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优良学风引领学术发展--祝贺“信息与信息工作”出版30周年_情报资料工作论文

坚持优良学风引领学术发展--祝贺“信息与信息工作”出版30周年_情报资料工作论文

坚持优良学风 引领学术发展——贺《情报资料工作》创刊3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风论文,情报论文,优良论文,周年论文,学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纪念《情报资料工作》创刊30周年

《情报资料工作》(前身为《资料工作通讯》)——一个名称极为平实但内涵十分丰富的学术刊物,走过了整整30年的发展历程,从初创、幼年、少年、青年到而立之年,它与祖国的改革开放同步,经历了与改革开放类似的探索、发展和取得成功的过程。如今,它不仅仅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的学报,也是整个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和其他兄弟刊物一起,引领着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一批老同志敏锐地意识到,改革开放和拨乱反正的深化,必然会导致全社会对文献信息服务的巨大需求,也会导致各级领导机构对决策信息日益增多的需求,他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在经过认真细致和周全的考虑后,毅然决定创办一份刊物,旨在为国内文献情报工作者提供一个较理想的交流平台。这一想法得到了书报资料中心领导和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的支持,也得到了当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新闻宣传部门及文献情报部门工作的一批老一辈文献情报工作者的支持。于是他们在经费不宽裕、人手紧缺、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办起了刊物。这就是当时的《资料工作通讯》。尽管印张少,装帧不够气派、漂亮,甚至有点“土气”,但它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强,文风朴实,理论联系实际,不尚空谈,这些特点正是那个时代人们所看重的。因此它一面世,立即得到了国内众多文献情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关注与欢迎。几年后,根据我国文献信息研究及实践发展的需要,《资料工作通讯》改刊名为《情报资料工作》。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成立。学会、中国社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和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领导们达成共识,确定该刊为学会会刊(后改为学报),从此,《情报资料工作》更加拓宽了办刊思路,既以学会为依托,充分利用学会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又为学会“五大系统”的广大文献情报工作者服务,发挥学会的纽带作用和桥梁作用,把刊物办得有声有色。

30年,对于一个刊物来说,其历史也许并不算太长,假如把它放到历史长河中,可能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如果用来比喻人的寿命,却已经是进入而立之年了。今天,当我们进入到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当编辑部和作者之间的联系及稿件的传送均可通过e-mail来进行而不用担心延误时,当审稿和排版均可在电脑上完成时……我们也许已经难以想象刊物初创时人们所面对的那些困难:编辑们要四处组稿,那时的作者群体很小,稿件缺乏时,编辑和编委都得自己动手;面对的稿件绝大多数都是誊写在稿纸上的,有的还字迹不清,难以辨认;由于没有互联网,编辑与作者的通信、稿件的传递饱受迟滞、延误甚至丢失之苦……但是编辑们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始终使刊物的编辑工作和内容的报道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全方位地反映图书馆学情报学学科及事业在最近30年间的巨变。一个刊物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今天,《情报资料工作》已经成为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核心刊物,是各个时期的编辑们筚路蓝缕、努力开拓的结果。我们在庆贺期刊创办30周年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的创业精神和付出的辛劳,以及为办好刊物所做出的一切努力;我们也要感谢现任的编辑班子,他们继承历届编辑人员的优良传统,坚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依靠专家学者,为不断提高办刊质量,保持刊物在学界的前沿地位做了不懈的努力。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文献信息服务和知识传播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学术价值,对此没有人会怀疑。但是在网络时代,文献信息服务方式和知识载体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知识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正在经历重大改变,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此,我们中的许多人却往往认识不足,更别说具有超前意识。在各个学科中,图书馆学情报学是这30年中变化最大的学科之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飞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引起了学科的变革,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甚至研究对象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也使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许多跨学科的新领域,使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在这种情况下,学科边界的模糊既是一种阵痛,也是一种自然发展。令人高兴的是,学报在对待这些问题时采取的态度是既积极又谨慎,使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了编辑们用严肃、科学的态度办学术刊物,以及用发展、探索的视野跟踪跨学科领域的开拓精神。刊物发表了一批在学界有影响的文章,并与其他兄弟刊物一起,引领着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发展。这些都与编辑和许多编委的努力分不开。

近年来,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的支持下,书报资料中心、学报编委会和编辑部着手一系列改革措施,一些在学界有较大影响的学者在百忙中抽时间为学报撰稿,进一步提高了刊物的质量。

目前,各种形式的知识组织在社会、文化和信息技术等方面正在经历着快速的、有时甚至是剧烈的变化。我们的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除了继续加强必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外,更应该鼓励研究人员努力去探寻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交汇点、结合点,重视情报实践,关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才会有生命力,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边缘化。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李华伟先生(Lee Hwa Wei)在2008年的一篇名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及作用》(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Role of Libraries)的文章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的知识时代,因此在推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坐在后座,相反,我们要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来武装自己,我们必须坐在司机的位子上”。这意思是说,在网络和知识时代,文献信息工作者不能消极地被时代推着往前走,而应该走在时代的前面,随时注意引领学科和事业发展的方向。

作为反映学科研究进展及事业发展的刊物,就更应该具有超前的意识和广阔的视野。因此希望我们的编辑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强化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依靠编委会和学界广大同仁,把学报建设成一个更受学界欢迎的交流平台,追踪学术前沿,加强讨论,鼓励争鸣,坚持良好学风和学术规范,使我们的学报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五大系统之间的学术纽带作用,而且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能够与其他兄弟刊物一起,更好地引领学术研究和事业的发展。

学报从创刊至今,已经出刊176期,刊登了许多有影响的好文章,对学科和事业的进展,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促进学会工作的开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学会乃至整个图书馆学情报学界不可缺少的朋友。我们为有这个朋友感到高兴和自豪!我们的发展与学报的发展同步,而学报的发展历程,则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在庆贺学报迈进而立之年时,我们衷心祝愿它不懈地倡导优良学风,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建设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已经成为当今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重要发展目标。文献信息服务单位是从事信息和知识管理及服务的组织,在建设学习型、知识型社会的伟大创业中,文献信息领域的工作人员和学术刊物的编辑人员都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因此所有从业者都应该努力开拓创新,为推动学科和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信息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标签:;  ;  ;  

坚持优良学风引领学术发展--祝贺“信息与信息工作”出版30周年_情报资料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