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论文_李永福

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论文_李永福

黑龙江省逊克农场医院 164423

摘要: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CK-MB、cTnI和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磷酸肌酸钠;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of creatine phosphate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acute viral myocarditis.Methods:selectthehospital in 2012January~ 2014Januaryadmittedpatients with viralmyocarditis in 60 case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group was givensodium phosphocreatine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1,6- twophosphate fructose treatment,after 2 courses of treatment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of curative effect.Results: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total efficiency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after treatment CK-MB,cTnIand BNP levels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before treatment(P<0.05);the occurrence of the twogroups were no adversereaction.Conclusion:the 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in treating acute viral myocarditissignificant effect,and high safety,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acuteviral myocarditis;phosphocreatine;curative effect

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在病毒流行感染期较易发病,并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尤以<6岁青少年最为常见。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且无特效疗法,临床一般给予抗病毒、营养心肌和调节免疫等治疗,本院近年来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观察其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0例,均经实验室检查、病毒学检查以及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且诊断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相关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均属于疾病急性期,同时排除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肝炎、先天性心脏病及由其他心脏病引起的继发性心肌损害。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15岁,平均(7.9±2.1)岁,病程2~10 d,平均(4.2±1.7)d;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13岁,平均(7.2±2.2)岁,病程2~8 d,平均(4.1±1.2)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荷、积极抗病毒治疗、营养心肌以及调节免疫等治疗,有心律失常紊乱的患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5399)治疗,1 g/d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1,6-二磷酸果糖(国药准字H10950021)治疗,10 g/d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均2周为1个疗程,观察周期为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肌酸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以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并加强观察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临床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临床各项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临床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或恶化[1]。

2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CK-MB、cTnI和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成为严重危害儿童的常见病。疾病发展过程中广泛的心肌细胞坏死和间质单核细胞浸润可通过白细胞介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等产生抗心肌抗体,致使心肌细胞变性、溶解,甚至坏死,并可累及心脏的传导系统,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影响患者预后[2],因此早期保护心肌,促使损伤心肌的恢复是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关键[3]。

在心肌代谢中,内源性磷酸肌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直接的功能物质,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分,尤以心肌中的含量最高。内源性磷酸肌酸钠的含量有限,因此外源性磷酸肌酸钠的补充尤为重要。磷酸肌酸钠注射液在进入人体后以磷酸肌酸的形式存在,并通过开发合成通路和减少分解的作用,保持肌纤维膜免受缺血损害,从而发挥心肌保护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对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实验组和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的CK-MB、cTnI和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cTnI是一种高灵敏、高特异性反映心肌损害的有效标志物,对其的测定有利于疗效的判定。1,6-二磷酸果糖是临床中传统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随着临床应用发现其仅是作为糖酵解的一个中间产物,并且需要通过无氧代谢间接发挥作用,而磷酸肌酸分子中存在高能量磷酸键,可使ADP直接转化为ATP,直接给予机体能量,并可即刻发生,因此其与1,6-二磷酸果糖比较,具有更加直接、高效的特点,可利于心肌功能的快速恢复,从而起到保护心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综上所述,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肌损害,避免病情迁延,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2):15.

[2]唐静,周红.磷酸肌酸钠在心肌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23-24.

[3]郑百红,许忠,徐晓恒,等.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9):4294-4295.

[4]赵晓辉,赵桂枝.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10):771.

论文作者:李永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论文_李永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