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分析论文_沈煜娜

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71)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患有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0例/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结果:治疗期间患者予以两种护理方案后,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总满意度。对照组患者为73.3%,观察组患者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介入预见性护理程序,可有效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稳定临床各项指标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关键词】:冠心病;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分析

冠心病已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胸痛,随着发病次数增加极易引发心肌梗死等疾病,为患者生命安全埋下隐患,应及时介入治疗方案。临床上为减少患者发病次数,稳定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在治疗过程中介入了预见性护理程序,对患者病情进行具体分析与判断,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也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积极性,治疗效果也有显著提升。因此,本文针对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做出以下分析[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患有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0例/组。经调查统计患者共计男32例,女28例,年龄均在47~76岁,平均年龄(72.41±3.69)岁,病程为2~9年,平均病程为(6.34±2.78)年。所有患者均确诊患有不同程度的冠心病,并对其他重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进行筛查,无任何异常。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姓名、病程及各项基本指标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行护理内容、治疗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均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在护理中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所实施内容如下:

第一,组建专业预见性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有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员组成。同时,并针对小组成员进行定期培训和学习,了解冠心病发病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等相关知识。同时,结合以往病例、文献等资料,进行自我学习总结,归纳各类患者发病特点,病史,形成自我的针对性预见方案。

第二,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病史,各项基本指标以及个人情况,为患者开展预见性的病情分析,针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病史,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患者的紧急抢救预案,一旦发生异常立即采用。

第三,开展预见性的心理干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性格进行分析调查,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模式。面对患者的治疗疑问,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促进家属共同参与预见性护理模式中,提高治疗依从性。

第四,制定预见性康复训练和饮食方案。在患者进行周期性治疗后可根据患者康复程度开展康复训练,多以有氧活动为主。同时,患者的饮食安排应坚持低脂、低盐、低糖的原则,多摄入高纤维、维生素较高的食物。

1.3 评价指标

患者在介入两种护理方案后,根据患者护理前后血脂、血糖、血压及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对护理方案实施成效进行分析和统计,并结合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护理质量,总结患者护理后总满意度,将其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期间患者予以两种护理方案后,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总满意度。对照组患者为73.3%,观察组患者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实施两种护理方案后满意度比较分析

(x±s)[n(位)]

3 讨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糖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都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冠心病的发作常常 与季节变化、情绪激动、体力活动增加、饱食、大量吸烟和饮酒有关系,患者应及时采取治疗方案[2]。

临床上为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发病次数,在治疗过程中介入了预见性护理干预程序。预见性护理干预是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针对冠心病患者介入预见性心理干预,可根据患者病史和发病表现为患者制定中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稳定了患者血脂、血压及心率等各项指标,也减少了发病次数。同时,护理人员在全程也会对患者开展预见性的心理护理、康复运动及饮食护理方案,有利于患者形成良好饮食习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此外,预见性护理干预加强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独立思维,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介入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观察患者护理后满意度为93.3%,而常规组护理方案介入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3.3%。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干预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开展,加强了与患者间联系,避免了了医患纠纷发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序、优质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宝花.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0):275-276.

[2]吴燕珍.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9):95.

论文作者:沈煜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分析论文_沈煜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