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中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策略探析论文_周琦

海绵城市中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策略探析论文_周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对低碳的理念也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已经成为如今城市建设的主要项目之一,“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维持原有自然景观的风貌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生态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园发展类型,它的建设与海绵城市营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海绵城市和生态公园的解析,探索海绵城市中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建立支撑城市生长的水系统、公园系统、公共服务空间系统、综合交通系统等公共结构性框架,为人们提供一个宜居、舒适、安全的城市生态环境。而设计是实现规划的手段,也是指导园林局部施工设计和建设的依据。

关键词:生态安全;公园规划;设计方法;基本要素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生态环境、市政工程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也是当下城市建设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贯彻到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为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路径。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组团之间的大型绿化隔离带,承担着重要的生态、防洪功能,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的双重责任,同时又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生态公园建设对保护城市生态资源,组织城市公共生活,优化强化海绵城市理念有着重要意义。在现阶段的生态公园规划设计中,除了遵循传统的规划原则与设计方法外,对生态、安全、管理理念的运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1概述

近年来,受极端气候频发、建设强度增大、排水防涝系统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城市水安全不足、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系统修复是当下城市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1],从而实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五位一体的目标。

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公园中的生态景观建设有机结合,在生态公园建设中构建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城市海绵系统,可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促进绿色城市的建设。

2海绵城市中的生态公园设计原则

生态公园设计需从生态安全及活动体验两方面入手,进行公园生态景观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以设施工程、生态要素为载体,结合生态安全与管理分区划定串联活动路径,强化各体验区的场所特征并落实各项功能内容,在生态敏感的景观绿地环境中创造一个生活、工作与休闲娱乐相融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充分认识到城市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性,建立支撑城市生长的水系统、公园系统、公共服务空间系统、综合交通系统等公共结构性框架,应对不确定的发展需求表现出积极的适应性与动态发展的可能性。在设计中尊重现状,将自然地形与生态要素融入规划设计过程中,强调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通过低干预的设计手法将自然生态要素与人工设施有机融为一体。将分期开发策略与环境体系的长期建设获得良好的协调,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价值最大化。

3生态公园中园林设计的策略

3.1生态先导

开展规划区生态系统调查,结合动物迁徙、植物更替所带来的景观、活动的变化合理进行公园的功能布局及活动策划,根据物种的生活习性与生物特征进行湿地与森林植被及环境设计,将营造生态栖息地作为为生态公园规划的重要前提。

3.2安全先行

划定水安全管理分区,分析公园范围内水体的水位增减规律,打造与季节变化紧密相关的、安全的动态活动场所,通过对规划范围内洪水安全格局、潮水安全格局等的综合模拟,确定水安全区,同时识别重要的植被资源,划定规划区内森林植被的保护线,以水安全及园林安全为依据提出用地建设控制策略,明确公园内道路系统,服务设施等的布局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公共开放

生态公园与周边的城市发展地区有着非常密切的功能、景观联系,其城市功能、空间、交通、景观等方面有着开放性的特征,因此,从城市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规划应注重景观资源的共享、人的需求和活动体验,提供一个开放的生态休闲场所,以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及景观休闲设施成为城市的绿色发展引擎。

4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浅析

海绵城市建设思想指导下的生态公园规划是面对城市和人群的综合发展计划,它的建设综合了水利、城市生活、生态建设、景观等复合内容,将城市水利工程与生态规划理念融入公园造景,活动策划的过程中。从“水、生境、人”三个维度深入发掘,制定一体化的规划策略,通过河道治理、湖泊治理、湿地营造等资源整合与优化、塑造城市结构与文化特色,以充满自然野趣的空间吸引各个方向的体验人群,成为城市的生态公园典范。

规划设计应从资源的复合性与独特性出发,尊重自然生长规律,生态公园将是一个反应季节变化的动态场所,水位增减、潮汐涨落、动物迁徙、植物更替都会带来景观、活动的变化,人的活动与自然演替过程息息相关,顺应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人与自然在此融为一体。

4.1水安全管理与生态游憩空间建设

水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如何在规划阶段妥善解决水系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城水相融,是生态公园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第一,在设计中运用生态治水理念,强调水系与城市功能的结合,进一步加强与景观规划的协调,分析现状堤防建设高度与城市周边场地的衔接关系,增强水体的景观效果。加入生态低碳建设理念,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通过恢复洪泛区和自然生境等手段,为各类动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增加自然生物多样性。

第二,生态公园应利用自身优势,做足雨水的文章,同时形成可渗透性的融合界面,过滤径流,带来强大的自然生态循环再生效益。将公园建设成吸收雨水的海绵体,发挥其“蓄水、滞水、涵养水源”的功能,建设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先行区。

第三,结合水位变化规律,打造季节性的蓝绿水景,根据不同时期水位与水量的不同,进行不同水态的景观调节环节,在满足行洪的要求下,形成反映四季变化的蓝绿水景观,丰水期为“蓝”格局,形成开阔的水面,枯水期为" 绿“格局,以湿地景观和绿色植被为主,在时间轴上保持水的连续性,打造丰富的生态游憩空间。

4.2兼顾生态安全与活动多样性

以生物生境敏感性、植被敏感度、关键生态用地、水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对规划场地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生态安全改善策略。

(1)保护生物栖息地

主要针对生态敏感地区,将侵占自然栖息地的人工设施拆除,恢复原有植被与地貌,划定核心保护区,限制游人容量,并在其周边设置缓冲区,限制建设。

(2)生态修复

针对生态缓冲区,布置低干预的步道等设施,在生态斑块中增植灌木、乔木、草地,改造林相,丰富生物多样性,适量引入活动,保障园林生态安全。

(3)生态改造

主要针对与城市衔接的区域,根据特色将生态公园内自然资源分类,对树林、湖泊、湿地、河流等典型自然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进行活动、项目、产品的策划,从而将完整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相互结合,实现丰富而饱满的游览体验。

(4)水环境保护

采用面源污染控制,构建区域内污、废水系统、设施,同时与生态绿化相结合。区域内污、废水采用传统的污水处理与生态绿化相结合,在每个流域运用低冲击开发技术,污水处理设施安置在人工湿地附近,利用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降解有机物的功能,进行水体的“自净能力”。[2]

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需求,通过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可加强城市水体管理,保护城市生态本底,缓解城市水资源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城市。生态公园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园林生态景观设计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可实现生态环境改善、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社会环境改善等多目标的平衡,创建宜居、舒适、环保的人居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月华.“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道路设计的影响研究[J] 中国住宅设施2018(11)41-43

[2]任梦非;朱祥明.上海滨江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07(2)

论文作者:周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中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策略探析论文_周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