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浅谈论文_陈明花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浅谈论文_陈明花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二初级中学 陈明花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由老师演示实验过程给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分析、总结物理规律和结论是实验教学中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学模式。笔者在实践中感受到:通过成功的实验演示,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直观、生动;学生通过观察新奇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来自于生活之中生动的、鲜活的实验素材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正情绪;积极引导学生对实验观察、分析,学生经过了一个系统的、多感官的思维活动过程,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功能,笔者认为很有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演示实验教学。

一、把好奇心摆在实验前

学生的好奇心一旦受到激发,便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演示实验前,根据实验中将出现的实验现象提出一些简单且有趣味的问题,在学生的心里制造悬念,让学生带着悬念来参与实验的观察。 例如“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同学有没有见到过用倒置的杯子来盛水呢?”先利用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的确实验的两个构成部件:水和杯子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件,可是“倒置的杯子来盛水”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受到激发,想一看究竟有没有可能,此时,演示实验:在盛满水的杯子上盖上大小适宜的卡片,或举起后突然倒立,或倒立一手抓着杯子、一手托着使其到一定高度托着的手突然离开,看到杯子中的水很平静,根据实验演示的现象逐步引入《大气的压强》 。

二、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学生的参与度

演示实验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现象总结物理规律,因此,实验的可见度很重要,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观察的重点部位的实验现象要突出,重视物理现象的细微之处,确保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全貌。关于提高实验的可见度,首先要选好合适的位置放置实验台,对于实验中将出现的重要现象可以先提出来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多加注意,特别重要的现象应该多重复几遍,以便学生都能看到,还可以把学生“请上来”或让实验“走下去”让学生和实验的距离得以缩短。

演示实验不能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仅是旁观,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同时,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对结果半信半疑,由于没有足够的体验难以确定结论的真实性;另外,演示实验缺少了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气氛凝滞而不活跃,缺少生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师生合作,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使课堂充满期待和变化,由学生走上台去实验,让学生对实验所得的结论有种亲切感,大大提高了结论的可信度。

三、演示实验要朴素、简易

不是所有的探究都要学生亲自操作才是最好的。有时演示实验更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益。 朱正元先生曾留下“坛坛罐罐当仪器, 拼拼凑凑做实验”的至理名言, 演示实验的仪器越生活化、朴素,越能激发学生的亲切感,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实验的有效性是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后,学生的能力获得具体的提高、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不是去看实验是否华丽、是否热闹,而应该关注于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有没有收获、收获多不多。实验教学应为了提高教学的效度,不应追求奢华和热闹,而应该追求在朴素中找到实效,有时演示实验比分组实验更能提高教学的效益。

例如,孤立地看“小孔成像”实验的教学,让学生独立探究、观察,似乎很是符合课改的理念。但在人教版、苏科版、沪科版等教材中,“小孔成像”的成像性质虽然是教学难点,但本节课教材的重点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采取分组实验自主探究,所花费的教学时间与教学目标相背离,从学生认知角度来说有拔苗助长之嫌。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做演示实验,比如选用白炽灯、蛋糕盒、半透明膜等器材,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对于重点过程再用 flash 课件模拟展示,完全可以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实验的教学效率。

李政道先生说过: “自己动手做的仪器, 永远比买来的好。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尽量拿来学生身边的物品、材料、玩具等废旧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操作简易、效果生动等诸多优点,由于取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保持了物理过程“原汁原味”。除了降低成本外,学生看到来自于身边的材料摆在自己的眼前,除了亲切感以外,更增加了好奇心:“它们可以做什么啊?”带着疑虑思考将要发生的神奇事件,注意力格外集中。另外,高规格高成本的仪器,操作性不强,而且担心学生把仪器弄坏不敢上学生来参与实验的演示,自己找的生活中的低成本的材料就不同了,可以多次演示,甚至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自主的探究,学生能很从容地观察规律形成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对知识和规律的主动建构。

四、重视演示实验的拓展和改进

演示实验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跃跃欲试,如果此时重视演示实验的拓展,给演示实验配上简易的学生随堂小实验,那么学生实验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就提高了。

例如,引导学生观察《音叉振动发声》的演示实验后,要求学生大声读课文或唱歌,以两手轻捏喉管感知声带的振动;还有演示《摩擦起电》实验时,引导学生以塑料钢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后发现其能吸引小纸屑,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参与。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的设计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都是最适合的,有时还会因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完成书本上的演示实验。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教学条件,依据学生学情,对教材的实验安排进行改进,设计好演示实验的方案,使其适合所教学生的学情, 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论文作者:陈明花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2

标签:;  ;  ;  ;  ;  ;  ;  ;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浅谈论文_陈明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