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论文_李露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论文_李露

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田庄煤矿 山东济宁 272100

摘要:现今,互联网技术以高速发展的态势经历着迭代与变革,通过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力,这些新媒体平台整合多种传播形态的信息产品,以文字、图像、视频、超链接等多媒体方式进行传播,实现信息的互动、共通、共享。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思政工作方式已无法适应受众接受信息的特性以及信息传播方式,因此需要运用好互联网这一技术工具,为企业思政工作开辟新出口,实现“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互联网;

1“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要性与意义

互联网技术作为社会的最大变量之一,正以难以估量的态势对各领域施加其影响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创新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是守护好网络新阵地的必然要求;互联网自身的技术优势也将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间的互动沟通,为传播工作内容形式创新提供契机。因此,企业思政工作应做好工作内容与方式的创新;话语方式的创新和思维方式的创新。

1.1 互联网自身的技术优势助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互联网凭借自身技术特性,在信息传播与沟通互动方面彰显出有别于传统方式的特点。在传播主体方面,互联网低门槛的可接近性,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到来;任何人通过互联网平台、新媒体平台都有了发声的机会[1]。具体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这样一种转变有利于多方主体共同发声,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言献策,使得工作不断完善;并且互联网传播技术的即时性、交互性,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员工群体之间建构起沟通的桥梁。一方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方便传达思政工作学习内容与精神指导,增强工作的效率与成效;另一方面,思政工作者随时随地了解企业员工群体的呼声,员工群体有了发声的渠道,增加双方的互动、沟通、理解;微博上的每一次有感而发、微信朋友圈的每一次转发,都可以是价值观的引领、正能量的传递和良好舆论环境的塑造。

例如,运用“微信”这一社交网络媒体建立企业思想政治学习社群,可开创“微思政”模式。此模式适应了受众碎片化阅读的习惯、突破了时间与场景的限制,在增强思政教育的时度效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

1.2 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守住企业思政工作新阵地

企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结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指导员工在企业文化、政治思想观念、政治立场、职业道德等方面树立正确、积极正面的认知,并形成高度认同感。一方面,互联网拓宽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固有空间,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工作形式。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带来创新与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其面临新的冲击与挑战。由于目前网络空间治理有待完善,其中诸如众声喧哗、肆意表达、信息泛滥、谣言众多等问题存在;大量网络信息充斥网络信息平台,信息爆炸带来了信息泡沫化,真假信息鱼龙混杂,网络舆情波诡云谲,舆论风暴波涛汹涌,大大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一些事情经过网络发酵,大量网民围观转发之后,经过网络平台裂变式的传播,形成再次传播,很有可能改变原有的舆论导向,形成新的舆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和势力通过操作舆论,编制谣言,极易引发不良舆论,甚至导致恐慌和恶性事件,这些都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当我们将范围聚焦于一个企业时,能否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事关企业的发展道路,事关企业人才素质,事关企业的凝神聚力。因此,思政工作者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网络素养,熟悉与互联网有关的媒介技术与运作形式,把握主动权、先声夺人,在网络阵地上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自信,感染受众[3]。

2“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具体方法

2.1 整合资源优势,注重工作内容与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各类社交平台与媒体平台所具有的特性———沟通及时性、遍在性、信息资源丰富性、交互性、多媒体性———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方式的创新提供机遇。在宣传工作内容的方面,可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进行政治思想、企业文化宣讲与传达。比如,建立企业自身的门户网站,积极展示企业文化魅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宣传员工风采等;同时运行好、维护好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微信公众号,在形式上以文字、视频、图片、漫画、H5界面等可视化、交互性强的多媒体方式,生动形象传达学习信息与资料,做好宣传工作。有选择地利用好网络平台上优质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结合自身工作特色,为我所用。在管理、沟通工作方面,应利用好社交媒体平台,搭建思政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形成员工思政工作关系网,增强与员工的交流互动,尤其是与基层员工的互动,积极了解他们的想法、建议,对于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跟进。

2.2 在“求同”中建构认同,注重话语方式的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常常忽略工作客体的话语表达方式,直接将大段生硬的理论论证抛给思政工作客体,进行强行灌输与硬性说教,导致思政教育与客体的疏离,客体无法正确理解与认同所传达的精神内核和学习内容,思想政治工作变成了“自说自话”“你说我听”单向传输,存在“刻板”“枯燥”“照本宣科”等问题,难以取得实际成效。因此,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借助工作客体熟悉的、可接受的话语方式,促进其对于价值观、精神内核、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所面向的客体大多数是年轻群体,他们成长在全球化的网络时代,网络成了他们现实生活中的理想国,他们也更倾向从熟悉的互联网平台、互联网语境中吸取各种观点[2]。所以在针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网络话语,比如网络流行语与表情包,用他们熟悉的话语方式做好思政工作。另一方面,思政工作要倾听客体对象对于相关学习、教育内容的阐释,尊重他们的话语权,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双向的、良性互动的、凝心聚力的有力武器。

3 结语

由上可知,“互联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最大优势在于工作主体与工作客体的互动交流形式与内容两方面的提升。当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无法适应当前新形势,企业就应用好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实现工作内容方式的创新、话语的创新、思维理念的创新。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转化为企业增长、发展的动力,高举“互联网+”时代思政工作的创新旗帜,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青年时代,2017(12):31-32.

[2]马福运.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与发展趋势[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0(5):42-43.

[3]毕红梅,李婉玉.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特征及引领路径——基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6(5):47-51.

论文作者:李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时代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论文_李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