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3对钝挫伤引起的黄斑水肿的应用研究论文_肖卫红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 云南腾冲 679100

【摘 要】目的:研究OCT3对钝挫伤引起的黄斑水肿的检查效果。方法:对我院46例48眼由钝挫伤引发的黄斑水肿患者分别采取Zeiss-Stratus-TM-300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和Zeiss-Visucam型眼底荧光造影仪检查,比较两组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通过FFA检查,荧光渗漏者占27.08%,无荧光异常者占41.67%,可见透见荧光者31.25%;OCT3检查黄斑厚度增加者占72.92%,厚度正常者占20.83%,变薄者占6.25%。结论:OCT3对钝挫伤引起的黄斑水肿的检查敏感度更高,与FFA相结合检查可更好的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关键词】OCT3;钝挫伤;黄斑水肿

眼部的钝挫伤是一种常见的眼部外伤,占总眼部外伤的1/3,眼球的钝挫伤会造成后极部视网膜的水肿,也是外伤后可导致视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该病发病机制不明,一部分人认为主要是外层视网膜细胞的破坏引发的,血视网膜外屏障损害后形成水肿,也有人认为是血视网膜外屏障和视网膜外层结构发生损害引起的水肿。在以往的检查中主要使用眼底荧光造影(FFA)、直间接眼底镜或三面镜等检查方法,但是对视网膜的水肿程度无法测量。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是非接触、无侵入性的利用光对生物组织横截面成像的影像学检查,其检查具有微米级分辨率,且无需手术,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受重视[1]。下面对我院46例患者48眼进行黄斑水肿的检查,研究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荧光造影的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6例48眼黄斑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35例37眼,女患者11例11眼,年龄13-58岁,平均(35.6±5.7)岁,伤后矫正视力在0.01-0.7,包括车祸伤14例,拳击伤12例,球棍类硬物打击伤10例,高压喷射伤6例,其他原因导致的4例。患者在年龄、严重程度及视力恢复方面无显著差异,可进行比较分析。

1.2纳入标准:眼伤一周之内进行治疗者;无使用造影剂禁忌症或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屈光间质无浑浊、无眼底出血的患者;经直间接眼底镜、三面镜、裂隙灯检查后出现以下情况者:黄斑网膜灰白色浑浊,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或减弱;黄斑部反光增强,中心凹反射不清楚;黄斑部出现环形或放射状的褶皱,中心凹反射消失或减弱,黄斑色素紊乱、暗淡;黄斑区见水肿条理[3]。

1.3方法

1.3.1Zeiss-Visucam型眼底荧光造影仪检查:检查前患者采用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进行散瞳处理,使用5ml10g/l的荧光素钠稀释液静脉注射,观察无过敏反应后再快速注射3ml200g/l的荧光素注射液,然后连续动态拍照,打印图像。

1.3.2Zeiss-Stratus-TM-300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视力小于0.05的患者采用外注视,其他患者采用内注视,采用黄斑视网膜地形图模式扫描黄斑,以减少误差。6条扫描线呈反射状扫描6mm,扫描环的直径分别为6mm、3mm、1mm,记录黄斑地形图1mm区域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值(黄斑中心凹厚度范围为168-239um),以黄斑颜色最重的区域为中心重复扫描3次,并打印出水肿图像最清晰的一幅,计算出1mm区域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按同种方法计算3mm、6mm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值。所有检查均由同一名操作熟练的医生在同一天完成。

1.4判定方法

eiss-Visucam型眼底荧光造影仪检查水肿判定:动脉早期黄斑区背景荧光被遮盖,静脉期黄斑区的毛细血管能见度增加,且异常扩张,后期荧光素渗漏、黄斑中心凹消失;Zeiss-Stratus-TM-300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水肿判定:黄斑中心凹168-239um,内圈上方243-296,内圈颞侧240-294,内圈鼻侧240-297,内圈下方246-297,外圈上方207-256,外圈颞侧199-276,外圈鼻侧198-274,外圈下方207-256,根据地形图的颜色变化判断黄斑的厚度,颜色越深表示水肿程度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三面镜、直间接检查后,肯定有黄斑水肿的患者31眼,怀疑有黄斑水肿有17眼,通过FFA检查,荧光渗漏者占27.08%,无荧光异常者占41.67%,可见透见荧光者31.25%;OCT3检查黄斑厚度增加者占72.92%,厚度正常者占20.83%,变薄者占6.25%。详见表1、表2.

黄斑中心凹1mm区域增厚的有36眼,占75%,变薄者3眼,占6.25%,正常范围者有9眼,占18.75%;黄斑地形图通过颜色区域颜色显示6mm范围内有39眼出现了网膜增厚。48眼黄斑水肿患者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295±29mm。

3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内容的丰富,在生活、运动中出现车祸、工业事故、摔伤等意外情况越来越多,眼球是人体的暴露器官,在意外中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者可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眼部损伤中以男性多见,钝挫伤是眼球损伤中最常见的,当眼部受到各种钝器的冲击作用后,眼球会产生剧烈的形变,前后径最大可缩短43%,周径扩张,从而导致眼组织的损伤。导致眼部损伤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撞伤、拳击伤、摔伤、钝器损伤等,多数为单眼的损伤,严重者可出现双眼受伤。眼球后级的黄斑区常因力量的传递导致损伤,最常见于黄斑的水肿。其引发原因主要是黄斑区的视网膜薄、组织结构疏松,且此处的脉络膜毛细血管丰富,顿挫伤导致毛细血管括约肌舒张明显,渗出液增多,引发水肿。当受伤较轻时,黄斑区内呈放射条纹状反光,有双重反光轮或中心凹反射消失,重伤时,黄斑区会呈乳白色的水肿,中心区域呈暗红色,实验室病理示外从装层处为主要水肿。

FFA影像检查可以客观的观察眼球顿挫伤引起的眼底的变化,而且有常规镜检不具备的动态观察,可通过活体染色的动态流程探查出组织的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了解视网膜色素上皮及循环的改变,并确定水肿的范围及程度。但是FFA观察到血管的渗漏程度并无法预测视网膜的增厚情况,因为视网膜的增厚程度与血管的渗漏并非一致。视力的下降与视网膜的厚度有关,而非血管的渗漏,所有说FFA无法正确的反应视网膜的厚度情况。OCT是一种非接触性的、高分辨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可以尽早、准确的判断黄斑水肿的情况,是临床中继超声诊断、放射诊断、血管造影诊断之后的又一全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其中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继与两代相比分辨率更高,增加了定量测量和图像处理两种分析程序。在本次研究中48眼中有39眼出现了网膜的水肿,OCT3的诊断较FFA更加准确,能更好的反映视网膜的检查部位。

参考文献:

[1]段惠静,刘平,黎国英等.OCT3对钝挫伤引起的黄斑水肿的初步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4,48(3):246-247.

[2]段惠静,刘英豪,张宝华等.OCT3和FFA结合对诊断钝挫伤性黄斑水肿的分析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73,226.

[3]段惠静,刘平,黎国英等.OCT3和FFA结合对钝挫伤引起的黄斑水肿的分析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4):31-34.

论文作者:肖卫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OCT3对钝挫伤引起的黄斑水肿的应用研究论文_肖卫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