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_知识经济论文

论知识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_知识经济论文

试论知识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试论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人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看作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其特点是信息化、智能化。知识作为经济资源,具有非消耗性、共享性、非稀缺性和易操作性等特征。知识经济社会以网络为载体,以知识为基础,并以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知识化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对知识生产的投资不仅可以增加其它经济要素的生产能力,还能增加知识本身的积累,而知识与其它要素的不同就在于它可以重复利用,其价值不被削弱。因此,知识经济相对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而言,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知识经济的来临,必将促使以往社会的政治、文化、体制、管理及人的思维、行为等发生全面而深刻的革命。因此,探索知识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使人们在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方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有充分的准备和适应,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精神文明建设是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

精神文明建设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因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精神文明对人类力量的整合,离不开精神文明对人类实践活动的范导,也离不开精神文明对文化模式的选择。在知识经济社会,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更高,人们也更注重追求自身的完善与自由,追求全面发展。这就需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解决,舍此,则谈不上社会的全面发展。没有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知识经济社会将是残缺的。

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层次的追求。可以认为精神文明是人类价值系统的精华,它基于现实而又设定超越现实的价值坐标,使人不委琐于现实,而是在不断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中、在不断的理想追求中升华到更高的生存状态。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且要求精神世界的充实,其中包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自身本质的实现,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等。只有这样,才能消解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精神颓废、道德沦丧、信仰危机、社会治安混乱等光靠物质文明发展无法克服的社会病态。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要求人们转变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而这些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为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可以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实现对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通过伦理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对社会、对人民负责,遵纪守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为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资本、劳动力,更有赖于科学、技术、信息以及人的综合素质等精神文化资源。亦即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与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尤其是科学技术既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又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是一种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精神力量。社会物质生活的高度丰富,社会精神生活的高度文明,要依仗科技;保持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也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尤具重要意义。因为在我国现阶段,传统的儒家文化和农耕文明培育的那种鄙夷科技、注重经验和迷信传统的心态远未消除。知识经济社会依赖于科学、技术、信息以及人的综合素质等精神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和提高,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保证。知识经济社会,必须以高尚的思想道德为基础。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我们在强调“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同时,也呼唤着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这些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其中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人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对待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崇高的思想境界为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和资源。这不仅涉及到与人类生活和利益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问题,而且要求人类自身的价值与自然界价值的统一,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界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使人类在更高层次上复归于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知识经济社会应是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优化、人类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社会,这就需要强调生态文明、代际平等以及人文生态的价值取向。这就赋予了精神文明建设新的历史重任。以往我们谈社会发展,大多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来考察,而且往往三者是离散的、冲突的;而在知识经济中,内在地要求加入自然这一因素,而且要把这四者看作一个系统,确立四位一体的新观念。生态文明提倡人复归自然,融入自然,正是尊重自然界发展的权利,要人承担起其他物种所无法承担的保护自然的责任,保证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因此,人类为了优化生存,必须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为了优化延续,必须负起保护资源的责任。强化这种责任意识,是人们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知识经济可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之,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必须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整合和升华社会的价值观,来统一人们的信仰,来坚定人们的信念,来建构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进入一个有序的、健康的知识经济社会还是进入一个失序的甚至是病态的知识经济社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知识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由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工业时代生产力迅速的发展,使人一度幻想彻底征服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因而把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建立在人对自然的破坏、奴役之上。人们用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作为实践的标准,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对生态环境肆意破坏,结果是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到了现代,终于爆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这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由于人不能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谐统一、共同进化,人的全面发展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困境。这表明,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工业文明必须发展提升到知识经济文明。这才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进入新的境界。

人的全面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追求,它既是过程又是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1)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谐统一、 共同进化。(2)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的社会性与个性统一, 人与社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3)在改造自我中, 人的本质力量在各方面都得到协调一致的发展。然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又有不同的要求。相对过往的社会形态,知识经济对人的要求有着质的提高:首先它所要求的人是具有一专多能的拥有较高知识水平和熟练技能的人;各种形态的知识,特别是70年代以来的最新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在经济运作过程中日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单一的、陈旧的知识和技能已经难以应付和处理知识经济社会里的各种问题,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必然遭到失败和被淘汰。因此人们必须不断自觉主动和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其次是要求人们具有独立自主性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品质。由于人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将发挥更大的主体性作用,所以人的选择性作用也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进行谨慎的选择,并且要对自己选择的社会后果负责。否则,自主性越大,选择性越大,付出的代价就可能越高。再次是它要求人具有创新的精神状态。知识的本质是创新。发展知识经济关键在人才,其核心是发挥人的创造性。只有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抢占知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世界新格局中居于优势。最后是它要求人们具有恪守原则规范的社会性格。知识经济是比市场经济更高度规范的经济,市场经济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严守法规、信守契约,恪守原则规范,知识经济更应如此。

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科技前提,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首先,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过程的高科技化、产品的高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为人在科学、艺术、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前提和科技手段。其次,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大缩短,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时间,使人能够利用这些时间去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再次,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惊人地缩短了空间距离,打破了地域、国别的界限,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体,为人在丰富多样的交往活动中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才能提供了充足的社会条件和极大的便利。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同无数的其他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进行普遍的交往,交换,使个人摆脱个体的、血缘的、地域的、阶级的、民族的狭隘性,形成全面的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能力,达到他们的社会关系作为自己的共同关系同时服从于他们自己的共同控制的程度,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只有在知识经济时代才能变成现实。最后,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劳动形式的变化,如通过网络在家中上班,使人能像马克思所说的,从生产过程中提升出来,使得个人阅历整个生产过程成为可能,消灭劳动分工的固定性和强制性,使经常的职能变换成为可能,也使得个人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成为现实。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生产生存方式的改善,人的发展必然使人把目光的重点从感性的世界转向人自身,更加强调精神文明的建设,并把人自身的存在、发展、人的生命活动本身作为重要的认识对象和实践对象,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完善,从而使人的发展成为一个自觉的过程,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使人不断由低级的存在、片面的发展向高级的存在、全面的发展转化,使人成为自由的人、自为的人,从而实现人从实然的不完善的我向应然的较完善的我的提升。经过这样的提升,完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人才真正成为他自己,达到和谐、统一、完满、幸福,为自己的心灵寻找到精神的家园,让乐观、豁达占据于心,在生命的创造中成为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这为我国迈向知识经济社会指明了方向。为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根据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应当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两个文明建设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迈向知识经济,目的是建立一个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相互和谐和相互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未来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因此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要在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突出的地位,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日益扩大的经济的、精神的、社会的条件与空间。

(二)在迈向知识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原则。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实行知识经济、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更应强调以人为中心,站在优化人类生存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空间和资源的高度,着力创造一个适应人自身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让广大国民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灌输和教育,以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从而使迈向知识经济的步伐有扎实的社会基础与条件。

(三)将发展、推广科学文化知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科学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和内核,也是知识经济的发展的动力和保证。精神文明的体系与结构,主要是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而科学文化建设则决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提供智力支持。关注和平与正义,崇尚民主与自由,主张公平与公正,提倡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因此在迈向知识经济的过程中,应该适应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不断更新的特点,加强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加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和文化艺术之间的综合与联盟,在整个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

(四)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加快迈向知识经济的速度。首先是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以全体公民较高的文化素质支撑起知识经济的大厦;其次是大力倡导进步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建设适应现代化需要的道德规范,提高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建立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人际关系,以推动知识经济的进程;这就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意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同时,要引导人们增强高尚的情趣,正确处理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努力在全社会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最后是将此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以提高人的现代文明素质为中心,实行综合治理,全面建设,形成个体文明、群体文明、社会文明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生动局面。

(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虽然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社会,但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样要继承并作为自身继续发展的基础。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成人成己、仁者爱人、平等兼容、和谐发展的传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为公”的对社会、对天下负责的高尚情怀等,无论是对知识经济时代还是其他什么时代,都是不会过时的。

收稿日期:1999—01—09

标签:;  ;  ;  ;  ;  

论知识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