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感染因素分析及管理策略探究论文_杨通群

口腔科感染因素分析及管理策略探究论文_杨通群

杨通群 贵州省平塘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558300

【摘要】由于口腔诊疗的特殊性,使得在口腔诊疗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感染问题。其中感染因素众多,存在于诊疗的各个过程之中,因此对于口腔感染的预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因为口腔感染的可能性高、发病率高,所以口腔感染的因素分析成为探讨的重点,然后根据可能的感染因素进行必要的防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减少口腔感染现象的发生,以规范口腔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口腔科;感染;因素分析;策略探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也更加急切。由于口腔诊疗的特殊性,使得口腔感染的问题要比其它疾病救治更加容易发生,另外,通过口腔传播疾病的因素众多,每个环节的不重视都可能引发感染问题,为此有必要全面的探讨口腔诊疗机构的任何可能的感染因素,以便寻求完善的控制对策。

一、口腔科的感染因素分析

1、周围的环境污染

关于口腔科室环境污染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主要有:一是口腔科室内空气中悬浮着病菌并散落在室内的各个角落内,造成了口腔科内物体表层的污染。由于病菌是在空气中存在的且是处处存在,病人进入其中难免不会吸入身体内,从而造成感染。另外医务人员在给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棉球等医用品、患者的唾液等掉落或沾染在口腔科的地面、物体表面等造成了病菌的残留,由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很可能会造成对其他患者的交叉感染。二是口腔科内物体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这方面主要是指室内供水系统的问题,如水龙头的清洗不彻底,器材清洗的不彻底造成的病菌残留,这些病菌很可能会漂浮于室内空气中,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2、管理的缺失

这里所说的管理的缺失主要是指口腔科管理制度的缺失和管理体制的缺陷。因为,虽说口腔科室根据上级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并制定了一列有关的措施,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不重视,使得在制度的执行和管理体制的构建层面上失去应有的合理性。而且由于医务人员没有经过上级的培训,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且自觉学习的能动性较差,所以更导致了口腔科管理制度上安全性和科学性的缺乏。这些管理以及相关制度、体制的缺陷成为了口腔科诊疗感染的因素之一。

3、设备消毒难——造成设备污染

由于科技的发达,治疗口腔疾病所用的医疗器械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其构造也变得非常复杂,这就给器械的消毒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另外,有些医疗器械经不起高温,无法进行一些必要的高温消毒,有的设备则是内部间隙多而且空隙小也给消毒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不仅无法消毒而且使得消毒不到位。

4、医护人员的自身意识淡薄

很多医护人员认为作为治疗对象的口腔本身就是一个有菌的环境,因此在诊治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无菌式的操作,对隔离式的消毒也不必太在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医护人员的对感染预防意识不强,不仅如此,有的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为图一时方便,在治疗中不注重个人卫生,有的则是不带口罩、手套以及帽子等,甚至在接触患者血液时也是如此。以上这些均是由于医务人员自身原因而造成病人感染的隐患因素。

二、关于口腔科感染的管理有效策略

1、净化环境

针对口腔科环境污染的现状,应该在口腔科诊疗室内定时使用空气消毒剂,定时清除室内的病菌。在气候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打开窗户,保持空气的流通,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另外,也要及时对诊疗室内的器械、台面、桌面甚至墙面进行消毒,对于病人进行治疗时要及时更换医用手套,坚持一人一换,避免造成交叉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2、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知识培训,健全规章制度

在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中,应该切实的遵循消毒的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的原则,要按时对医务人员进行口腔科感染知识的学习和消毒程序的学习与培训。组织医务人员经常参加各种类型的口腔诊疗设备消毒规范的培训班以及类似的培训,同时还应该组织医务人员外出到外院进行参观与学习,在外出过程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消毒灭菌的技术。除外出学习外,医院还可以通过感染管理办公室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并在培训之后进行相应的知识考核,不合格者应进行重新培训直到成绩合格为止。通过这种培训和外出学习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对病菌感染的预防意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规范操作程序,对操作不当者进行相应的惩罚措施,以做到有章可循。

3、器械设备的消毒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很多机械设备只能进行常规的消毒而不能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因此很容易因为医疗设备清洗、灭菌、消毒工作的不到位而增大了口腔感染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应该针对设备的性能、类别、结构和使用情况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对于口腔室常用的工具的消毒也要进行消毒工作且不可大意,因为常用所以感染病菌的可能性更大,要及时、定期的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4、规范操作程序

对于操作程序的规范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成立感染小组对口腔科室的感染问题进行专门检查和督促。检查内容包括各种灭菌器、环境卫生、医疗器械的消毒情况以及正在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等,对于这些检查应该定期进行,检测的同时也要规范地进行记录。在制度上,感染小组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完善口腔感染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考核的细则,同时对于医疗人员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以避免有章不循、责任认定不清晰以及管理松散的状况。

本文通过对口腔感染的可能因素的分析,得出感染因素主要是由于环境遭到污染、器械消毒的困难、口腔科管理的缺陷以及操作人员的方法不当和自身的灭菌意识淡薄等等原因。从而找出口腔感染的环节主要在什么地方,然后可以“对症下药”,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管理对策。由上可知,口腔诊疗科内的感染因素众多,其感染的预防需要医务人员采取积极的相应措施来防治,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关注感染因素的分析,不仅能有利于患者的健康,同时也有利于医务人员自身,因此减少感染因素的存在能够确保医患双方的共同健康。

参考文献:

[1]陈晓航.口腔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探[J];中国医学创新;2013(11).

[2]吴亮;口腔科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J];当代医学;2014(09).

论文作者:杨通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口腔科感染因素分析及管理策略探究论文_杨通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