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仓库的冲击波:深化上海华联超市改革的记录_冲击波论文

“零”仓库的冲击波:深化上海华联超市改革的记录_冲击波论文

“零”仓库冲击波——上海华联超市深化改革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冲击波论文,上海论文,华联论文,纪实论文,深化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连锁商业的佼佼者——上海华联超市今年又办了件新鲜事儿,其下属的162家超市门店,在全国同行中第一个实现了“零”仓库。

所谓“零”仓库,说白了,就是无仓库的超市门店。它以配送中心为“枢纽”,一头由锁制所形成的门店网络直接面对消费者,另一头与供货厂商相衔接。今年4月上旬,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兴致勃勃地视察了华联超市的配送中心后,对此给予高度的赞扬和肯定。

华联超市公司总经理华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诚地说,“零”仓库是他从国外书本上和考察实践中“趸”来的,已想了多年。去年,华联超市规模扩张至101家时,所有门店还都采用前店后仓库的传统经营方式。今年初,“华联”实现“零”仓库,已条件初具:其一、已拥有两万平方米面积的配送中心,全部采用货架堆垛,另有4500平方米的分拣作业场,库存量超过20万箱,计8000多种商品;同时,开发了配送中心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商品入库登记,拣选、统计查询,将各门店的订货单按各大类商品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报表编制等功能,还配备了61辆送货车,配送中心对商品的组织、配载能力比前大为提高了。其二、各超市门店通过几年的实践,经营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对于市场的潜在需求信息的判别能力明显增强,对市场的动态变化已能灵敏地作出反应。其三、华联大多超市门店的仓库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最小的也有五六十平方米,多的一个门店商品压库100多万元,少则也有五六十万元。库存期长,商品霉变及破损率就高,食品新鲜度差,如今注重保质期、消费心理成熟了的顾客就很少问津。于是出现了门店仓库越大、积压就越多、效益不断滑坡的反常现象。有的店长称,想不到原来的“保险房”变成了个“包袱”。因此,这些门店店长急欲加快商品周转,以改变压库状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提出“零”仓库,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据华总介绍,华联今年凡新开设门店,在设计图纸上,不再出现“仓库”二字;对101家老门店,原有仓库分期分批地取消,经装修后,改为商场营业面积,设置一排排货架和冷冻柜,专门供应鸡、鸭、鱼、肉、蔬菜等副食品。截至目前,原有百家超市门店的仓库,已全部改为营业场地,今年新开的61家门店,无一有仓库的踪影。谁料到,这一个“零”仓库,转瞬就变成了强有力的冲击波。这下,门店店长们敏感的市场神经活跃了起来。光新门店店长说,现在没了仓库,什么商品好销,什么商品呆滞,向配送中心要多少货适度,脑子里这根弦绷得很紧。门店长们告诉记者,春暖花开时,天天追着孩子问哪天学校春游,好提前多上点面包、熟食;时近“黄梅”,要随时留意天气预报,好提前进雨伞、雨披、雨鞋。总而言之,不动脑子不成。记者在华联几家超市门店暗察,店长们都精神抖擞地挂着名牌在店堂内值守,“官商”之气荡然无存。

居中的枢纽——配送中心更不得闲,他们面向超市门店,实行“全天候”送货,由原来门店要货三天送到缩短至24小时以内;凡门店所需应急商品,不论路程远近,在三小时以内送到。根据“零”仓库批量小的需要,华联配送中心专门成立了拆零分拣作业组。一批员工每天打开大包装箱,根据不同类别的商品拆零,按5、10、15三个基数进行再包装。至于熟食品、豆制品、面包、牛奶之类的新鲜食品,则由各超市直接向附近有关供货厂商发订货单,当天一早送到超市门店,以确保食品的新鲜度。这股冲击波还冲击到供货厂商,“逼”得他们改大包装为小包装,主动配合华联“零”仓库的改革。迄今为止,与华联建立供货关系的900多家厂商,已有近400家、计1400多种商品做到拆零包装,如袜子,由原来200双一箱改为50双、100双包装;衣服,由原来100件一箱,改为50件一箱、10件一捆。华联“零”仓库的推行,对供货厂商回笼资金的时间也比原来缩短了1/3。其余供货厂商目前正在积极为拆零包装创造条件。

波及到帐目上,一个“零”仓库,使华联共增加了4500平方米营业面积,月销售额增加了1800万元左右;商品周转率也明显加快,6月份已缩短至15天,比国际标准18天还少三天。由此,资金周转也大大加快。有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华联销售额达7.1亿元,实现利润1000万元,同比增长40%。而消费者的反应最实在:华联的货更新鲜,品种更齐全。

面对成绩,总经理华洲的头脑依然很清醒:实行“零”仓库,也带有一定的风险,关键是门店要货要控制适度。但在总体上讲,实现“零”仓库,利大于弊。华总强调,搞“零”仓库,一哄而上是犯忌的,只能是有条件的稳步地推行。

标签:;  ;  

“零”仓库的冲击波:深化上海华联超市改革的记录_冲击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