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紫癜血D-二聚体检测相关性分析论文_李英奇

李英奇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儿二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止血分子标记物血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与HSP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EL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86例HSP患儿血D-二聚体水平,并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和肾脏损害分为三组,A组38例患儿无消化道出血无肾脏损害,B组32患儿有消化道出血,C组26例患儿有肾脏损坏。比较三组患儿的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A组患儿的血D-二聚体阳性比例明显低于B组和C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组患儿的血D-二聚体阳性率名先高于B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的D-二聚体水平,可对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进行判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D-二聚体;高凝状态

【中图分类号】R1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297-02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血液病。患儿会出现腹痛、关节炎、胃肠道出血及肾脏损坏等临床症状。患儿的血液呈高凝状态,凝血功能增强使得血管发生痉挛、形成血栓[1]。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期找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D-二聚体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期为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提供参考,现将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共收治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均住院治疗。多有患儿均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均未经认可激素或抗凝药物治疗。其中男45例,女4l例,平均年龄(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分为ABC三组,A组患儿38例,无消化道出血和肾脏损害表现;A组患儿,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69±19)岁;B组32例患儿有消化道出血,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66±22)岁;C组26例患儿有肾脏损害,平均年龄为(69±20)岁,男16例,女10例。三组患儿的平均年龄及男女性别比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上述所有患儿进行血D一二聚体检测。共检测两次。第一次于确诊并住院后第二天进行,第二次于治疗2~3周后进行。每次才学与清晨空腹时进行,采集3ml静脉血于抗凝试管中充分摇匀,与4℃离心机中离心分离,离心机转速设置3000R/min,离心时间15min,去上层血清于-7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D一二聚体水平,采用Nyco Card D-Dimer试剂盒检。患儿经采用潘生丁联合低分子肝索钙治疗

13D-二聚体阳性判定标准:当血清中的D-二聚体浓度等于高于03mg/L则判定为阳性。

14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儿血清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A组患儿的血D-二聚体阳性比例明显低于B组和C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组患儿的血D-二聚体阳性率名先高于B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详细数据见报表1。

表1三组患儿血清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n,%)

22疗效:86例患经治疗2~4周后复查D-二聚体均恢复正常。

3讨论

过敏性紫癜在临床属儿科常见血液疾病。HSP时由于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白细胞介素及过敏毒素C3a、C4a的释放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刺激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使内皮下组织暴露,致使血小板粘附、聚集,与此同时血管内皮胶原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血管受损时释放的组织凝血活酶又可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HSP主要为IgA介导的免疫反应,存在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可使血浆粘度增高。以上因素最终导致HSP患儿微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单体交联后,再经纤溶酶切断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升高表明体内有凝血酶生成及继发性纤溶,是反映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进的分子标记物之一。近年大量研究亦表明[3]血浆中D-D水平的增高,比凝血指标(PT、APTF等)均明显为早,提示体内的高凝状态及微血栓的形成。其升高运用抗凝治疗(2-4周)后,均可转为阴性,从而显示D-二聚体检测在HSP合并高凝状态时,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故可作为早期直接反映高凝状态的直接指标。

从本文统计结果分析A、B、C三组病例均有血D-二聚体阳性,且该部分病例予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索钙、潘生丁治疗2-4周)血D-二聚体均能恢复正常,说明HSP存在高凝状态。A组病例血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C组(尤其为C组),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HSP高凝状态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能早期、快速、准确的判断HSP患儿体内的高凝状态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以便及时有效地使用抗凝药物阻止或延缓毛细血管血栓形成,对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防止复发十分重要[4]。

参考文献

[1]李琳.过敏性紫癜患儿血二聚体测定的意义[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54(6):615

[2]黄锋,张金莲,徐杰.D二聚体检测对儿科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的诊治意义[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7(8):233234

[3]曹兰芳,毛海英,金燕梁.临床过敏性紫癜患儿抗心磷脂抗体与D二聚体的检测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12,5(5):5962

[4]Bick.O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sgulation objective criteria for disgnosis and managenmeat[J].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09,78(3):511513

论文作者:李英奇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  ;  ;  ;  ;  ;  ;  ;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D-二聚体检测相关性分析论文_李英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