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大力支持民族文化发展论文

印象丽江

财政大力支持民族文化发展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有8 个民族自治州、29 个民族自治县,其中有25 个世居少数民族、16 个跨境民族、15 个特有民族、8 个人口较少民族,是一个民族种类众多、民族文化丰富的省份。漫长历史进程中,云南形成了绚丽多彩、特色鲜明、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精神家园。文化改革发展,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文化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及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努力筹措资金,不断拓宽资金投入渠道,为云南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不断加大财政支持民族文化发展的力度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云南民族文化繁荣与发展,特别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作出重要指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云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文化的投入和资金保障力度,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创造了新一轮“云南文化现象”。全省财政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据统计,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约69.4 亿元,比1978年全省文化事业支出0.3 亿元增加231 倍,年均增速14.58% 。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也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逐渐走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欢乐泼水节 摄影:吴国华

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少数民族文化宣传的保护、传承、弘扬、创造、开发等各个层面。建立文化宣传发展专项资金,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对文化事业单位给予扶持。设立省级民族机动金文化教育项目经费,以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保障民族频率开播运转,促进宣传文化单位和艺术表演团体改组改制,完善民族文化宣传阵地建设。

二是以文化自信为目标,在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上加大支持力度。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逐步调整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文化资金的统筹力度,资金重点向基层、民族、边疆、贫困地区倾斜,加强对重点民族文化领域的经费保障。重点支持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工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少数民族文物古籍抢救征集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图书馆文化站建设、世居民族博物馆建设等工程;建立县、乡两级文化网络;兴建云南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中心等基础设施,搭建民族文化宣传平台;通过民族语影视作品的放映,举办民族艺术节、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群众性民族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三是以实施民族文化繁荣示范为内容,全力保障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将民族文化列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重要内容,实施以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土风计划”“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工程”等,加快推进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设立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濒危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

产业融合机制是指产业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逐步演变为新产业过程的相互作用与反馈的运行规则。旅游活动内容除一般的“六大要素”外,还拓展出了商务、休闲、养生、游学、情感和探奇新的“六大要素”,使得旅游产业具有高度关联性和带动性,与其相关联和融合共生的产业超过110个。体育产业包含的领域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体育赛事、体育健身娱乐、体育表演、体育疗养和体育博览会等,还包括为社会提供体育文化产品与服务及这些活动的集合等。这使得体育产业融合性与关联性较高,能与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众多产业相互关联。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因其产业自身需要、特性和必然性而形成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态势(图1)。

二是民族文化精品硕果累累。实施民族文化“百项精品”工程,推出一批具有云南特色、时代特征的精品力作。打造少数民族精品剧目,覆盖了彝族、傣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等,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等全国重要文艺赛事以及国际性重大赛事中获得重要奖项。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98.97 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12亿元,占GDP 的比重从2012年的2.9%增长到2017年的3.16%,推出了《云南映象》 《丽水金沙》等一批文艺精品,探索建立了一个由政府主导、民族文化主打、旅游助推、龙头带动、文化事业产业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平均每年译制生产少数民族语电影314 部。出版发行有14 个民族18 个文种的各类图书,6 种文字报纸和3 种文字期刊,民族文字出版发行总类位居全国之首。有12 种民文出版音像制品。本土制作的影视剧中,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近二分之一。其中,《婼玛的十七岁》 《花腰新娘》 《怒江魂》等一大批民族电影在全国热播,先后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万象国际电影节、世界民族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等相关奖项,引起了强烈反响。

民族文化发展成果显著

(5)敏感性分析,在药物经济学分析中,样本数、收集数据的时间及区域等多种因素均会对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有必要进行敏感性分析。

一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云南文化遗产保护迈入世界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大省行列。拥有中国传统村落709 个;不可移动文物点14704 处,可移动文物784196 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25 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631 项,“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认定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1055人,有85 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列为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了阿诗玛创世史诗、彝族海菜腔、傣族制陶、藏族锅庄、彝族刺绣、白族扎染、傈僳族民歌等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传承基地,整体开展保护传承工作。

四是以精品创作为诉求,持续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创作意识,通过设立省级文艺精品创作专项资金和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专项经费,支持民族文化精品创作,着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大理沙溪古镇

三是民族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云南绚丽民族文化特色优势,重点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园区、世界遗产旅游区、民族文化节庆精品、民族民间工艺品加工区、民族餐饮文化品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进一步增强了云南旅游文化吸引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体系,增加值超过110 亿元。2018年,云南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总人数6.88 亿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8991.44 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民族文化旅游、风情旅游和体验旅游成为云南旅游的焦点。

四是对外传播与交流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先后在泰国、老挝、柬埔寨、尼泊尔四国成功举办“跨国春晚”文艺晚会,成为国家级对外宣传品牌。通过举办“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媒体交流互访活动”和“东南亚南亚媒体云南行”活动,全方位推介和展示云南形象;与文化部共建柬埔寨金边中国文化中心、缅甸仰光中国文化中心,促进了中国文化、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对外交流。截至2018年底,《吴哥的微笑》在柬埔寨吴哥实现驻地商演3100 多场,观众180 余万人次。按照面向南亚东南亚DTMB 中国无线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海外推广及国际传播覆盖建设的目标,在老挝、柬埔寨成功建设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发展用户16 万余户,收视人群超过81 万人,并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卫星融合服务,全面提升了广播电视对周边国家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移植瘤组织凋亡相关分子的mRNA表达:MET组、GEM组以及MET+GEM组Bcl-xl、Survivin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而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MET+GEM组较单药组的这一作用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2、图2)。

责任编辑 喻胜强

标签:;  ;  ;  ;  ;  ;  ;  ;  ;  

财政大力支持民族文化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