艰,成为大会“众矢之的”。美国代表坚决反对设立任何时间表,说设立全球统一的步调“不可能,也没有意义”。在批准《京都议定书》的问题上,美国态度依旧,表示将不会考虑这个问题。

与美国相比,欧盟和日本态度较为积极,特别是欧盟因批准《京都协议书》、反贫困和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等问题上表现主动,与美国产生了正面冲突。尽管发达国家之间在这次大会上的矛盾非常引人注目,但是这一矛盾实质上是维护既得利益,争夺主导权的矛盾,其直接目的并不是为了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欧盟在减少农产品补贴等方面与美国立场基本相似。许多发展中国家强调,只靠援助不能根本解决发展问题,只有发达国家减少农产品补贴,让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才能激活国民经济,增加发展中国家反贫困和执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目前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是否能采取实质性措施偿还欠下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债务”,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向“发展”倾斜[2][3][16][17][18][19]

如何理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个大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世界各国、几乎所有重要的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以及一些研究机构、环保组织的代表,进行了上百场研讨,议题包罗万象,几乎囊括了这个星球上与环境和发展有关的所有话题。

可持续发展概念中包含了环境与发展这两面,只是有时侧重点不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虽然在1992年里约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就已确立,但10年来全球环境持续恶化,贫困阴影挥之不去,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也发生了新变化,人们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更主要的体现是,本届会议上重提可持续发展概念,已更多地向“发展”倾斜。虽然联合国和其他一些机构频繁发布有关水、能源、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状况恶化的坏消息,但全球贫困状况、发展中国家居民一些基本需求无法得到保障等现实,更加令人震惊。

南非总统姆贝基将全球的现状描述为“贫穷之海包围着的一些富裕小岛”,更有代表说这是富裕和贫穷的“全球隔离”,与南非过去的种族隔离相提并论。这为大会定下了基调,本届大会上,减少贫困已经与保护环境并列为两大主题。发展中国家要发展,也要保护环境,但缺乏经济和技术基础,发达国家的减债,援助,消除贸易壁垒和农业补贴等措施都必不可少。发达国家不是没有行动,但步伐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在本次会议上,发达国家在贸易补贴等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多少让步的意思,发展中国家要想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任务仍然艰巨。

五、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4][6][19][20][21][22]

作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这次大会会经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文认为,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美国模式不灵了;对于各国政府来说,光说不练不行了;对于每个人来说,袖手旁观不成了。

“美国模式不灵了”是许多有识之士的一条共识。这一共识表明人类发展道路将发生深刻的变革。美国的发展模式曾一度被很多人奉为楷模。确实,19世纪后半叶,美国抓住了电气时代到来的机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明和突破,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1886年爱迪生制造了电灯,1892年杜里雅兄弟试制成功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试制飞机航行成功,这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美国经济的全面发展,1880年工业在全国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超过农业,198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此后美国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由于抓住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柱的知识经济崛起的机遇,美国经济在保持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同时,连续10年高速增长,10年间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由24%上升到33%。尽管2001年"9·11"事件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冲击,但美国经济仍保持强大的发展后劲。这一切似乎都说明美国模式无可挑剔,但是,在第二届地球首脑会议上,美国遭到了甚至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代表的强烈批评,大会代表们认为,美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它建立在对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掠夺”基础上,如果全世界都按美国模式发展,还需要2.6个地球才能满足。

“美国模式不灵了”,那么什么模式才能灵呢?这正是这次大会探讨的重大问题。问题的答案集中体现在大会通过的《约翰内斯堡政治宣言》和《执行计划》中。简而言之,就是人类只有改革现有生产和消费模式,未来十年中,国际社会才能在减少贫困和扭转环境恶化上取得更大进步。通过有利于环保的技术来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意味着国际社会的运作方式和生产方式都需要进行革命。改变全球生产和消费模式,还需要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贸易、投资等体制,发达国家要在农业补贴、市场准入、发展援助等方面迈出更大的步子。

“光说不练不行了”是这次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开幕致辞中反复强调的“责任”一词的具体体现。尽管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一届地球首脑会议响亮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切身利益,因此,自里约会议以来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出现了“光说不练”的现象,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大会秘书长德塞多次强调,大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敦促各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采取“实际行动”。为了采取“实际行动”,各国政府在大会上纷纷提出解决问题的时间表和伙伴关系项目,特别是中国总理朱镕基在大会上宣布中国已批准旨在延缓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受到与会代表们的高度赞扬。

然而,个别国家特别是美国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利益,仍然“光说不练”,欠下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债务”,却“耍赖”想少还甚至不想还,在大会上成为“过街老鼠”。大会代表们强烈抨击美国对待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态度极为消极,布什总统不来出席本次会议,表明美国在解决全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缺乏诚意;抨击美国在农产品补助和关税壁垒方面不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抨击美国在一些关键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以“重实效”为借口拒绝设定时间表。会议代表和记者经常直接质问美国代表团,使得美国代表团非常尴尬。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代表在各种场合批评美国不负责任的态度,甚至连欧盟和日本代表也批评美国不签署《京都议定书》和拒绝设定解决某些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时间表。

“袖手旁观不成了”——“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应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是大会的重大共识之一。大会认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政府的作用固然无法替代,但社会各界的参与必不可少,因此大会提出了“伙伴关系”的新概念。会上谈论的“伙伴关系”,是指通过促进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社会各界之间结成的合作关系,来实施具体的可持续发展项目。

公众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并不是让我们每个人凭空去尽义务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已经而且还将要深受其害,因此需要同舟共济。我们不能忘记:全球变暖让世界很多地方的夏天热得如同洗桑那,荒漠化使得很多地方饱受沙尘暴的袭击,物种灭绝使得越来越多的生物成为人们永远的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应当干些什么,孩子们的话更加震撼人心。在9月2日第二届地球首脑会议峰会开幕式上,5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用纯真的声音发出呼吁说:“全世界的孩子很失望,因为太多的大人过于关心金钱和财富,而顾不上关心影响我们未来的严重问题。”“想想你们自己的孩子,你们想给他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他们呼吁全世界公众:尽力多走路、多骑自行车和提高汽车的载人率,减少交通污染;尽力杜绝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多次利用和再循环利用、加强对废弃物的集中利用。

人类文明的进化发展是一个逐步地从较低阶段走向较高阶段的过程。没有哪一个阶段是永恒的。人类总是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超越自我,有所发现,有所前进。人类完全有能力处理好当前面临和以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收稿日期〕2002年10月1日

标签:;  ;  ;  ;  ;  ;  ;  ;  ;  ;  

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未来走向展望--兼评第二次地球峰会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