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菠萝的栽培技术要点论文_梁建新

金菠萝的栽培技术要点论文_梁建新

徐闻县水果蔬菜研究所 广东徐闻 524100

摘要:菠萝又名凤梨、玉梨或黄梨,属于凤梨科凤梨属多年生草本果树植物,因其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口,深受消费者喜爱。金菠萝是目前引进来的一个优良品种,本文将主要依据对凤梨科植物离体保存和种苗繁育的生产实践经验,进而研究了组织培养育苗技术在金菠萝的应用,以促进该优良品种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金菠萝;组织培养技术;管理;问题及建议

我国种植菠萝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菠萝[Ananas comosus(L.)Merrill]现已是我国华南地区的四大名果之一。在常规生产中,菠萝主要靠冠芽、裔芽、吸芽和块茎芽进行无性繁殖,繁殖系数极低,一般只有3—5倍,个别品种更低,这对于扩大生产和良种的繁殖与推广都有极大的限制。为解决菠萝种苗供不应求和寻求加速良种繁育的新途径,我们可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提高繁殖系数,加快获得优良品种。近年来,一个优良的鲜食菠萝品种—金菠萝被引进,其果形端正、果眼比较浅且容易去皮、果肉颜色金黄、味道可口,消费者对其青睐有加。该品种具有抗病性强、耐寒、耐旱、果实大小均匀、产量高且稳产、耐运输、耐贮存等特点。另外,该品种早熟性好,仅比巴厘种晚熟1周,且人工催花效果非常好,结果和成熟度一致性好,适合机械化采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大力发展的优良新品种,本文就该品种的种苗组织培养技术及假植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1 菠萝优良品种推广的重要性

我国适宜种植菠萝的地方只有华南某些地区。然而,菠萝品种单一,品质档次不高,品种结构的不合理,销售市场过分集中,过量使用激素和种植技术不规范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某地区乃至我国菠萝产业的健康发展。

据了解,某地区菠萝出园价,不同品种间的差价相当大,台农16号菠萝一般比巴厘种高2~3倍。种植巴厘种菠萝产值为9万~12万元/hm2,而台农16号则为27.0万~31.5万元/hm2,2种菠萝种植成本仅相差约3万元/hm2。目前,我国种植的菠萝品种主要是20世纪50—70年代选育的,栽培品种类型较少,且优质菠萝品种不多。生产上主要的栽培品种有皇后类的“巴厘”种、“神湾”种;卡因类的“无刺卡因”种和近年从我国台湾省引进的一些杂交品种,其中“巴厘”种(菲律宾种)的栽培面积约占菠萝总面积的80%以上。

为促进某地区乃至我国菠萝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开拓菠萝市场的基础上,应加速对菠萝品种的改良,同时要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示范基地,以促进优良品种的推广种植。

2金菠萝的栽培技术要点

2.1 取材及消毒

2.1.1 取材。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果树中心正常管理的种源圃中选取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金菠萝母株的健壮吸芽。

2.1.2 消毒。将吸芽剥弃多余叶片后用流水冲洗干净,在洗涤剂溶液中浸泡10~30min,接着用流水将洗涤剂冲洗干净,然后放超净工作台上用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后放入0.1%HgCl2溶液中,加入几滴吐温,消毒12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2.2 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用灭好菌的手术刀,剥弃消毒好的外植体的外层叶片,视外植体大小,将消毒好的外植体纵切成3~4块,接种于MS+6-BA3.0~5.0mg/L+NAA0.05~0.20mg/L+蔗糖30g/L+卡拉胶6.0g/L的培养基上,10d后,从叶腋出萌发出腋芽,继代2次后,形成大量丛生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丛生芽切割成小块,转接到培养基MS+6-BA0.5~1.0mg/L+NAA0.05~0.10mg/L+蔗糖30g/L+卡拉胶6.0g/L上进行培养,25~30d继代1次,8~10代后,切取约2cm高的单芽,接种于生根培养基1/2MS+NAA0.1~0.5mg/L+蔗糖30g/L+卡拉胶6.0g/L上,7d后开始发根,20~25d后根基本长齐,形成完整植株。

注:a为腋芽分化;b为形成丛生芽;c为不定芽生根形成完整植株(一级苗);d为组培苗移栽成活(二级苗)。

上述培养基的pH值均为5.8~6.0,培养室温度为(28±1)℃,光照时间10~12h/d,光照强30~40μmol/m2•s。

2.3 基质选择及处理

组培苗假植采用土壤栽培是最经济有效的栽培措施,但是,由于土壤易携带病毒和害虫,利用土壤育苗,一方面易使组培苗假植期受病毒及害虫的侵染,另一方面,由于土壤比较重,对于移植大田、营养杯回收再利用也有诸多不便。而利用椰糠作为栽培基质代替传统的土壤栽培,既避免了土传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又不破坏水土,且由于椰糠的持水量高,因而可减少管理养护的成本。因此,笔者选用以椰糠为主、结合有机肥、草炭等进行配比的栽培基质,对金菠萝组培苗进行假植栽培。

结合多年的凤梨科植物育苗经验,笔者在菠萝育苗前对使用的基质进行了预处理:将沤熟的椰糠、有机肥、草炭等按所需比例进行配比,混匀,然后用杀菌剂溶液淋透,盖膜捂3~5d后揭开膜,用清水淋透后种苗。

2.4 炼苗移栽

2.4.1 炼苗。为提高菠萝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在移栽前,可适当进行炼苗。将生根苗从培养室移到荫棚(遮荫度为70%~80%)放置,一般炼苗3~4d即可。

2.4.2 移栽。将经过炼苗后的菠萝生根组培苗从培养容器内取出,用清水洗干净根部培养基后,放入多菌灵杀菌剂600倍液中浸泡30~60s,将组培苗进行分级后移栽到装好基质的营养杯中,然后将营养杯整齐的摆放到育苗畦中,淋足定根水,在畦上搭建小拱棚,然后加盖塑料薄膜与遮阳网进行遮荫、保温保湿。移栽后的前15d注意遮荫保湿。待小苗开始发新根后,即可薄施水肥,以促进幼苗的生长。

2.5 管理

菠萝组培苗移栽7d内见干浇水,约15d后揭去顶上的遮盖物。待小苗开始发新根时(移栽15~20d后),喷施营养液,每周1次,浓度为0.1%,小苗开始抽新叶后,营养液浓度可加大至0.2~0.3%。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由于采用无土栽培基质育苗,有效地避免了苗期土传病虫害的危害,因此,育苗期间用药多为杀菌类药。为保证和提高种苗大田移栽的成活率,至少在出圃前10d应停止施肥,并配合控水和控光以达到炼苗要求。

3 育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因菠萝是高度杂合体植物,所以主要用菠萝营养体抽生的各类芽,例如:冠芽、裔芽、吸芽、蘖芽等,作为种苗进行无性繁殖。但是,靠营养体繁殖的繁殖系数较低,且易发生菠萝叶,果实的变异和芽变,导致种质退化,还容易将母体的病虫害带给幼苗,因此这种方法既不利于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也不利于菠萝品种的调整和改良。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种苗,可在短期内繁育出批量生产性状一致的种苗,满足生产上的需求。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菠萝种苗已有不少报道,虽然不同的菠萝品使用的培养基配方不一样,但都建立了高效的快繁技术体系,给生产上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然而菠萝组培苗移植到大田后,成活率非常低,仅为20%~30%,这大大限制了菠萝优良品种的推广种植。

金菠萝是近年来引进的优良品种。该品种果实外观和综合评价好,是加工和鲜食均适宜的品种。早熟性好,仅比巴厘种晚熟1周,人工催花效果非常好,结果和成熟度一致性好,适合机械化采收,为目前大力发展的优良新品种。

为降低种苗生产成本,加速该优良品种的推广种植,本文通过对组织培养技术、田间育苗基质配比处理及植后管理等育苗环节进行研究,将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对该品种的推广种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组织培养技术是金菠萝种苗大规模生产的一种主要途径。为了解决大规模生产的种苗需求,通过对金菠萝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快速繁殖的方法,满足生产需求,降低种植成本,并为保存菠萝种质资源和今后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素红,宫庆涛,蒋恩顺,李泉胜,于兰岭.组织培养在果树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3(11)

[2] 冷天波,李乐辉,柴德勇,袁爱荣.樱花组织培养育苗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11(03)

[3] 钟理,杨春燕,左相兵,李辰琼.组织培养技术在草坪草育种上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0(10)

论文作者:梁建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金菠萝的栽培技术要点论文_梁建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