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转变及审计对策_bim论文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转变及审计对策_bim论文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转变与审计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模式论文,工程造价管理论文,BIM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BIM及其应用现状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建筑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BIM可应用于工程项目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为产业链贯通、工业化建造和繁荣建筑创作提供技术保障;BIM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BIM支持各专业协同工作、项目的虚拟建造和精细化管理,为建筑业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近年来,BIM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逐步兴起,且主要集中在重点项目的设计建模和施工碰撞方面,而在项目造价管理方面应用较少。目前,只有少数专业人员就BIM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了一些理论分析,但未涉及具体操作。总体说来,BIM在我国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还存在着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本土应用软件不成熟、技术人才不足等问题。随着2015年7月1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建质函[2015]159号)的贯彻落实,我国建筑领域将进一步掀起BIM应用热潮。BIM应用作为现阶段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建筑业技术升级和生产方式变革的同时,必将为建筑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二、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信息表达直观高效

      BIM技术可实现工程项目空间设计的高度精准化与可视化,以及全过程的虚拟施工,具有可视性和参数化的特点。根据BIM的直观表达,建设单位在项目决策阶段就可掌握建筑的虚拟形态,大大降低了施工阶段设计变更的情况,节省了变更成本,并可为项目各阶段造价文件的编制提供详细、精确的计算参数。

      2.信息处理快速精确

      BIM具有信息收存与计算功能,可存储建筑所有的构件信息、项目的成本计划和相关市场价格等信息,模型中的构件信息包含了构件的构成、尺寸、材料、性能、价格等,最终计价结果也存储在模型中,并可实现信息的动态更新,从而使项目各阶段造价文件的形成高效、精确,使项目“三算”变得简单准确。

      3.信息共享沟通及时

      BIM构建了项目各参与方共同使用的项目信息体系,使项目各参与方能够在同一集成平台上协调作业,避免了横向信息缺失和交流障碍,克服了传统的项目各参与方因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及时而造成的冲突。通过信息共享和及时沟通,能有效降低项目的实施风险,实现造价全过程各阶段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

      4.信息传递真实完整

      BIM技术把项目实施各阶段的信息不断地整合到一个建筑数据模型中,极大地减少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纵向交流障碍,以及项目各阶段之间信息传递脱节甚至信息流失、信息失真等问题。BIM实时记录施工现场情况,动态更新项目实施情况,便于建设单位对项目进行动态跟踪管理,降低因变更而导致的损失。

      三、BIM带给造价管理行业的两大转变

      1.思维模式的转变——从数字造价到模型造价

      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会历经如下流程: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从历史积累的指标库中筛选出与拟建项目相似的指标数据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做项目估算;在设计阶段,利用初步设计得到项目概算;到招投标阶段,将施工CAD图导入算量软件进行算量和计价,得到施工图预算;到施工阶段,通过记录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更、价差与索赔等,对预算造价进行调整,得到结算与决算造价。

      而在BIM背景下,模型造价的思维模式已不再是各个零散数据的计算或调用,而是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建立项目的建筑模型,形成项目的基本工程量信息和估算、概算造价。到招投标阶段,模型既能为项目的招标发包提供准确统一的工程量清单,也可根据需要生成施工图预算;到施工阶段,通过对模型数据和信息的维护,可得到结算、决算造价与真实的指标信息;工程完工后,模型中的标准部分可分别保存到指标模型库中,作为以后类似项目的造价复用与参考。

      2.工作方式的转变——从基于单机的软件作业到基于平台的多人协作

      就目前而言,从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角度看,用到造价软件的时候并不多。因为在项目估算与概算时期,大多是以Excel作为工具。只是到了招投标阶段,做施工图预算时才使用算量、造价软件,且使用流程也极为不便。各个专业的造价工程师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工作平台,相互之间沟通、协作都极为不便,如有问题往往需要记录在文档中或用其他方式进行确认,有的甚至各自建模,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而在BIM背景下,造价管理的工作方式已不再是基于单机的软件作业,而是基于平台的多人协作。BIM作为建筑项目模型化和参数化的工具,以平台的形式出现,可集成项目各专业、各方面、各阶段、各时点的造价信息并加以整合。造价工程师们在这个平台中,录入各自的造价信息,问题及变更、价差、索赔等记录,并以模型为基础在平台上进行沟通和确认,从而减少了重复建模以及沟通和确认问题所耗费的大量时间,极大地提高了项目造价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基于BIM的工程造价审计对策

      1.树立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审计理念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中国审计的出路关键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存储经济信息的手段和介质发生了变化,也使审计组织、审计手段和审计管理等发生了重大变革。为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审计方式的革新和审计效率的提升,审计人员应及时摒弃旧有审计观念,积极树立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审计理念,坚持把技术手段创新作为推进审计建设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源动力,积极探索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海量工程造价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利用,不断提高数字化审计水平。

      2.研究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在我国建设领域,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目前仍然是按照传统思维将其割裂为规划、设计、施工等不同阶段独立进行,且各阶段造价管理脱节、效率低下,以致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问题严重,有的甚至出现成本失控的现象。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是以“精、准、细、严”为原则,将造价管理细化至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各阶段,强化项目的阶段性成本控制,最终实现项目全寿命周期投资效益最佳。而BIM能把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所有信息都集合到一个建筑模型中,为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工作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和技术支撑,从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两个方面保证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3.开发基于BIM的造价审计信息系统

      为了提高造价审计的时效性和主动性,力争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开发基于BIM的造价审计信息系统势在必行。该系统可借助网络平台和技术,实现审计手段电子化、审计方式远程化、审计预警即时化。为此,一方面搭建高效、完整的审计网络,打通系统与相关业务部门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建立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审计部门与审计现场之间的广域连接,并建立与银行及政府造价管理和信息部门的数据链接,以实现信息互联与数据共享。另一方面,不断革新信息化审计方式,探索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联网审计方法,以审计任务为牵引,构建平台、开发软件,不断推进传统手工审计向信息化审计拓展,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4.大力加强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审计信息化建设绝不仅仅只是技术方法的问题,它对更新人的观念、改变审计工作和思维方式、提高审计效率,都有巨大作用。在硬件装备、网络建设和软件开发与应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打造一支具有实战技能的高素质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完善现有审计人员培训制度,用计算机知识和信息技术武装审计人员的头脑。特别是在审计业务培训时,重点加强与审计业务相关的专业软件应用学习。另一方面要拓宽育人、用人视野,通过充实专业技术力量,不断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

标签:;  ;  ;  ;  ;  ;  ;  ;  ;  ;  ;  ;  ;  ;  ;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转变及审计对策_bim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