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评价论文_陈玥

(重庆市丰都县中医院 重庆 408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温胆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方法:将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温胆汤加减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其治疗总有效概率更高,两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温胆汤加减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症状改善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温胆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036-0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在医学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症状可表现为头晕目眩、旋转不定如坐车船,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痛等[1]。此种类型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尽早接受治疗。为了分析温胆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于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一组各39例。

对照组:女性:男性=15:24;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61.25±6.41)岁;病程(1~3)年,平均(1.14±0.51)年;合并症:糖尿病11例,高血压14例,高血脂10例,4例无合并症。

实验组:男性:女性=13:26;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61.30±6.59)岁;病程(2~3)年,平均(1.20±0.61)年;合并症:糖尿病10例,高血压16例,高血脂占9例,4例无合并症。

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患病时间和合并症等临床资料无差异,具有研究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西医医治。患者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每次剂量6mg,3次/d。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温胆汤加减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使用方法和对照组一致;药方成分有丹参18g,炒白术、茯苓、炒枳壳各15g,陈皮、川芎各12g,天麻、清半夏各9g,竹茹、甘草各6g。若患者口苦心烦,可加用栀子;若频繁呕吐,可加用旋复花、代赭石;若耳鸣重听,可加用石菖蒲、郁金;若血压过高,可加用珍珠母、石决明和钩藤。用水煎制,患者早、晚餐后半小时各服用半剂。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30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以此作为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①痊愈:经过治疗,患者眩晕和伴随症状完全消失;②显著:经过治疗,患者眩晕和伴随症状明显改善,部分患者会感觉轻微眩晕,但未感到旋转不定如坐车船,能正常工作、生活;③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眩晕和伴随症状好转,但依旧会感到旋转不定如坐车船,生活和工作均受影响;④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眩晕等症状没有变化或更加严重。以患者治疗效果痊愈、显著、有效之和作为治疗总有效概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 20.0版处理,用百分比表示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概率,使用χ2检验。若存在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概率进行对比,实验组(89.74%)远远高于对照组(61.5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1。

表1 比较两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n,%)

 

3.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指因小脑、脑干供血均依赖椎-基底动脉,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循环受阻而造成供血不足,最终导致眩晕的疾病[2]。在中医医学理论中,这种疾病属于“眩晕”范畴,发病病因较复杂,情志不遂、年高肾亏、病后体虚、饮食不节、瘀血内阻等均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但它发病机制归根结底还是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来说,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接受医治,否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本研究中西药治疗方案使用的药物是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有效缓解患者眩晕症状,改善内耳循环,消除内淋巴水肿,对脑内血流量有着较强的改善作用[3]。相较于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更追求于祛除病根,同时药物不会对人体具有副作用。实验组便应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其中丹参味苦微辛,可活血祛瘀、养血安神;白术、茯苓健脾化湿;枳壳理气;川芎活血且引药上行;陈皮、枳壳、半夏、竹茹以行气和胃,降逆化痰;药方中的各味中药共同使用具有协同促进作用[4]。

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进行对比,其治疗总有效概率(89.74%)更高,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应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可有效缓解眩晕症状,可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赵柯心,刘芳.温胆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7):40-41.

[2]刘震.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9):128-129.

[3]王育兵.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1例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8):2542-2543.

[4]张春阳,刘海仁,邓伟宏.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107-108.

论文作者:陈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温胆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评价论文_陈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