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加拿大物流配送中心的特点及启示_物流配送论文

美国、日本、加拿大物流配送中心的特点及启示_物流配送论文

美日加物流配送中心的特点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日论文,配送中心论文,启示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配送中心的经营管理

美国物流业运输形式一般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为短距离做到3天内所需货物达到;铁路运输为长距离运输,主要是散货;空运一般针对错发或破损的商品运输,这种运输方式有效地改善了仓储的服务水平。运输形式上80%采用公路运输,它不但速度快,而且车辆大型化、运量大,节约运费,还可以安排返程货物,实行双程运输。

物流企业服务的范围不仅是区域性的,而且是全国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为科学合理地提供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首先为解决信息处理问题,需建立数字处理中心(EDI),借此与仓库、运输公司、客户直接发生联系,以了解服务的全过程信息。大型配送中心建立的信息处理系统,能提高配送效率,减少差错率。其次,设备的选用尽可能考虑建设自动仓库,具有由蓄电池叉车、机械化或半自动化设备,高架仓库增加堆垛高度,扩大发货站台等,使仓库由储存型向流通型转变。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随着市场区域的扩大,在美国东部海岸发展基础设施,在西海岸或中部地区租用仓库从事商品配送工作。配送中心采用多功能的服务,通过组合形成整个物流中最高级的阶段,这一切得益于信息处理系统的有效发挥。

此外,美国物流和配送中心越来越多地向外贸方面发展。目前美国大部分配送公司拥有一部分从事外贸业务的用户,有许多配送公司甚至加入到国际性组织的公司或跨国公司。物流国际化和国际贸易给物流全球化战略的发展进程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美国物流与配送中心的经营管理,重视企业管理中大量专业化合格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充分运用先进技术,例如条形码技术,将差错率降到最低;建立有效的信息处理系统。

日本配送中心的类型与管理

日本随着连锁超市经营的快速发展,对社会化配送组织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发展趋势是系统内自建的配送中心逐步缩小,而商品配送社会化,物流设施共同享用、物流配送共同化日益明显,主要有以下3种运作类型:

大型商业企业自设的配送中心。一般由资金雄厚的商业销售公司或连锁超市公司投资建设,主要为本系统内的零售店铺配送,同时也受理社会中小零售店的商品配送业务。配送的商品主要有食品酒类、生鲜品、香烟、衣物、日用品等。

批发商投资、小型零售商加盟组建的配送中心。为了与大型连锁超市公司竞争,由一些小型零售企业和连锁超市加盟合作,自愿组合,接受批发商投资建设配送中心的进货与配送。这种以批发商为龙头,由零售商加盟的配送中心,实际是商品的社会化配送。这样的配送形式,既可解决小型零售商因规模小,资金少而难以实现低成本经营的问题,也提高了批发商自身在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实现了物流设施充分利用的社会效益。

物流企业接受委托,为连锁超市服务的配送中心。这种类型是物流企业在完成对本系统的店铺配送外,主要配送对象是大量的小型便利店或7-11商店,受其委托相互之间以合同为约束手段,开展稳定的业务合作。

上述3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实际上不同程度地都承担社会配送功能,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配送范围的发展趋势。

日本的配送中心由于实现较为成熟的电脑管理,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配备比较先进的物流设施,确保商品配送过程的准确、及时,真正起到了降低流通成本,加速流转速度,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其管理特点是:

普遍实现电脑网络管理,使商品配送及时准确,保证经营正常运行。由于采用计算机联网订货、记帐、分拣、配货等,使得整个物流过程衔接紧密、准确、合理,零售商店的货架存量压缩到最小限度,且缺货率低,要货周期短,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商品配送作业准确有序地进行,真正体现了优质服务。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使配送中心的各个环节作业安排严格按规定时间完成,并且都有详细的作业记录。配送中心对门店从订货到送达时间都有严格规定,一般保鲜程度要求高的食品今天订货明天送到;其他如香烟、可乐、百货等,今天订货后天送到。如送货途中因意外不能准时到达,必须马上与总部联系,总部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履行合同。

先进的物流设施,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并保证提供优质的商品。日本配送中心的物流设施都比较先进,一是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人力;二是对冷藏保鲜控制温度要求高,保证商品新鲜。收货发货按相应电钮,电脑会自动记录,并将信息分别送至统计、结算、配车等有关部门。温控高架仓库的冷冻库和冷藏库设计科学合理,钢制货架底座设有可移动的轨道,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冷库面积的利用率和高度利用率。此外,送货冷藏车可同时容纳3种需不同温度要求的商品,并在整个物流过程中都能控制温度。

加拿大配送中心的管理与技术

加拿大的物流配送设施也是世界一流的。由于物流成本可观,导致大中零售商纷纷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专业性配送公司,这种专业性配送公司实行先进的电脑管理,对进货、存货、配送、发货全过程采用电脑控制,配送中心进什么货,进多少,进入哪个仓位,哪个货架,配送的货走哪条输送线,发往何处,发多少货,库存有多少等等,这些工作均借助电脑有条不紊地进行。配送中心还与部分零售商的POS系统联网,随时了解商店的销售动态,做到商店尚未提出要货,就已把缺货的商品主动送货上门。

配送中心商品的条形码技术管理,除了商品条形码标记以外,商品包装箱还贴有区位码和物流码。有的区位码是由电脑处理信息后,由配送中心通知供应商贴上的,所以货物由供应商送到配送中心后,可以很快送到指定的仓位、货架储存。物流码则主要用于配送过程中,一般在配送发货前贴上,部分在进货时就贴上,借助于物流码,自动分拣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分拣配送商品。

配送中心的自动分拣系统由控制室、辊道输送线、激光扫描仪等组成,是专业配送公司的关键设备。控制室内配置着电脑、键盘控制器、现场监视器。操作员坐在控制室内,从监视器屏幕上,可以选择看到不同部位商品配送的状况。纵横交错的辊道输送线则将各个仓位、货架连成一体,便于进行自动配送。发往供货对象的各类商品在主输送线上移动时,激光扫描仪会自动“阅读”商品包装箱上的物流码,将信息送到“道口”,然后被自动转入指定的分支线,送达指定的出口处打包发货。

配送中心装有一台大型的自动打包机,将各分支线上发往同一供货对象的商品,由辊道输送线送到打包平台上,自动打包机便将小型分散的不同商品箱,组合打包成一个标准箱,送上卡车运往要货单位。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配送中心建设比较完备,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已呈现出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社会化、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及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一体化发展的趋势看,促进了商品流通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启示与借鉴

1.政府在宏观经济规划与管理中将物流业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统一规划,统一运筹。鉴于我国目前连锁商业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零售业态中的超市、便利商店及仓储式商店的异军突起,但连锁商业发展中,第三方物流实施社会化、共同化配送程度很低,使连锁企业仍未摆脱流通费用较高的局面。物流是一个投资大、回收期长、社会效益显著的特殊产业部门,因此政府在税收、贷款利率等方面要给予优惠和支持,并在政策上、舆论导向上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入物流配送中心,实施共同物流。鼓励支持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相关行业部门建立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社会化配送中心。在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发展形式上,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化,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以现有的物流企业为基础,实行横向的联合兼并与纵向的垂直统合,逐步发展大型物流中心与区域性配送中心相配套、综合性物流中心与专业性配送中心相结合,以社会化共同化物流配送中心为主体的功能综合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总之,在充分开发与利用社会物流资源上,政府的宏观调控与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确保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实行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推进综合物流管理,做好市场调研,促进物流配送业的空间布局合理化与科学化。物流在美国已有近百年的研究和发展历史,日本、德国等国家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发展也经历了30年。自从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的观点发表之后,引起西方国家政府与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如日本针对商业营销费用的50%是物流费用的事实,拟订了《综合物流施策大纲》,目的在于进一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成本,实施全社会的物流一体化、全球化战略。我国是一个中小企业占相当比重的国家,零售商业连锁化使中小企业大量地游离于连锁经营的群体之外,为降低流通成本,谋求物流的高效化,推进综合物流管理,已成为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物流配送业的空间布局,它不但影响到国民经济结构,也影响到商品流通产业结构和业态结构的优化与重组。科学合理的物流业空间布局,必须适应我国中小企业多批次,小批量,缩短供货周期等对物流服务的客观要求。避免一哄而上大办物流配送,切实搞好市场调研、市场预测与决策工作,一切从市场需求出发,首先要做配送中心建设的地理定位,对周围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科学分析,测定商圈范围,以获得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业务的有效辐射能力;其次要整合物流中心市场运作中所具备的仓储、交通运输、信息等方面的基础条件,以及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双方的联盟关系,形成风险共担、规模经济效益共享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体系;最后要协调好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全国性物流配送中心与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与专业性物流配送中心在空间布局上的高效性、合理性,在物流服务上真正实行其优势互补,有利于物流服务营销网络体系的构建,进一步迈入物流社会化、共同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轨道。

3.集约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商品配送中心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零售,将广大中小零售企业组织起来,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进一步深化商业体制改革中,认真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将改组传统批发商业企业和传统储运企业结合起来,重建现代化批发网络体系且与完善商品配送中心的集货、分货、仓储、分割、包装、运输、信息、咨询等综合化服务功能结合起来。加大科技改革的力度,提高物流配送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企业化经营的水平,加快物流的软件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积累经验。在发展定位上,应立足于我国商业深化改革的实际,针对物流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为零售商业领域中的企业群体“量身订做”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一切以市场需求出发,通过集约化经营和规范化经营,吸收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与管理经验,以推动我国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步伐。

4.国外的经验表明,社会化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建设,各国均采用了适合本国发展的配送中心模式,且不断调整与优化物流企业规模结构。由此给我们的启发与借鉴极为关键,即配送中心发展模式及其本土化问题。发展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真正实现物流的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以及信息等功能的一体化,整合成为完整的物流系统。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其观念、原则,更多地立足于本国,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结合我国批发商业企业、仓储企业、运输企业的实际,在融合国外实现物流现代化的经验的同时,又能根据自身的需求,这是实现物流本土化的基本条件,否则盲目地照搬照抄,追求“大而全”的模式,盲目规划建设,物流业态单一化等都不利于社会化配送中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我国配送中心发展必须立足于了解自己,在其规划建设、选址、经营规模、市场定位、组织形态、运作方式等方面,都应按照我国连锁商业发展的水平总体规划与建设。此外对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将是我国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关健因素。

标签:;  ;  

美国、日本、加拿大物流配送中心的特点及启示_物流配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