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论文_高明亮,杨慢慢,褚维娜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论文_高明亮,杨慢慢,褚维娜

高明亮 杨慢慢 褚维娜

承德供电公司 河北 067000

摘要:本文概述了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因素,提出了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一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灵敏度;可靠性

引言

继电保护装置是变电站电力系统的关键防护装置,其作用是预防由于设备老化、误操作、绝缘降低等原因引起的各类故障的发生,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正常运行,实现继电保护系统的准确、高速、可靠动作。

设备、系统或元件在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称为可靠性。若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不达标,则极易加速加速电网系统的失效过程,甚至崩溃,导致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现代大型电力系统网络越来越复杂,审视继电保护系统存在的问题,研究新型继电保护原理与配置方案以及其可靠性,针对继电保护系统的薄弱环节,找出最佳设计、运行方案及检修周期等对保障电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及特点

智能变电站属于智能设备的范畴,其最典型的优势在于其具有低碳环保和可靠、安全等特点。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基本要求包括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化等内容;智能变电站能够自动采集系统内部各种信息数据,是完成信息收集、测量以及检测的重要手段;智能变电站还具有调节、在线分析以及自动控制等功能,是实现相邻变电站和电网调度等互动的主要依据。

智能变电站具有传统变电站设备难以比拟的优势:

1、一次设备智能化。一次设备智能化是智能变电站运行的基础条件,一次设备的智能化从根本上实现了变电站的数字化发展。

2、二次设备网络化。变电站中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同时采用了高速和光纤网络,从根本上实现了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

3、信息交互标准化。变电站信息交互受生产厂家的影响,不同的厂家有不一样的标准,智能化变电站的发展使各个生产厂家统一了信息交互标准,为变电站安装建设工作提供了方便。

4、运行控制智能化。运行控制智能化与传统变电站相比减少了人力劳动强度,实际运行过程中通过电脑系统就可以完成实际监督和控制工作。

5、功能应用互动化。智能变电站可以同时满足电能变换、输送以及独立进行决策分析等功能,是实现应用互动化的重要手段。

二、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作用

1、保护电力安全。在电力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上继电保护技术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能够将外界的干扰有效避免,从而避免装置出现损害的状况。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实现有效的监测控制。

2、耗费的成本较低,易于操作,便于安装。继电保护装置的材料质量小,有利于电力施工,有效降低了电力系统占据的空间,还能有效促进系统的安装效率,降低成本消耗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3、对系统故障能够进行有效检测,及时防范电力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继电保护系统在设备或者元件出现故障后,发出警报提醒值班人员进行及时处理。还能对断路器发出指令控制跳闸,以免设备受到损害不能正常的运行,电气元件也能得到相应的保护,这些功能是其他设备无法达到的。

三、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因素

1、硬件因素

继电保护装置、二次回路及短路器、通信装置、通道及接口、辅助装置等电力系统的硬件元件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目前,在我国很多变电站系统中,由于继电器老化,出现节点氧化层增多、出口不可靠、压力不足等现象,极易造成误动。甚至有些接线端子已经老化锈蚀,增大了其接触电阻,在设计二次回路的交流与直流时,则会引起误动或拒动。当系统出现严重低压或失电时,难以保证直流部分的可靠性,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许多低压配电系统短路电流也随之增大,当配、变电所出口处发生短路时,引起电流互感器过度饱和,其变化的误差也随之变大,此时灵敏度低的电流就会速断保护造成拒动。一些存在触点松动、开裂、尺寸偏差、铆装处松动等问题的继电器则引起继电器参数紊乱,特别是当环境温差变化很大时,严重影响着继电保护的稳定性。此外,电力系统中的通信装置及接口、纵联差动保护的光纤、高频保护的收发信机等若发生通信阻断故障,也将直接影响继电保护的动作正确性。

2、软件因素

需求分析定义准确度不高、软件结构设计失误、编码错误、定值输入出错、测试不规范等,软件方面的错误将导致保护装置的误动或拒动,而安装人员接线不正确、接线中极性不正确、维护、检修人员误操作等这些人为因素也会造成继电保护故障。

四、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的对策

1、增强外部二次回路保护,定时检修。近年来,基本上发生误动都是由保护装置外部原因所引起的,因为保护装置不稳定的性能引发的误动是很少发生的。这说明当前继电保护使用的CPU芯片性能相对十分稳定,所以我们在检验工作时,应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到对继电保护设备实行状态检修上。继电保护装置需要建立很多的配套工程,我们知道这需要过渡,相信这是继电保护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2、正规通讯规约管理,减少中间相关转换环节。随着综合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范畴。综合自动化系统仍处于发展阶段,各厂家都各自的通讯规约,而且直流系统、电度表等都需要与监控系统通讯,都有各自的规约,致使维护工作做起来十分困难。当出现通讯问题,只有厂家人员才能处理,须几个相关厂家一起到场才行。这样将降低安全设备的可靠性,增加维护成本。所以,一旦统一电力系统通讯规约,并且规范通讯规约的管理制度,势必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实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重视数据备份,减少故障处理时间。目前,硬盘损坏是一大难题。一旦硬盘丢失全部的数据,则全部体统需要重新安装,其工作的量是非常大的。要是没有备份数据,一个中等的电站重新装系统大约需要20天,其造成的损失没发估算。因此,维护人员必需对全部监控体系进行硬盘备份,一旦硬盘破坏,只要采用备份就可以减少处理故障的时间。

4、推广继电保护网络化经营,削减管理费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并且光纤投入使用使得自动化的可靠性也越来越高,但是在继电保护远程管理这方面的应用还没开辟。若是核查、监控维护运行状态、变动定值、采取信号、检修继电保护状态,均能够采用网络化经营,那么事故的机率将大大降低,而且管理费用也将大大下降。

5、加强对继电保护装置的验收工作,并制定相应的运行操作规程,在设备投运后,列出系统运行要点。及时将校验报告书、竣工图纸等技术资料报送管辖单位及运行操作班。

6、强化安全意识,提高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责任心及发现各种技术问题、运行维护、处理故障的能力。针对出现的事故制定出有效提高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的措施。加强定期检查螺丝、芯片、压板、端子排、插头等连接件的紧固性。

结束语

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的因素很多,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了解继电保护的原理,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找到最佳的继电保护管理模式,补充和完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功能,提高供电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戎俊康.浅析智能变电站建设对继电保护工作的新要求[J].中国电力教育,2011(36):130-131.

[2]周得柱.浅谈智能变电站技术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3(03):113.

[3]蓝海涛.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规范化的建议[J].智能电网,2014(01):62-66.

[4]叶刚进,戴世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修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策略[J].智能电网,2014(03):6-11.

论文作者:高明亮,杨慢慢,褚维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9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论文_高明亮,杨慢慢,褚维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