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房屋面积测算中层高的理论及其测量方法论文_陈志明

探究房屋面积测算中层高的理论及其测量方法论文_陈志明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房管所 523000

摘要:房屋面积测算是房产测量中的主要工作之一,测算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在具体测算的过程中,由于层高方面的问题,经常会引起一些矛盾纠纷。为此,有必要对房屋层高的理论加以了解,并掌握具体的测量方法,从而确保房屋面积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此点,本文就房屋面积测算中层高的理论及其测量方法进行浅谈。

关键词:房屋面积;测量;层高

1房屋测量中的层高理论分析

1.1楼面层高

楼面层高包括三个方面,即房屋上下两层的垂直距离,楼面至地面的垂直距离,或楼面到屋顶面的垂直距离。其中,楼面到屋顶面的垂直距离要计算楼板面到房屋平台面的高度,但是不能将平台面的隔热层高度计算在内;楼面层高的测量不包括楼面或地面的装饰层厚度,主要包括塑胶地板、木地板、石材板料、瓷砖等装饰物的厚度。

1.2结构层高

结构层高是指房屋上下两层结构层层面的垂直距离。由于房屋建筑完工后,房屋各层结构层层面均被上层结构层层面所覆盖,从而增强了层高的复测难度。此外,结构层表面往往是粗糙、不平整的,在测量结构层高时会严重影响测量精确度。由此可见,尽管在理论上将房屋结构层作为测量参照面是可行的,但是在实践中却难以保证测量的精密度,增加了测量的难度,所以很少将这种测量方法应用到房产测量中。

1.3中线层高

中线层高是指房屋上下两层层厚中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楼板层和屋顶层都可以根据层的厚度确定层厚的中线尺寸,但是地面底层的中线位置却难以确定,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加之,当前尚未出台相关规范对中线层高进行细致规定,所以将其作为测量层高的依据是不可取的。

1.4净高

若按照上述对层高的定义,对于地下室入口处、窑洞等特殊建筑部位而言是无法测得层高的。所以,为了保证层高定义的通用性和可操作性,应将净高作为建筑空间的高度,取代层高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净高标准要求。

2基于层高理论的房屋面积测量

2.1地面或楼面的测量

地面是指建筑物内部和周围地表的铺筑层,同时也指楼层表面的铺筑层,即楼面。一般而言,在我国房屋建筑的基本结构中,地面或楼面均由面层和基层构成,基层包括找平层、垫层和结构层;面层包括表层和结合层,直接承受各种作用力,是室内空间最表面的形象,经常被装饰材料直接覆盖。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楼层建筑而言,楼面或地面的构成却存在一定差异,如缺少面层等。在实际建筑设计中,由于面层具备特殊的使用性质,并处于室内空间的表面,所以面层的设计是用户十分在意的问题,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布置。面层的装饰材料可选用木地板、瓷砖、大理石、花岗岩等材料。即使在同一栋楼内或同一楼层内,不同套间内的面层装饰材料均会有所不同,基于此点,在实测房屋高度时,若根据面层的厚度进行差异性测量是难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所以,必须将找平层作为测量的参照面进行测量,避免面层装饰材料的厚度影响测量结果。在参照面的选取中,要选择两个找平层面作为测量所需的参照面。

找平层包括找坡层,对于房屋建筑物内的技术层面、管道层而言,其高度测量需要改用找坡层,而不能采用找平层。从理论上来讲,在构造层中,找平层和结构层均可以作为房屋测量的参照面。但是,受结构层表面粗糙不平且被找平层埋盖的影响,若将其作为房屋测量的参照面,则难以保证测量的精确度。所以,最为合理的方法就是将找平层作为房屋测量的参照面。换言之,在选择楼面或地面的测量参照物时,应当选用基层层面作为参照面,而不宜选择面层层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便在面层上下表面均为木地板的情况下,也不能选择楼面或地面的面层层面作为参照物,以免因木地板面层至找平层的高度不一致而造成测量误差。

2.2屋顶面的测量

所谓的屋顶面具体是指房屋顶的面层,它是整个房屋最上部的结构,具有防、排水的用途。屋顶属于建筑围护结构的一部分,若是将建筑结构看做是一个箱体,则外墙为箱体的四面,屋顶为箱盖。绝大部分房屋建筑的屋顶都是由屋面和支承结构组成,有些屋顶上还有一些功能层,如保温层、防水层、隔热层等。对于屋顶而言,屋面是其上部的覆盖层,具体是由基层和面层两部分组成,其中基层具有承载面层、传递荷载等作用,面层则具备防、排水的作用。保温层是寒冷地区建筑屋顶常设置的一类功能层,该层一般位于承重层与防水层之间,具体做法是铺设导热系数较小的保温材料,该层的厚度多以建筑所在地的气候以及对室内温度的要求来确定。隔热层在夏季比较炎热的南方地区较为多见,它的作用是阻隔外部热量进入到室内。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屋顶面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南北方的差异较大,这就导致了顶面的厚度差别大,故此,屋顶面与楼面或是与地面的层高测量较为复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这样才能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3补充限差标准

在房屋层高测量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如人为因素、仪器设备因素等等,由此导致层高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虽然如此,但却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当层高的测量结果在2.20m左右时,便会引起一些问题,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经济纠纷。为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除了要进一步提升测量技术水平之外,还要针对各中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最为重要的是,应合理设置一个房屋层高的限差标准,所有测量人员均必须以该标准为测量依据,使层高的测量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内,这样有助于纠纷问题的解决。

3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在对房屋面积测算中层高的理论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层高理论的测量进行了论述。研究结果表明,以层高理论为前提对房屋面积进行测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了确保测算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由于房屋的层高主要是指上下两层楼面或是楼面到地面的距离,若是地面与楼面的装饰面厚度不同,对房屋层高进行测量时,应当将装饰面的厚度剔除,即不将地板、地砖、石材等装饰层的厚度计算在内,这样可以确保房屋层高测量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同时,也不应包括房屋顶面隔热层的厚度。

二是部分房屋的顶面在设计时采用了坡屋面形式,有些厨卫也存在坡度,这就导致了层高测量过程中两个参照面不平行,存在差值,为此,在实际测量中,应当注意观测和分析,并测量出最低层高值以及层高不低于2.20m的房屋面积的范围。

三是由于房屋层高测量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误差累积的影响,所以,应在实际测量时严格规定限差标准,以此来确保测量所得结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依据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技术条件以及测量手段,建议层高测量的限差标准取±0.05m,净高测量的限差标准可以取±0.03m。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对房屋的层高进行测量时,可用房屋的净高代替层高。为此,房屋净高的规定应当尽可能与层高的规定相对应。

四是对层高为2.20m的房屋进行测量时,要做好观测工作,测量的参照点不得少于4对,并使之构成一个四边形,由此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此外为有效减少或杜绝层高引起的矛盾纠纷,在房屋设计时,尽量不要设计层高等于2.20m的房屋。

参考文献:

[1]徐浩文.房屋产权面积的边界与范围识别方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2]韩伟.房地产测量中房屋面积的测量工作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6).

[3]李晨.对房地产测绘和房屋面积测量计算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4(1).

[4]李正红.论房屋建筑面积的测量[J].现代装饰(理论).2011(6).

[5]丁颖.房地产测量中房屋面积的测量工作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6).

论文作者:陈志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探究房屋面积测算中层高的理论及其测量方法论文_陈志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