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估方法探究论文_吴晓妮

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估方法探究论文_吴晓妮

云南欣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51

【摘 要】目前,国内针对设备利用率的研究通常集中在其他行业,关于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研究相对较少,导致关于配电网设备利用率以及评估方法的研究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文章针对配电网设备率用率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提高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旨在为配电网设备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估方法x

一、前言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配电网作为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环节,其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的用电质量、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目前,供电企业通常采用“三率”评价配电网的运行质量,即电压合格率(用以反映供电质量)、线损率(用以反映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可靠率(用以反映供电的连续性)。但是,并没有给予电网建设经济的指标和评估方法一定的重视,导致配电网的设备利用率相对较低。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能够有效的降低电网投资、提高电能质量以及保证电网供电可靠性,由此可见开展配电网设备利用率及其评估方法研究的重要性。

二、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估方法分析

配电网设备利用率估算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即设备利用率传统评估方法、设备利用系数基准值计算方法、设备利用系数评估量计算方法,具体表现为:

1设备利用率传统评估方法。设备利用率直接关系到配电网的质量与利用效率,尽可能的提高设备利用率,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配电网采用的利用率传统评估方法是运用变压器、线路等电器元件的实际运行指标,例如,将通过的功率、电流、电压等作为评估指标,与对应电器元件的额定指标进行比较。公式表示为:(公式1),公式中η表示设备利用状况;MW表示设备实际最大负荷;MVA表示设备的额定容量。根据公式1可知,使用设备的实际最大负荷为考察利用状况的设备标称与评估值的额定容量,并当做考察利用状况的基准值,由于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负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设备的功率状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采用单一的最大负荷状况并不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主体时间内元件的实际工作状态。电网在选择额定容量时,并没有考虑到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约束条件,仅仅在电网规划阶段的指导下确定,并不能够真实的反应所有设备在不同运行方式、不同时间段的使用效率。总的来说,现行采用的传统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够真实、准确的反应配电网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

2设备利用系数基准值计算方法。配电网在选择元件设备容量时,不仅仅应该考虑区域范围的供电能力,还应该考虑元件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利用率。文章提出了均衡利用状态概念,是一种满足约束条件的潮流分布状况,基于此追求两个目标,即尽可能的提高所有元件设备的的利用率、尽可能的均衡各个元件设备局的利用率。

从配电网的整体考虑,获得高效均衡的利用网络中各条线路以及变压器的状态,并将其当做评价设备利用率的基准值。基于此,可以构建三个关于线路元件容量、变压器的三个集合,即{Ri|∈E}、{Zi|∈E}、{Si|∈E},同时满足公式:Si×Ci=Zi(公式2),其中R表示某种状况下,通过潮流计算获得的所有元件运行的通过功率;S表示各个元件标称的短时间内可以过载运行的极限容量或者额定容量的;E表示网络中元件的集合,主要包括变压器、线路等;Z表示均衡状态的元件设备的均衡容量;C表示均衡状态下的均衡效率;i表示各个线路或者变压器的编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上述三个集合提出了两种评价:评价一,通过公式ηi=Ri/Si×100%(公式3)可以计算元件i的设备利用率,考虑到{Zi}的网络结构问题以及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限制条件,通常采用ηi=Ri/Zi×100%(公式4)计算元件i的设备利用率,计算结果更加贴近实际值,获得以下三种评估:(1)按照元件的种类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即按照电压等级、变压器或者线路、按照元件的分区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2)对不同运行方式下相同元件的使用状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3)对于同一时间断面下所有元件的运行状况或者同一运行状态下的元件使用状况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评价二,通过计算获得的C能够发现配电网网络将来需要改造、改建的元件,Ci过大,则表明元件i出现了瓶颈,为了避免出现“卡脖子”的电器元件,应该适当的进行改造或者调整;Ci过小则表明元件i投资过度,并不能够进一步的提高;Ci大小适中,表明在均衡利用状态下,能够充分的利用。

3设备利用系数的评估量计算。设备利用系数的评估量计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负荷曲线的波动性,即用负荷曲线表示电力负荷的波动状况,负荷曲线的最小值表示为Pmin,最大值表示为Pmax,通过日负荷曲线能够准确的计算一天的总电能消耗量,公式表示为(公式5),平均负荷表示为:(公式6);(2)配电网利用状况的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评价:根据元件的分区进行评价、对不同电压等级的元件进行评价、对不同时间跨度下的元件进行评价、对不同时间跨度或者不同运行状况的元件进行纵向比较、对同一时间跨度或者相同运行状况的元件进行横向比较。

三、提高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1改进和完善配电网结构。通过对当地配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地区的用电分布状况进行分析,一方面调整现有设备的负荷割接或者负荷转供,另一方面充分的利用相邻负载较低的设备,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还应该合理的设置馈线联络点,防止由于联络点设置不合适导致的轻载馈线,实现对地区用电负荷的调整。

2降低负荷发展的影响。通过加强和当地政府的沟通衔接,创建畅通的用电需求信息交流机制,提高电力设备通道审批效率和用地审批效率,这样能够在保证负荷供应的基础上提高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显著的降低负荷发展对配电网造成的影响。

3提高配电网联络效率。在保证转供清晰化以及接线标准化的基础上,应该尽可能的加强配电网中各个变电站之间的联络率,创建多联络率的配电线路,能够有效的提高设备利用率。

4创建“专线退出,专线转公线”机制。在和电力用户签订供电方案之前,必须让电力用户全面的了解“专线退出,专线转公线”机制的内容与要求。由于负荷迁出的专线,其负荷相对较低,应该根据地区负荷的实际状况,通过与电力用户的沟通将专线转为公线,以此保证负荷满足地区实际需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配电网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电力用户的供电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但是,由于配电网设备数量众多,现行的评价方法并不能够准确的反映设备的运行状况。文章针提出的基于均衡状态的设备利用率评估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评价设备利用状况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再结合其他措施提高配电网设备利用率,对于保证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保证供电稳定性以及实现配电网的长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蓓,曹华珍,陈荃.广东配电网设备利用率的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分析[J].广东电力,2014,27(10):107-110.

[2]刘洪,杨卫红,王成山,胡斌等.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价标准与提升措施[J].电网技术,2014,38(2):419-422.

[3]张红琳,陈国和.电工电子类仪器设备利用率计算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61-163.

[4]刘洪,郭寅昌,葛少云等.配电系统供电能力的修正计算方法[J].电网技术,2012,36(3):217-222.

[5]冯新龙孙岩,林声宏等.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J].广东电力,2013,26(11):20-25.

论文作者:吴晓妮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2

标签:;  ;  ;  ;  ;  ;  ;  ;  

配电网设备利用率评估方法探究论文_吴晓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