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滩围栏养殖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滩论文,围栏论文,养殖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滩围栏养殖是将集约化养殖技术与长江滩涂特有的水域环境相结合,通过围栏设施限制水产动物的活动范围,在围栏内投放长江适养的优质高效品种,合理混养密养,以投喂饵料为主,辅以天然饵料,运用集约化养殖管理技术,培育供人类食用水产动物的水产养殖生产。
江滩围栏技术要求如下:
一、滩地的选择
1.滩势稳定。以只涨不塌滩为佳,避开长年迎风浪地段。
2.滩地开阔。枯水期,滩地延伸宽度100米以上,主岸线长200米,宽度相对均匀。
3.邻近地段的入江河港无污水排入江中。
二、滩地的改造
在不影响大堤安全和泄洪的前提下,为解决冬春枯水期和小汛低潮位滩上水位不能满足养殖需要的问题,必须在拟围栏区内开挖一定面积和深度的沟、槽。开挖时沟槽至少距大堤堤脚20米,同时要注意遵守水利部门堤防防汛要求。
1.开沟
1.沟宽:8~20米,长宽比5∶3为宜。
2.沟深:1.5~2.0米,由里向外逐步加深。沟坡坡比1∶3。
3.走向:东西向或东南、西北走向,具体视滩位、滩向而定。
4.沟形:纵横相连串通,形状可以是“口”字型,也可以是“田”、“井”字型等。
2.围堤
结合挖沟筑堤,提高0.6~1.5米,顶宽2米,坡比1∶3。具体视养殖对象而定,可以考虑多种形式围栏。
3.排水口
位于围堤下缘,管排闸排均可,均必须安装防逃网栅,网目大小与围栏网目相同。
4.去杂清野
对滩面大、杂草多的围栏内的芦苇应适当清除,但围栏外应留出20米左右宽的芦苇带。枯水期用生石灰等药物杀灭有害生物。
三、围栏的设置
1.形式
双层围栏,两道网间距1~2米,选用耐腐蚀不易老化的化纤网或涂塑钢网,内层必须用柔软网片。外层起减浪、拦污兼防逃作用,网目可比内层稍大,内层主要是防逃。
2.高度
以历史最高水位为基数,再加高50厘米以上,一般要求高6.0米以上。
3.网片
以聚乙烯网片为佳,以投放品种最小规格为变量计算并确定网片的网目尺寸,但不宜过小,否则将影响水流,易造成网眼堵塞而阻碍饵料生物进入,对水流阻力增大,易引起倒网。一般采用8~12号网,网绳用聚乙烯绳,直径6~10毫米,主纲径10毫米,子细径6毫米钢绳缚于支柱以固定网片,网片下缘做成“石笼”,即下缘卷成直径10~15厘米的圆筒状,内装水石子晃实,架设时埋入滩地下30厘米并夯实,架设时,网片不宜绷得太紧。
4.支柱
材料可选用钢筋混凝土方柱或圆柱,亦可用毛竹内加直径20毫米罗纹钢构成立柱,立柱下栽滩面向下1~1.5米,立柱净高6.0米以上,柱间距5~8米,架设时,立柱内外侧加拉线网纹线固定,有条件的可将支柱用混凝土浇注于堤基内。
以上工作必须于春节前完成。
四、苗种的投放
1.品种
以特种水产品为主,配以普通鱼类是高效养殖结构,特种水产选用名优品种有:河豚、鳜鱼、 鱼、河蟹等,普通鱼类有:草鱼、鲫鱼、鳊鱼及少量鲢鳙鱼。为便于管理,河豚、河蟹等应考虑用网箱养殖。
2.规格
所放养的鱼种,要求以大规格鱼种为主,体重至少为100~250克,力求当年见效,蟹规格5~10克,河豚鱼100克以上,最小投鱼种规格在15厘米以上。
3.数量
每亩水面放种量100~125公斤,尾数控制在1000尾以内,以特种水产品为主其放养量占总放种量的50%以上。在普通鱼类中,草鱼占25%~30%,团头鲂占30%,银鲫15%,鲢鳙鱼不得超过5%。
4.时间
普通鱼类不迟于2月份,河豚、鳜鱼、河蟹于5月前放养结束。
5.注意事项
必须选择天气晴好气温适宜时投放,认真做好放养记录,包括品种、来源、规格、数量、金额等,以利分析总结、科学养殖。
五、饲养管理
1.科学投喂
选用优质适口饲料,提倡采用配合颗粒饲料,驯化投喂,适时调整用量,“四看、四定”用料,确保匀、足、好。
2.防治病害
系统防病,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杀虫或投喂药饵防治病害,每10~15天一次,多种药物轮换使用。
3.加强巡查
尤其是低潮位时要观察鱼类等的吃食活动及水位的变化,及时堵塞漏洞,巡检堤坝、网栏,及时发现,及时修补,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台、防汛和应急准备工作,严防倒栏,破堤逃鱼。
4.及时清除污杂物,保证水流通畅。
六、捕捞
普通鱼类视市场适时上市,河蟹等及时上市。凡不能自然越冬的品种,如河豚在水温低于16℃时,应及时转入温室养殖。
进行江滩开发,必须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专人承包,建好台帐,搞好核算,科学养殖,争取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