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选题结果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_聚类论文

大学新生学科选择结果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格论文,学科论文,新生论文,特征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引言

人格对人的行为效率和社会适应效果有着深刻而广泛的重要影响,这是已为心理学研究所证明并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观点。当今“情绪智力理论”的出现和“素质教育”的提倡,更为人格的重要性和人格研究的重要意义提供了直接而现实的说明。高考学生对专业学科志愿的选择结果,不仅关乎其职业和生活道路的选择,对其具有重大的人生意义,而且与以后的高等专业教育在其身上所可能取得的成效也不无关系。在这一有着诸多影响因素的选择结果中,人格因素与它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这是令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本研究拟对已录取入校的大学新生专业学科与其人格特点的关系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索研究,以期能为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2.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山东大学92级17个系(中文、历史、哲学、外文、法律、经济、经管、贸易、科社、社会、数学、物理、电子、光学、化学、生物、管理)的1532名新生(男生1070人,女生462人)为被试,在其入校后1个月左右(其间进行了入学教育和军训)使用1981年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修订的由美国心理学家R.B.Cattell编制的16种人格因素问卷(简称16PF)对其人格特征进行测查。将每个被试的原始分根据16PF辽宁省大学生常模换为标准分,并以系为单位分性别计算出各系男生(17系)和女生(12系)在各人格因素(16种)上所得的标准分的全系均值为聚类分析数据,即男生有17系×16种人格因素的全系均值=272个数据,女生有12个系×16种人格因素的全系均值=192个数据。为防止因人数太少而导致分数分布和代表性的偏差,将女生人数少于20人的系(历史、经管、物理、光学等五系)剔除,故女生只有12个系的数据(404人)。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了卡特尔16PF量表和常模[1]以及SPSS软件包[2]为研究工具。国内外普遍认为,卡氏16PE重测信度和内部效度较高,各分量表间相关不大,16种因素相对独立,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征。这一切,完全符合聚类分析变量选择的条件[3]。

2.3 分析方法

2.3.1 使用SPSS对17个系的男、女生在各因素上的得分均值与辽宁男、女大学生常模中的各因素均数的差异进行多元方差分析(Multivariate-Analysis),以检验17个系的男女生数据是否是来自辽宁男女大学生常模所代表的总体。

2.3.2 使用SPSS软件包对17个系男生的16PF测查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16种人格因素为16变量,17个系为观测量,对观测量(17个系)聚类)。同样,对12个系的女生数据进行聚类(以16个人格因素为变量,以12个系为观测量,对12个系进行聚类)。聚类方式均采用系统聚类(分层聚类),选择block距离和最小距离法进行聚类。

2.3.3 使用SPSS分别对男女生数据的聚类结果进行类间差异多元方差分析,以检验聚类结果的合理性。

3 结果分析

3.1 因素得分均数与常模均数差异的多元方差分析

3.1.1 男生17个系的16个人格因素均值与常模均值差异的MANOVA检验结果:Wilks值为0.00108;F值为57.62948;DF为16,1;p=0.103(p>0.05)。据此可以认为本研究的男大学生样本是来自辽宁男大学生常模所代表的总体。

3.1.2 女生12个系的16个人格因素均值与常模均值差异的MANOVA检验结果,Wilks值为0.00045;F值为139;DF为16.1;p=0.066(p>0.05)。据此可以认为本研究的女大学生样本是来自辽宁女大学生常模代表的总体。

3.2 系统聚类分析

3.2.1 根据17个系男生的数据聚类的结果见图1(树形图)。由对合理的聚类个数的一般要求(3~4类)和经验知识,根据聚类树形图和由距离测度值(coefficient)计算得出的类间相对距离,我们认为可以将男生的17个系根据人格特征分为三大类,即电子系、化学类、数学系、光学系、经济系、物理系、生物系为Ⅰ类,中文系、历史系、科社系、贸易系、社会学系和外文系为Ⅱ类,管理系、经管系、法律系为Ⅲ类。需要说明的是,第Ⅲ类中的管理、经管和法律系,不论根据树形图(图1)还是根据不相似系数,显然应当各成一类,但是这又不符合一个成员不应自成一类的聚类规则,因此我们勉强将它们都归到了第Ⅲ类中,而实际上这是一个由三个不是一类的系组成的一个特殊类。

3.2.2 对12个系的女生的数据聚类的结果见图2。根据与上述同样的理由,我们以为可将女生的12个系根据人格特征分为三大类,即社科系、外文系、中文系和哲学为Ⅰ类,管理系、贸易系、化学系、生物系为Ⅱ类,电子系、经济系、数学系和法律系为Ⅲ类。

3.3 类间MANOVA检验结果

3.3.1 对男生聚类结果所作的类间差异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第Ⅰ和第Ⅱ类间的方差是齐性的。根据已有理论,一般人群总体的人格呈正态分布。又根据结果3.1.1,本研究的男生样本来自于辽宁大学生常模所代表的总体。由此可以认为本研究中男生的数据呈正态分布。因此可对此数据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由方差分析结果可知第Ⅰ与第Ⅱ类之间的均值向量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第Ⅰ与第Ⅱ类的聚类结果是合理的。从表1还可看出,其它类间关系的方差均不齐性,这使得进一步的方差分析不能进行。但另一方面也表明第Ⅰ类与第Ⅱ类,第Ⅱ类与第Ⅲ类都不是来自分布相同的总体。第Ⅲ类既不能归入第Ⅰ类,也不能归入第Ⅱ类。当然,由于第Ⅲ类的特殊性(见3.2.1所述),对于第Ⅲ类的性质应给予特殊的理解。

表1 男生数据聚类结果的类间差异多元方差分析

各类中的

各类中的

类间 科系数被试人数齐性分析方差分析

关系 (括号中)

(括号中) BOXSM F DF P Wilks

FDF P

Ⅰ×Ⅱ (7),Ⅱ(7),Ⅰ(550),Ⅱ(361), 223.286 1.577

272, 0.000[* * *]

×Ⅲ Ⅲ(3) Ⅲ(159)729579

Ⅰ×Ⅱ Ⅰ(7),Ⅱ(7) Ⅰ(550),Ⅱ(361)

160.035 1.154

136, 0.1060.866 8.651 16,894 0.000[* * *]

1856952

Ⅰ×Ⅲ Ⅰ(7),Ⅲ(3) Ⅰ(550), 221.742 1.569

136, 0.000[* * *]

Ⅲ(159) 276545

Ⅱ(361), 223.286 1.577

136, 0.000[* * *]

Ⅱ×Ⅲ Ⅱ(7),Ⅲ(3) Ⅲ(159) 347018

注:[*]p<0.05,[* *]p<0.01,[* * *]p<0.001,以下同。

3.3.2 对女生聚类结果进行的类间差异多元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女生数据聚类结果的类间差异多元方差分析

各类中的各类中的

类间 科系数 被试人数方差齐性分析 方差分析

关系(括号中)(括号中) BOXSM FDFP Wilks F

DFP

Ⅰ×Ⅱ Ⅰ(4),Ⅱ(4),Ⅰ(172),Ⅱ(13),324.223 1.123 272,0.079

0.798

2.874 32,772 0.000[* * *]

×Ⅲ Ⅲ(4) Ⅲ(1190

340836

Ⅰ×Ⅱ Ⅰ(4),Ⅱ(4) (172),Ⅱ(113)

139.355 0.961 136,0.623

0.863

2.572 16,268 0.001[* * *]

179705

Ⅰ×Ⅲ Ⅰ(4),Ⅲ(4) Ⅰ(172),

160.014 1.106 136,0.189

0.787

4.648 16,274 0.000[* * *]

Ⅲ(119)

200527

Ⅱ(113),

179.823 1.227 136,0.037[*]

Ⅱ×Ⅲ Ⅱ(4),Ⅲ(4) Ⅲ(119)

1642470

根据与3.3.1同样的理由,由表2可知,第Ⅰ类与第Ⅱ类之间、第Ⅰ类与第Ⅱ类之间的均值向量有非常显著(p<0.01)和极其显著(p<0.001)的差异。从而证明了第Ⅰ类与后两类不属于同一类。虽然由于后两类之间(Ⅰ与Ⅱ类)的方差不齐性,无法证明后两类之间的均值向量有差异,但却可表明第Ⅱ类和第Ⅲ类在分布上不属于同类。再根据3.2.2中的分类根据,我们认为在第Ⅰ类之外,将其余系科分为第Ⅱ和第Ⅲ类是合理的。

4.讨论

4.1 由结果3.2.1和3.3.1可以看出男生的人格特征在理工科系中(第Ⅰ类)显示出较大的一致性或相似性。或者换句话说,男生对理工科专业科系的选择结果与其人格特点有较明显的一致性关系(经济系属文理兼收)。在诸多影响因素的复杂作用下,在专业科系的选择结果中仍能显示出人格的某种一致性,这一关系暗示出在理工科男生的专业选择结果中,人格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意味着在今后对理工科男生的专业培养中应关注人格因素与专业培养的相互作用关系,使专业培养与人格塑造都能取得更为理想的结果。这一关系也为进一步研究从而理清人格因素与专业培养之间的关系的必要性提供了支持。

由结果3.2.1中也可以看出,男生的人格特征在社会科学系中(第Ⅱ类)的一致性或相似性不如在理工科系中明显,似乎存在几个有差异的亚类。也就是说,男生对社会科学科系的选择结果与其人格特点的关系不如在理工科系中那样简单和明显。如果说男生的人格特点与社会科学系科的选择结果有关系的话,这种关系似乎更加多样和复杂。比如,外文系在系科性质上属于社会科学,但在人格特点上却与其它社会科学系有差别。

男生的人格因素在第Ⅲ类科系(管理、经管和法律)中的一致性更为不明显,或者说,这三个系,特别是法律系的男生在人格特点上各自有着更为独特的特点。从学科性质上看,法律系属于社会科学,但其男生的人格特点却明显地既不属于社会科学,也不属于理工科。管理系从学科性质上看本应属于理工科(只收理工科考生),但在人格特点上却与理工科男生有差异而未能归入理工科。这两个系男生的人格特点与其学科性质的关系的特殊性的原因值得探讨。经管系由于是文理考生兼收,因而具有“中间学科”的性质,但它却未人格特点上与其它两个学科性质相同的系能在济系(Ⅰ类)和贸易系(Ⅱ系)归为一类。所以,可以认为男生的人格特点在“中间学科”科系中没有一致性。或者说,男生的人格特点在“中间学科”科系的专业选择结果中作用十分复杂,不存在相对一致的“中间学科”人格类型。

4.2 由结果3.2.2和3.3.2中可以看出女生的人格特征在社会科学(第Ⅰ类)中有较明显的一致性。反映出女生对社会科学专业系科的选择结果与其人格特点有较明显的一致性关系。这一关系也暗示着女生在社会科学的专业选择结果中,人格因素是一个不应忽视的重要因素。而在理工科科系中女生的人格特征则没有一致性,化学系和生物系被分在了第Ⅱ类,电子系和数学系则被分在了第Ⅲ类。在“中间科系”中人格特点与专业选择也没有一致性,贸易系被分到了第Ⅱ类,而经济系被分到了第Ⅲ类。由此看来在第Ⅱ类和第Ⅲ类中的科系性质不象第Ⅰ类中的那样“纯”(全都是社会科学)。因此可以认为除社会科学外,女生的人格特点与其科系选择结果的关系十分复杂。不同性质的科系之间可能有相似的人格特征,如第Ⅱ类中的贸易系和化学系、第Ⅲ类中的数学系和法律系,而性质相同的科系之间却在人格特点上不相似(被分在了不同的类中),如第Ⅱ类的化学系和第Ⅲ类的数学系。

4.3 本研究从一个高校17个系中全员取得1070个男生的样本和462个女生的样本,样本的男女比率基本符合当时(1992年)全国高校在校学生男女生2:1的比率[4]。经MANOVA检验,确认本研究中的男女样本属于辽宁男、女大学生常模所代表的总体。因而本研究结果有较大范围的代表性。

5.结论

5.1 男生对理工科专业和社会科学专业的选择结果与其人格特点有较明显的一致关系,而女生对社会科学专业的选择结果与其人格特点有较明显的一致关系。反映出男生对文、理工科的专业选择结果和女生对社会科学的专业选择结果中,人格因素是一个不应忽视的重要因素。

5.2 聚类分析与多元方差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在人格特点和专业选择结果的关系探索中发挥可以信赖的作用。

标签:;  ;  ;  ;  ;  ;  ;  

大学新生选题结果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_聚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