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陕西特殊文化“冷市场”_特种养殖论文

为什么陕西特殊文化“冷市场”_特种养殖论文

陕西特种养殖为何“冷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陕西论文,特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9月,对陕西省扶风县绛帐镇西街村养殖户张克忠来说是个倒霉的日子,他本想靠借贷投资4万元养殖鹌鹑致富,结果,却陷进了几个外地人精心设计的骗局。像他这样上当受骗的养殖户,仅在该村就达到30多家。

去年5月,几名河南人打着咸阳新风养殖有限公司名义,在扶风县绛帐镇西街村和岐山县蔡家坡镇设点大作广告,号召当地群众发展特种养殖鹌鹑致富。广告声称,每个养殖户投资3900元购回一组种鹑,该公司对养殖户每只种蛋按0.38元回收。同时,该公司还与养殖户签订了回收种蛋的合同,投资3900元,年获纯利5000元的诱人广告吸引来不少当地众多群众购种。该镇西街村村民徐转怀投资了20000元购回5组种鹑。同村村民张克忠求亲告友,在信用社贷款筹集了40000元,一次购回10组种鹑,这些养殖户经过4个多月精心饲养,鹌鹑成活并纷纷产蛋,正当众养殖户等待公司来回收种蛋时,左等右等无人来,找到该公司在该村设立的服务点时,才知道这伙人早已人去楼空。据不完全统计,仅扶风县绛帐镇、岐山县蔡家坡镇有百户农村养殖户上当受骗,受骗资金达百万元之多。

养殖鹌鹑上当受骗这只是陕西近些年特种养殖业发展的冰山一角。养肉狗、养蚂蚁、养肉鸽、养哈白兔上当受骗的事在全省各地屡见不鲜。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陕西发展特种养殖已有20多年历史,曾经几度欢喜几度愁,至今全省特种养殖业也没有一个品种形成产业化。

由于特种养殖业是近些年一个新兴的行业,在整个行业及产品市场管理中,法制尚不健全,管理亦欠规范,形成都来管,出了问题后都没有人来管的状况,良种推广市场混乱,致使一些人钻了市场经济的空子,个别推广经营者利用农民急于脱贫致富的心理,盗用科技推广的名义,进行炒种、倒种,牟取暴利。目前炒种、倒种已成为制约陕西特种养殖业向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炒种倒种造成了陕西特种养殖业出现有良种无产业状况,武功县良种肉鸽场场长张志印无奈地对记者说,全省目前有大小肉鸽场20多家,都存在有良种无商品鸽源情况,去年外省一家外贸公司找来要签订月供3000对商品肉鸽合同,自己外出跑了半月也没找下商品鸽源而放弃签约。主要原因都是前些年发生一哄而上“肉鸽大战”造成的小而全,多而散的状况。特种养殖炒种倒种,还涉及到陕西种植业上,如去年的“红地球葡萄”推广上,仅在杨凌示范区举办的“第六届农博会”期间就有13家推广“红地球葡萄”民营科研机构,经沈阳农业大学教授严大义调查了解,除礼泉县一家外,没一家是从沈阳农大购进纯种的推广单位。炒种倒种给陕西特种养殖业带来了一哄而上形成热闹,纷纷关门无人问津的局面,炒种倒种者发了大财、养殖户上当受骗有苦难言。不仅特种养殖没起色,还影响传统养殖业发展。

曾受到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副书记范肖梅肯定和表扬的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金土地养殖有限公司经理马建创告诉记者,该公司经过几年研究攻关,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的帮助下,大棚温室人工科学养蝎技术取得成功,为我国在人工养蝎技术项目上做出了贡献。公司及时向杨凌周围地区养殖户推广,使其尽快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然而事与愿违,该公司先后发展成功的十几家养殖户在当地也另立门户,推广养蝎技术。部分农户以出售良种为名,倒种炒种蝎为主,只管赚钱,不管技术服务,致使这一科学养殖技术,让养殖户难辨真伪,养蝎技术推广受阻,在第六届中国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上,一家深圳公司想与马建创签订长期供应商品蝎子合同,后因无蝎源而失去机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特种养殖专家赵渤等教授告诉记者,特种养殖业是当今一个最佳致富门路,只要掌握养殖技术,就能达到投资小,效益高的目标。但是,近些年陕西特种养殖市场为啥热不起来,有多种原因,目前最突出,危害最大的是炒种和倒种,主要原因一是个别供种场家利用养殖户依赖产品回收心理,采用多种手段大肆宣传,并以高价回收为诱饵,以远远高出市场行情的价格放种,牟取暴利。

二是一些养殖户不管种源质量好坏,养殖技术和条件不具备,盲目引种,致使饲养管理粗放,品种退化,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特别是经济上损失巨大。

三是近些年来,一些乡镇政府在农村发展特种养殖业中,没有从政策上、市场信息、技术上给群众引导和服务。导致个别不法分子利用农民致富心切,设立骗局,谋取不义之财。

四是之所以炒种倒种泛滥,与政府职能部门宏观管理和行业引导分不开,有些地方的农技中心,农技站,科协还给一些炒种倒种者联合推广养殖品种,不考察市场及因地制宜,为自己取得一些蝇头小利,为骗子开方便之门。同时一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炒种倒种也只是以罚款为主,打击不力,以罚代法。

陕西特种养殖业如何走跨世纪发展战略之路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特种养殖专家建议,陕西地处我国西部、气候适宜、自然生态环境好,是发展特种养殖的最佳地区之一。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特种养殖业会有很大希望。首先要规范养殖推广市场,希望各级政府重视支持特种养殖业,加强管理和行业引导。取缔非法经营,对一些不法分子大肆炒种倒种,坑蒙拐骗者,公安、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决不能以罚代法。特种养殖要走出炒种倒种这个怪圈。不搞多而散,小而全,更不能形成有良种无产业的状况。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建立技术服务队伍及技术培训基地,注重市场信息及市场网络化建设。各地农技部门加强科普和信息宣传,应立法取缔炒种、倒种和以此为目的的放种回收,严防炒种、倒种的再度泛滥。新闻宣传部门亦应加强新闻广告的审核监督,防止伪科学之泛滥传播,引导行业向健康的轨道发展。特种养殖建立以示范户为中心,农户牵公司,公司连市场,走向规模化、质量化、配套化及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路子,让特种养殖业成为振兴陕西农村经济的又一个新兴支柱产业。

标签:;  ;  ;  ;  

为什么陕西特殊文化“冷市场”_特种养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