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论文_赵亚茹

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论文_赵亚茹

摘要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这一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性,每个班级都无法避免后进生的存在。他们大多成绩不理想、不遵守纪律,阻碍着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也影响着整体教育事业的质量。因此,如何转化他们,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围绕后进生的问题,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

关键字 小学 后进生 转化

一、引言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成就卓著,党和国家始终把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作为发展教育的“优先选项”和“重中之重”。而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石,为确保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社会和学校应该将目光聚焦到小学后进生的问题上。现阶段,小学后进生是所有班级、所有学校都存在的群体。教师往往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却没有显著效果。因此,了解后进生,找到他们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转化策略,可以给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小学后进生的概述

教育大词典中,对于“后进生”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的缺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1。后进生不存在遗传等生理因素造成的智力缺陷,而是由于后天因素的影响,在学习和品行上表现得相对滞后,如果老师能够及时关注,采取科学的方法,完全可以帮助他们转化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三、小学后进生成因

对于后进生的成因,有大量研究可供参考,比如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同心圆理论、日本学者北尾彦伦的“三层次说”,都是综合后进生个人的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来研究。本文主要从学生个人、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来分析原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首先,很多后进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不预习,上课时难以集中注意力,课后不能及时解决疑难,最后问题积累的越来越多,最后难以解决。其次,他们缺乏坚实的学习基础,即使想取得好成绩也难以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无比吃力的事,不得不放弃。再次,学习内驱动力不足。由于升学压力,小学生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很容易使小学生感到厌倦甚至厌烦,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最后,很多小学后进生也存在心理问题。由于学业长期受挫,很多后进生都存在自卑心理。由于自卑,会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猜疑同学和老师看不起自己,封闭自我。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家庭环境因素

一个人成功与否与他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联系,但很多家长不知道怎样科学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是“放任型”,对孩子不学习、不写作业、打游戏等行为视若无睹,放任自流;有些家长是“严厉型”,对孩子予以高期望,动辄打骂,最后巨大的压力使孩子难以承受,失去自信,成绩下滑。而且近年来离异家庭、留守家庭数量逐年攀升,父母的关系不佳、家庭氛围不温暖,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

(三)学校教育因素

应试教育对我国的教育观念有着重大影响,学校依靠学生成绩评价老师,老师也根据分数区别对待学生。犯同样的错,对分数高的学生,老师通常会更加宽容,对“后进生”则是漠视或歧视,甚至侮辱、打骂,这严重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老师的“偏心”也表现在班级座位的安排上,后进生往往坐在班级后面或两侧的角落,被老师“边缘化”。这样的学校环境和差别对待,会让后进生产生逆反心理,更加厌恶学校、厌恶老师、厌恶学习,最后彻底放弃自己。

四、小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一)承认个体独特性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是存在差异的,这是客观的事实,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无法改变。每个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等发展各不相同,存在差异是理所当然的。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可见自古至今学生差异性是一直存在的。有些学生接受知识比较慢,但是暂时的落后并不影响他以后在这方面的学习,有很多后进生到了高年级反而成绩突飞猛进。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承认个体独特性,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二)尊重后进生人格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总是更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漠视甚至歧视后进生。这不仅是对后进生的不尊重,也是不符合一个老师“立德树人”的要求。叶圣陶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老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所有学生。在后进生询问简单问题时,应该有耐心,不要不耐烦甚至漠视他们;课堂回答不上问题时,不应该挖苦讽刺,可以引导他说出答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要忽视这些后进生,要让他们参与进来。教师应该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尊重。

(三)发现后进生闪光点

后进生长期的自卑心理,严重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认知,阻碍着学习的进步和其他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首先就要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比如认真完成作业、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字迹非常端正等等,都要及时的赞扬。教师要一点点让后进生获得自信,进而帮助他们在学习上有更大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的循环。

(四)及时采取奖惩措施

想要改变后进生的以往的行为,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及时采取奖励或惩罚措施进行强化。小学阶段主要应该以奖励为主,赏识教育对于小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特别是来自老师的赞赏,是对小学生的极大肯定。当后进生有了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的表扬,“你真棒”“回答的真好”这些简单的话将起着巨大的作用。当有些后进生违纪现象很严重时,必要的惩罚也是需要的,这时应该联系父母、上报学校,采取一些的惩戒措施,帮助他们改掉坏习惯。

(五)重视心理辅导

很多小学后进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逆反心理、自责倾向等等,如果不及时开导教育,严重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成绩。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密切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近况,共同帮助后进生解决心理问题,引导他们放松心情、增强自信、愉快学习。

总之,想要提高我国教育质量,转化后进生是必然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要多一些耐心和爱心,从学生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入手,分析产生的原因,给后进生充足的尊重和鼓励。在引导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也不要后进生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转化后进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为之努力,不放弃后进生,真正做到“四有”教师的要求。

[1] 教育大词典编幕委员会.教育大词典(1)[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98.

论文作者:赵亚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论文_赵亚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