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回顾性分析论文_孟秀春,崔永哲

辽阳石化总医院检验科 111003

摘要:目的 分析HBV血清标志物检出率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辽化总医院2012年排除肝炎及相关病区共6532例患者,采用AxSYM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结果及相关资料。并将每例5项标志物结果作为一种模式,对各项标志物及检出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V血清标志物5项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抗-HBc(54.6)、抗-HBs(48.2)、抗-HBe(27.5)、HBsAg(9.6)、HBeAg(2.4)。每项标志物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532例患者中,5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可归纳为10种模式,检出率≥1%的模式有7种,“全阴性”模式占第一位。不同年龄段不同模式检测结果不同,≤20岁人群以“全阴性”和“抗-HBs阳性”模式为主,>20岁人群以“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等模式为主。“HBsAg、HBeAg、抗-HBc阳性”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等模式检出率呈两端低、中间高分布,20-65岁人群检出率高。结论 总人群HBV感人率依然较高,HBV血清标志物检出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低龄人群HBsAg检出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酶免疫技术

乙型肝炎是由HBV引起的一种以血液、体液传播为主的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我国是乙肝感染的高流行区,2005年有关报道显示,普通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慢性HBV携带者为1.2亿,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1〕。目前,HBV血清标志物检测是诊断HBV感染的主要方法,对住院患者筛查HBV血清标志物,也有利于控制HBV的医院内感染。本研究收集2012年辽化总医院(排除肝炎及相关病区)共6532例患者HBV血清标志物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标本来源

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辽化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筛查HBV血清标志物结果。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诊断等,剔除肝炎病区、感染病区、血透病区等与乙肝密切相关病区患者。2年中重复出现的患者均统一取初次结果。共收集要求病例6532例,其中男性3647例,女性2885例,男女比例为1.2:1;年龄范围0~80岁。

1.2方法

1.2.1仪器和试剂:AxSYM免疫分析仪,以及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的配套试剂(美国雅培公司)。

1.2.2 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AxSYM免疫分析仪的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HBsAg以样本荧光速率值与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之比(S/N)≥0.05为阳性;HBeAg以S/N≥1.0为阳性;抗-HBs为定量分析,以≥10mIU/L为阳性;抗-HBe(S/N)<1为阳性、抗-HBc(S/N)>1为阳性。设定血清病毒学标记检测项目第1~5项的排列顺序为:(1)HBsAg、(2)HBeAg、(3)抗-HBs、(4)抗-HBe、(5)抗-HBc,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全阴性模式以(N)代表。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ExceL建库管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录入分析。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不同年份年龄差异。用卡方检验进行检出率的比较,并按性别进行对比分析。检验水准取ɑ2=0.05.

2 结 果

2.1 HBV血清标志物5项阳性检出率.

阳性率最高的为抗-HBc,其余从高到低依次为抗-HBs、抗-HBe、HBsAg、HBeAg(表1)。1993年以后出生人群HBsAg检出率明显低于总人群检出率(表2),每项标志物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表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2.2HBV血清标志物5项结果模式分布

2.2.1各模式检出率(%):6532例患者中统计出的HBV血清标志物5项模式共10种,其中>1.00%的有7种,1.00%~0.01%的有3种,其中所占比例最高模式为“N”(表4)。

2.2.2不同年龄阶段各模式分布情况:检出率>1.00%的7种模式,不同年龄段分布特征如下:(1)≤20岁人群以“3”及“N”模式为主,其中模式“3”在0~1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占63.4%,随着年龄增长比例明显下降,40岁以后所占比例较小;模式“N”在11~20岁比例最高,占32.2%,随着年龄增长比例逐渐下降,40岁以后降幅趋缓,但仍占一定比例。(2)>20岁人群以“抗-HBc和抗-HBe、抗-HBs阳性”等均有抗-HBc阳性的模式为主,包括“35”、“345”、“5”和“45”4种模式.4种模式比例累计,在30岁以后超过所在年龄段人群的50%,并且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3)模式“125”(俗称“大三阳”)在21~30岁比例最高,占3.10%。模式“145”(俗称“小三阳”)在31~40岁比例最高,占8.7%;这2种模式在20~70岁人群所占比例高,而年龄段两端相对较低(表5)。

2.2.3 不同年龄段HBsAg阳性率分布

不同年龄段HBsAg阳性率,在0~10岁人群最低,为0.51%,在31~40岁人群最高,为12.58%,在41~50岁人群下降为6.36%,随着年龄递增逐渐下降。HBsAg阳性者5项标志物共包含14种模式,以“145”和“125”两种模式为主(表6)。

讨 论

在临床筛查中,往往是HBV血清标志物5项联检而不仅只做单项的HBsAg。我国习惯把HBV血清标志物5项结果作为一个模式,不同模式具有不同临床意义,与HBV感染、集体应答及治疗效果等有关。我们收集6532例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共归纳出10种模式,其中检出率>1.00%的有7种,可称常见模式;1.00%~0.01%的有3种。在10种模式中,“全阴性”模式检出率占第一位,而且,在不同年龄段,“全阴性”模式均占有相当比例,尤其是在低龄人群中比例最高,随着年龄增长有所下降。我们还发现在成人人群中以“抗-HBc和抗-HBe、抗-HBs阳性”等,即HBV抗体阳性的模式为主,提示我国众多人群因广泛接触,很多存在隐性感染并产生抗体。需要关注的是,单独“抗-HBc阳性”模式的检出率接近14%,排在第4位。该种模式多数属于隐性感染,但在报道认为其中有一小部分人存在病毒,血清中可以检出低水平的HBVDNA[2];也有报道认为与HCV感染有一定关系。由于抗-HBc是HBV感染时机体最早应答出现且持续时间很长的HBV特异性血清学指标,又因为低龄人群的HBsAg检出率已经较低而且必定进一步降低,因此,今后抗-HBc阳性很可能成为HBV感染的主要血清学证据,结合高灵敏度的HBVDNA检测等,进一步研究“抗-HBc阳性”的临床意义很有必要。[3]

本研究资料显示,包含HBsAg阳性的模式共有5种,最常见模式是“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俗称“小三阳”的模式,其次是“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俗称“大三阳”的模式。其余模式相对少见,但可能有重要临床意义,如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可能原因有:(1)血清学转化,HBsAb出现的早期,因灵敏度提高而检出;(2)HBV S区基因变异,抗-HBs不能中和HBs等。

本研究资料显示,在低龄人群中HBV感染率已逐步进入低发国家行列,但总人群感染率仍然较高,完成降低“两率”的目标,任重道远。AxSYM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HBV血清标志物较酶免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优点,临床实验室应不断提高HBV检测的技术水平,改进标准化,尤其是提高检测灵敏度。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传染病信息[J],2005,18(1):1-12.

[2]Weber B,Melchior W,Gehrke R,et al.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in anti-HBc only positive individuals[J].J Med virol,2004,29(1):59-68.

[3]任芙蓉,李慧,赵海燕.抗-HBc阳性HBsAg阴性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8,32(1):7-9.

论文作者:孟秀春,崔永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回顾性分析论文_孟秀春,崔永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