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践考察报告_时代精神论文

大学生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情况调研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核心论文,时代精神论文,爱国主义论文,民族精神论文,调研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4)12-0049-05

       大学生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情况调研,选取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理性爱国方式的践行、对追求祖国统一的团结互助精神的认同、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认同、对解放思想的态度、对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态度、对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创新精神的态度等8个观测点,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审视和解读,并就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提出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发展改进方向。

       一、当代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调研情况

       (一)当代大学生践行民族精神的调研情况

       1.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66.5%被调查者认为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有28.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些作用,有5%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什么作用和不清楚。(见表1)

      

       调研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调研还发现,受访的大学生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回答有很大作用的比例高于专科生,后者回答没有什么作用和不清楚的比例高于前两者。这表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情况与教育水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2.大学生对理性爱国方式的践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调研显示,对于日本一些政客挑起的钓鱼岛争端,一半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反感日本政客行径,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声讨、学习活动。34.8%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网上关注事态进展。9.3%的被调查者表示很愤怒,希望能够上街游行声讨,看到日系车有砸坏的冲动。(见表2)

      

       调研结果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还有一部分人存在着非理性的冲动。特别是性别、学科类别不同的人的回答有显著性差异。在具有非理性冲动的被调查者中,男生比例是女生的1.8倍,女生更倾向于网上关注事态进展。从学科类别上来看,理科生回答很愤怒,希望能够上街游行声讨,看到日系车有砸坏的冲动的比例高于工科生。农科生回答事不关己的比例是6个学科类别中最高的,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

       3.大学生对追求祖国统一精神的认同。调研表明,91.50%的受访大学生期盼祖国尽早统一,这说明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调研还发现,教育水平、高校类型和学科类别不同的人的回答具有差异性。有1.7%的受访者对两岸统一问题持不关注态度。

       4.大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认同。“80后”自主创业者陈欧“为自己代言”的广告播出后,“代言体”走红,“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等广告语引热议。对此,79.5%的被调查者对“陈欧体”有共鸣,认为应该坚持个人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但也有7.7%的被调查者认为太理想主义,学得好干得好不如生得好,8.2%被调查者认为只是吸引眼球的广告噱头,4.6%的被调查者对此没什么想法。(见表3)

      

       调研还发现,性别、教育水平和学科类别不同的人的回答有显著性差异。从性别上来看,女性认为应该坚持个人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比例高于男性。男性认为太理想主义,学得好干得好不如生得好和只是吸引眼球的广告噱头的比例高于女性。从教育水平上来看,本科生对“陈欧体”的共鸣度比专科生和研究生高。专科生回答太理想主义,学得好干得好不如生得好和没什么想法的比例高于本科生。研究生回答只是吸引眼球的广告噱头的比例高于本科生。从学科类别上来看,文科生回答有共鸣,应该坚持个人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比例是6个学科类别中最高的。

       (二)当代大学生践行时代精神的调研情况

       “创新精神是创新的灵魂和动力,是指人的创新思想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与习惯”,包括批判怀疑精神、独立思考精神和勇于探索精神。当代大学生对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自己的解读和体悟。

       1.大学生对解放思想的态度。调研显示,83.10%的被调查者高度认同或基本认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同时,调研也反映尽管大学生并不缺少创新意识,但缺少创新勇气。有10.40%的被调查者不认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6.50%的被调查者对此持“不清楚”的态度。性别、教育水平、学科类别等因素与认同情况有一定关联性。从性别的比较中发现,男性高度认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比例高于女性。女性中基本认同的比例高于男性。从教育水平的比较中发现,研究生和本科生认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比例高于专科生。专科生在不认同和不清楚上的比例高于研究生和本科生。从学科类别的比较中发现,文科生认同“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比例是6个学科里最高的。(见表4)

      

       2.大学生对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态度。在问及对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推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对于撤销铁道部、实行政企分开等改革举措的态度时,83.3%的被调查者高度认同或基本认同。但对于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这样的国家大事,不清楚的占12.1%,不认同占4.6%。(见表5)

      

       从教育水平的比较中发现,对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认同度有着随学历的升高而增强的趋势。在不认同和不清楚上,专科生比例最高。在基本认同上,本科生被调查者比例最高。在高度认同上,研究生被调查者比例最高。从政治面貌的比较中发现,中共党员高度认同的比例比其他3种政治面貌群体高得多。从学科类别的比较中发现,其他学科(音乐、设计和体育等)和医科高度认同的比例低于文、理、工、农;不认同和不清楚的比例高于文、理、工、农。

       3.大学生对与时俱进的态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政府官员开通官方微博,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和回应群众关切。对此,88.3%的被调查者对于“政府部门、政府官员开通官方微博,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和回应群众关切”的现象持肯定态度,认为政府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政府工作方式。(见表6)

      

       调研结果还反映,教育水平等因素与受访大学生对政府与时俱进转变工作方式的态度存在一定关联性。从教育水平上来看,研究生和本科生认为应该与时俱进,转变政府工作方式的比例高于专科生。专科生认为没必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转变不转变无所谓和不清楚的比例高于研究生和本科生。

       4.大学生对创新精神的态度。《人民日报》刊文指出,科技创新挺起民族脊梁。国家对有突出贡献的各类科技工作者奖的奖励力度越来越大,如给予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500万元的高额奖金。当问及对此态度时,79.6%的被调查者认同很有必要重奖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各类科技工作者。(见表7)

      

       调研结果还反映教育水平不同的人的回答有显著性差异。从教育水平的比较中发现,专科生回答很有必要重奖的比例低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回答无所谓、不应该重奖和说不清的比例高于本科生和研究生。

       二、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特点和成因分析

       调研显示,当代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认同和践行情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富有朝气、富有梦想,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向往,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情怀。与此同时,他们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体现出关心与冷漠同在、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他们喜欢独立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思考问题,更具有批判精神,注重事实,反对不加思考接受强加的说教,渴望平等讨论。他们评判事物的标准更为多元和宽容,尊重利益多样化,尊重个性,不强求统一认同,尊重话语权平等。

       当代大学生身处变革的时代,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正是这个时代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一)“粉红一代”:成长历程与国家崛起之路交叠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后,中国拉开了“伟大复兴”与“和平崛起”的序幕,经济飞速发展,政治体制进一步完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升。当代大学生成长于这样一个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时代,经历着国家的高速发展,从出生、成长到读书、就业,一步步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益处。因此,他们对改革开放高度认同,爱国主义是他们的基本情怀,他们自称“粉红一代”,“粉红虽粉,红意犹在”,用欲红而嫩、潜力无限的“粉红力”来为自己做出好的注解。这种“粉红力”(是中国“90后”群体推崇的性格标签。2009年3月,一家网站上的“绝杀‘70、80后’,‘90后’粉红势力火线集结中”文章将一场针对中国‘90后’群体道德问题的讨论推到台前,而由此催生出的“粉红力”一词因为与爱国主义、道德取向紧密联系而成为时下备受中国“90后”群体推崇的性格标签。)体现在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上,就是既赞美颂扬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满了自豪感,又喜欢批评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出忧患意识和恨铁不成钢的情愫;既理性看待国家的进步与发展,更偏重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和体验中来考量国家发展。

       (二)“网络一代”:数字化成长与网络化生存的成长轨迹

       虽然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但直到1990年,英国物理学家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互联网才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并引起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催生了人类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开启了人类生活方式巨变的帷幕即“网络化生存”。当代大学生与互联网同生同长,是握着鼠标成长起来的“网络一代”。美国著名学者塔普斯科特曾用8条标准来界定“网络一代”:“网络一代”珍视自由,看重在每件事情上作出选择的权利;喜欢按照自己的要求量身定做,喜欢个性化;对一切都明察秋毫;他们要求开诚布公,在决定买什么、去哪里工作时也是如此;喜欢娱乐,边玩边工作、上学;喜欢合作;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快点发生;期待不断创新。[1]数字化成长和网络化生存的独特成长环境,让这一代人意识更加自主,视野更加开阔,信息搜集能力更强,他们喜欢独立地观察、认识和思考问题,独立判断的能力越来越强,评判事物的标准更多元,尊重利益多样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反对不加思考接受强加的说教,渴望话语权平等。同时,广阔的网络平台也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表达空间和个性化的表达自由,他们渴望通过各种手段发出声音显示力量、争取地位、赢得尊重。

       (三)“寻根一代”:多元文化交融碰撞下的文化困惑

       全球化进程带来的多元化是当今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社会都面临着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批判与继承、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等关系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是“吃着薯片、用着芯片、看着大片”,在西方文化的强势熏染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自己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较为深刻的体认。特别是,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2]在这种生活和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当代大学生,既对民族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世界文化的了解也往往肤浅皮毛,从而产生文化困惑和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成为“寻根”的一代。

       (四)“独一代”:自信与自我同在

       身处独生子女政策执行得如火如荼的年代,当代大学生被赋予了另一个特殊的身份——“独一代”。由于独生子女是父母唯一的孩子,又从小生活在被成年人包围的世界里,在学习方面承载着父母的过高期望,在生活方面享受着父母的过度保护。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得很多当代大学生自我期许高,渴望成功,富于进取;同时,当面对现实问题,他们一方面更多地是从个人的情感和自身利益的角度作出选择,表现出个人本位、讲求实用的倾向;另一方面,缺少正视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惧怕失败,不愿吃苦,表现出“敢想不敢干”的倾向。

       三、推动当代大学生积极践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启示与思考

       (一)更加注重培育大学生的理性爱国主义精神,学会爱国激情的理性表达

       爱国主义不仅仅是强烈爱国热情的表达,更多需要的是面对国家和民族利益问题时的理性思考和成熟对待。调研显示,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是理性思考和表达上容易受到影响。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更要注重培育他们的理性爱国主义精神。理性爱国是以理性为指导,对热爱国家的朴素感情进行理性反思,将对国家民族的强烈感情与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规律性认识相结合而形成的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的爱国思想与行为。[3]一要引导大学生将爱国激情和理性思考有机结合,培育开放、包容、自信、进取的良好心态,在涉及国家和民族利益及尊严的问题上冷静分析、明辨是非、求同存异、有理有据,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反对借爱国之名行误国、害国之事。二要引导大学生在法治轨道上合理、合法表达爱国热情和行动。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不能以违反社会公德和法律、破坏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为代价。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学会科学分析,全面思考,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激于义、止于理、合乎法,养成一种清醒的、负责任的合法表达方式。三要引导大学生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和具体行动。爱国不是讲大道理、喊空口号,而是重在脚踏实地的行动。要引导大学生化满腔的爱国情、报国志为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勤奋学习、热爱生活,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具体形式,做到知行合一、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努力提高报效国家的本领,让青春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二)更加注重引导大学生矢志于艰苦奋斗,在实现中国梦中放飞青春梦想

       调研显示,大学生是富于创造、善于创新的群体,最好奋斗,最需奋斗,也最能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说的那样:“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但要克服青年大学生“敢想不敢干”的倾向,就必须注重培养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青年难以担当重任。艰苦奋斗不是让年轻人做“苦行僧”,而是引导大学生敢于吃苦、勇挑重担,不怨天尤人、不贪图安逸,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不沉湎幻想、不好高骛远,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不畏惧挫折、不彷徨退缩,在千磨万击中历练人生、收获成功。

       (三)更加注重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涵养大学生精神世界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文化底蕴和生活智慧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基础,在涵养大学生精神世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育人资源,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青年大学生感性较强而理性较弱,这就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用贴合生活的、感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外化为一套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交往礼仪和生活规范,使大学生主动融入、自我选择、价值塑形,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和践行力。

标签:;  ;  ;  ;  ;  ;  ;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践考察报告_时代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